APP下载

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现象研究

2015-03-28张艳培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技巧

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现象研究*

张艳培

(新乡学院 大学外语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西文化由于在宗教、社会习俗、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文化空缺的现象。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符合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 尽量运用异化译法,采取音译、替换和直译加注等弥补文化空缺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空缺;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简介:张艳培(1982-),女,河南新乡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1文化翻译观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西文化由于在宗教、社会习俗、意识形态、经济体系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文化空缺的现象。针对文化空缺的现象,我们应该有着正确的文化翻译观,这样才能够翻译出更贴近原文的著作,尽可能地弥补文化空缺这个现象。因此,对于文化翻译的观念应该是这样的:“翻译不单单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对于文章的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 实现、并且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翻译的实质则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递, 翻译者翻译的语言来表现出原来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活动。翻译的宗旨就是文化的移植以及文化之间的交融。 知识对于文化的移植是一个过程;语言不应该是翻译的一种操作形式, 需要重视的是文化信息,文化信息才应该是翻译操作的对象,在翻译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翻译者需要持有平等的翻译观,要明白不同的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因此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的交流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互相尊重的基础,这种尊重不仅是对本土文化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原文化的一种尊重,以及对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一种尊重,单纯地从文化的目标出发,不考虑文化的实际情况,强行地应用现代的观点,为了赢得人们的好评,来对著作进行翻译,这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原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对文化的不尊重[1]。因为这种翻译方法掩饰了原有的文化精髓,体现不了作者当时的情感。所以在对著作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能够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深刻地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在一定的条件下要能够保留原作中的“异国情调”,以及“所谓的洋气”,因为这不仅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翻译之后著作的时候还能够体会到原作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文化的差异、文化的渗透以及文化的交融的表现。

有关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确存在移动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是绝对的。然而也是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的,这种相同是相对的、偶然性的。文化是开放的,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相互包容、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能力,对于著作的翻译就是文化的融合、交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在翻译的时候很好地借鉴其他的文化,而且能够将自己的文化推广出去。广泛地吸收各种文化,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能够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要知道文化应该是包容的、开放的,拘泥于自身的文化而不断地排斥外来的文化是很不对的,这会导致自身的落后,例如我国清朝的“闭关锁国”严重地阻碍了自身文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在那段时间的发展严重地落后于西方国家。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只有在翻译中不断地借鉴以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才能够保证我国文化进一步发展下去,更加源远流长、永葆青春。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更加强烈,这表现在人们对待社会文化系统以及哲学思想系统上有着更加强烈的求新求异的心理[2]。而语言中的求新求异是很明显的,且永无止境,这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的心理。因此,语言的这种魅力以及人们的这种心理,是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发展的。

2汉英翻译和文化的联系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注定了在翻译和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原作,还是经过翻译的著作,都包含着文化的精髓,而翻译的过程不仅是将两种语言进行了转换,更是将两种文化相互转换的一个过程。翻译工作者所面临的不是个别词汇的翻译,而是整篇文章的翻译,因此他们必须要深刻地了解两种文化的精髓,这样才能够在翻译的时候更好地表现出来文化的内涵,翻译出来的作品才不是生硬的语言、词汇的堆叠,而是充满着感情色彩的、能够表达原作者的思想的、引起人们兴趣的艺术作品。可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巨大,要解决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语言之间的成功转换是很困难的[3]。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这就要求译者不仅通晓两种语言而且需要具有深厚的两种文化功底,只有这样才能让翻译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实行对等翻译。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凝聚,是在佛道儒为主要思想基础上形成的。英美文化是古希腊和基督教文化的交融的结果。中国和英美文化有着巨大的不同,这就直接体现在形成了各自的词汇体系和意义表达。我们在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有些词汇无法用相对应的词汇来表达,这就形成了翻译的词语文化空缺现象。然而,词语的文化内涵如果不对应,就会形成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从而出现大量的“文化空缺词”。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某种词汇只存在于某一种民族语言之中,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在这个民族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一个词,相当于这个民族独创的,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难以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类似的词汇,这就到导致了难以翻译出来需要翻译的内容[4]。文化空缺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部分的空缺,一种是完全空缺。所谓的部分空缺就是在翻译的两种语言之间,虽然找不到完全一致的词汇,但是能够找到含义接近的词汇,虽然在一种文化中这个词汇有着深刻的内涵可是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这种意象,不过还是可以翻译出来的。而完全空缺则是指,在两种文化中,根本找不到含义相近的词汇。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的饺子,在欧美文化中难以找到类似的词汇。而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吃饺子是一种幸福的表现,有着深远的意义,而在欧美的文化中是难以体会到这种内涵的。对于文化空缺有着具体的表现,在下面会进行详细的介绍。

