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2015-03-28石龙
石 龙
(衡水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石 龙
(衡水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由于现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发突出,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开始谋求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工学学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过程中,需要围绕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的改革,加大实践操作类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比重.在教育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学生课堂互动,任课教师要由传统讲述式教学向启迪探索式教学方式转变.调整产学研结构,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师生融入社会实践,真正了解并掌握行业当前所亟需的专业技能.在探索过程中还应注意及时整理办学思路,总结培养经验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特色专业,形成鲜明办学特色,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重要指导思想[1].如何将计算机专业办成学校的特色专业,培养高质量的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需要不断探索与持续创新的长久课题.
为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优势和一定的创新与发展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除保障学生掌握基础学科理论外,更应着重培养以工程师、高级技工为主的专业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与管理、就业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相关教育理论做必要的实践探索.
1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南
1.1 专业设置中的现存问题与人才培养方案修改的必要性
2002年之后,依托个人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大批科技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数字化与信息化日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全国各地高校也相应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2].然而,在现今的培养模式下却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相较现今应用技术相对落后.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回馈信息中,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要比公司企业所使用的技术落后至少3-5年,虽然绝大部分学科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仍需要大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再学习与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需求.
其次,学校所传授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轨.许多任课教师在传授学科理论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地域发展限制,实验设备的陈旧和数量不足,以及一部分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造成很多学生缺乏在校内获得更多实践指导与锻炼的机会.
再次,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与学校办学定位存在一定的分歧.学校根据社会的发展与衡水的地域特点,在大量调研与讨论后确定了衡水学院办学的顶层设计.而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应该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相匹配,并依据行业发展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适时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细致的修改,以保证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输出.
1.2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思路
1.2.1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
除培养大学生基本通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更应在培养方向、培养目标与专业规格上做好规划.鉴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覆盖面极广,在短时间内将其所涉及的各方向尽数传授给学生是行不通的.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育等专业培养方向都应依照社会需求与学校实际进行设置,以保障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爱好与特点,有选择性地接触到更加纵深化的专业知识层面.
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工程技术人员则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重点,例如软件测试与研发工程师、嵌入式系统的研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或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人员等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IT公司或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就职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专业规格的设定上,在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之外,还应对各专业方向做好预期规划.软件技术方面,应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并对具体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建模与软件开发,并掌握软件测试与维护的能力.网络技术方面,需要学生能够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明确的规划与分析,能够独立进行中小型网络环境的搭建与维护,同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与系统维护知识技能.嵌入式技术方面,学生需要准确掌握计算机系统理论和基础原理,掌握嵌入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育方向,除基础的计算机理论与操作能力外,还要掌握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管理能力等.
1.2.2 课程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的调整
利用平台化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更加清晰高效地帮助学校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方便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3].然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绝不是在课堂教学上就能完成的,更应该注意实践课程比例的增加,在学分学时的分配上,给予学生更加宽泛自由的选择空间和研究与实践空间.
1.2.3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的调整
在一般教学计划中,公共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通常会大量出现在本科教学的第一与第二学年中,例如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大学外语、大学体育等,往往低年级学生在很长的时间内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当前所学课程与后面专业方向课程间的关系,以至于在未来学习过程中失去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无法达到之前计划的目标,而这一现状的改变应该从课程设置与开课顺序上多做文章.首先,课程安排要符合学生客观的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建立良好的学科基础理论体系.例如,在学习《操作系统原理》《软件测试》或《数据结构》等课程前,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这就需要提前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基础专业课程.而在完成《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后,应跟进更贴近实用的《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器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间的关系,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应当在每学期开设一定学时的实践课程与专业导向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程开设的理由及应用前景,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热情.最后,应该依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应用型课程的设置,尤其应加大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课程学时与比例,在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实践的前提下,更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专业的引导与帮助,同时应灵活制定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办法,例如实验考试、答辩考核或项目考核,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试卷考核或论文考核.
2 学生兴趣爱好的发现培养与专业指导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
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缺乏兴趣的现象在各高校各专业中普遍存在,在经过一定比例的调研后笔者却得出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结论:学生并非一开始就提不起学习兴趣,而是在课程的不断学习过程中,失去了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渐渐淡化了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事实上,在一定的鼓励与帮助下,很多学生都能够再次产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而当前教育体制,恰恰缺少了对多数学生能力的认可,仅仅凭借分数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已经证明了其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巨大的负面影响.想要在本科教育中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积极反思与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于许多刚接触编程的学生而言,一个需求的实现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教学的语言中,而非真实运行在计算机上的那一行代码.无论是从感知上还是从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很难通过想象建立从英文字母与符号到现实需求的联系.而随着课程的深入,更多更抽象的名词与概念解析很容易令学生陷入被动接受学习状态,产生对学科的抵抗情绪,陷入“听不懂-不爱学-学不会”的恶性循环中.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多么生动的语言,一个简单的停顿解释,一句充满热情的鼓励,甚至一个简单的眼神都有可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学科的兴趣,使其进入“被肯定-努力学-学精通”的良性循环中来.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撑,只会动手操作而忽视理论基础学习的工程师与一般操作工人无异,也很难在未来的专业发展中有所作为.但更多情况下,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际动手能力都很薄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前文所述情况外,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师资队伍不健全.由于不重视学历,很多高学历人才在引进后未能得到合理工作职责分配,很多本应有所作为的高学历人才往往只能缓慢前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与学科的发展,无法实现其真正的价值.由于只重视学历,很多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教师都是刚刚由学校培养毕业就再次回到校园充实到教师队伍中,缺少了在社会中的必要锻炼,甚至完全缺少对当前社会所用知识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想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需要专业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前景的准确把握,对专业知识操作的精通和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准确分析.学校应重视人才引进,