3汉英翻译文化空缺现象的表现

3.1 宗教文化的空缺

我们在翻译文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宗教的句子,例如,在翻译老子的“道”或者是孔子的“仁”的时候我们就犯难了,仁翻译成“goodness”和“humanity”都无法表达其中的深意,现在很多译者翻译成“benevolenoe”并在脚注上加上注解。“道”翻译成“the way”也是难以表达其中深意[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把天直接译成上帝,因为在西方人的世界观中天就是上帝,是上帝创造了世界,用“God”替代“Heaven”可以让文化相互对等。佛教中的弃恶扬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在中华文化中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到了英美文化中这些思想却很难为人们所理解。

3.2 社会习俗的空缺

社会习俗涉及面非常广泛,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际的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文化。例如我们在日常用语中说“我干这件事情没有油水”,这里的油水在英美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不同文化下的打招呼、道歉、告别、写信各个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习惯。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会说“您吃了吗?”在英美文化中如果你这样问很多人都会感觉很奇怪,所以说在遇到翻译“您吃了吗?”我们直接可以翻译成“Hello”或者是“Good morning”。

3.3 民族特色文化的空缺

中国民族众多这就导致了有很多的专业的名称我们很难翻译,无论在衣食住行还是游购娱,每个民族有着自己的特色,例如“景泰蓝、扎染、湘绣”用英语都是无法翻译的,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也经常用一句描写的话来直接展现出来,这种翻译虽然内涵清楚但是比较啰嗦。中国画经常是写意为主,英美画主要是写实为主,我们在翻译诗句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我们中国人喜欢吃的饺子在英文翻译时候可以用“dumpling”表达,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jiaozi”这个词汇也作为常用词汇收录在词典中。

3.4 中医文化空缺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利用中医来治病,在中医文化中“气”“阴阳”“炎”都是很难翻译的,如果我们用“air”代表气就很难把气的实质表达出来。阴阳理论在英语中也是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yin-yang theory”的翻译方式也逐渐被接受[6]。“风水”如果我们采用直译的方式无法表达其中的含义,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信”“达”“雅”的标准。

4文化空缺的翻译对策

由于在翻译的时候,文化空缺的现象不可避免,所以翻译家们在具备正确的翻译观的同时,还应该采取一些翻译的对策,使得对于著作的翻译能够更适应人们的思想。而如何对这种文化空缺的词汇进行合适的翻译,向来是引起人们争论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些人认为在翻译的时候应该主要进行直译,而另一些人却认为翻译的时候应该主要采取意译的手段[7]。然而,这些都是空泛的概念,在翻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原作者的写作的心理状态,以及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尽可能地还原出原文所包含的意境,增强文章所含的异域感情。同时,也可以考虑现在所处的时代特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文化习惯,适当地使文章便于读者接受。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该采取一定的技巧。下面,就对这些技巧进行一定的介绍。

4.1 替换法

汉语中的某些文化内涵词我们可以利用英美文化中的相近词进行替换翻译,这种空缺属于部分文化空缺。我们具体步骤是采用译借或者是语义再生的翻译方法。我们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很多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中国英语,特别是在遇到宗教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文化空缺时经常采用。例如对于“挥金如土”这样的成语,在英美文化中很难以汉语的字面意思进行直译,这会使得人们不理解,所以可以使用替换的方式,用“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来表达其内在的含义。但是,一些具有特别深厚的地方色彩的词汇是不能够进行互译的。

4.2 音译

如果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完全空缺的现象,我们一般的方法是利用音译或是在音译上添加脚注的方式。这样翻译的很多词汇已经被英语认可并成为英语的外来词,例如今年的“dama”一词就直接成了英语中的外来词。龙虎斗直译为Dragon and Tiger Fight 可以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是看功夫片还是吃饮食, 只有加上注释: a raditional dish in Cantoncuisine including meat of snake,resembling dragon,and cat or leopard, resembling tiger, well known for its medical function ofrelieving rheumatism,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pelling ai-lment, and reinforcing body fluid.才能对其文化内涵有深刻了解[8]。Donnson Chen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统计,在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已经达到了200多个,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音译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4.3 直译加注

对于原文中的一些成语,以及一些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历史精髓的典故,在原著中的使用能够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寓意,拥有更多的民族色彩,可是在翻译的时候这些词语往往很难进行翻译。因此,翻译的时候为了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中所蕴含的这种民族色彩,并且不影响原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翻译者应该采取“直译与意译并用”的原则[9]。这是一种变通的手法,直接对原文进行翻译,会损害原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而对此进行加注,就可以让人们了解到这个词语的来历以及所具有的特别含义,从而对文章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翻译“画饼充饥”的时候,可以直译成“draw cakes to allay hunger”,但是西方人对于这个含义是不理解的,所以可以对其进行加注“feed on illusion”,这样人们就能够知道汉语中的画饼充饥,就是靠着想象生活的意思[10]。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政治以及经济的术语,也很难进行准确的翻译,因此这种方式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翻译效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这种直译加注释的方法翻译的词汇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原文的节奏,并且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

5总结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文字转化活动,不仅仅是传情达意,更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的沟通。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翻译过程中缺乏跨文化的交流就会容易引起文化的误解甚至导致文化的冲突与对抗。跨文化翻译最大的难度在于对不同文化的精通,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接受那些已经约定俗成的翻译方式也要利用自己的文化基础和翻译策略进行创新性的翻译。

(责任编辑杨文忠)

参考文献:

[1] 何科育. 文化差异性与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4).

[2]晏小花,刘祥清. 汉英翻译的文化空缺及其翻译对策[J]. 中国科技翻译,2002,(01).

[3] 张海燕. 文化空缺现象在翻译中的表现与解决方式[J]. 安顺学院学报,2014,(03).

[4] 崔竞.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翻译中的词义空缺现象[J].文教资料, 2012,(01).

[5]周领顺. 翻译批评第三季——兼及我的译者行为批评思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01).

[6] 覃晓琪. 解读钱钟书的《林纾的翻译》[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03).

[7]李良举,李涛.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缺词及翻译对策[J]. 语文学刊,2007,(19).

[8]王兴艳.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补偿措施[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9]张锐. 文化空缺视域下的汉英数字文化对比[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3.

[10]魏万德,杨卿.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初探[J]. 理工高教研究,2005,(03).

Study on Cultural Vacanc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ZHANG Yan-pei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Xinxiang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Just as we all know,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communication of two languages, but also of two cultures. A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in such aspects as the religion, social customs, ideology, and economic system,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vacancy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 inevitable. Therefore,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we should try to use the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with an attitude of cultural equal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objective demand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sides, we should adopt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in the face of cultural vacancy,use transliteration, replace,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 etc.to fill the gap of cultural vacancy.

Key words: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culture vacancy; skills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技巧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英汉翻译》课程育人探索与实践
高校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4个技巧快速消除头上的飞发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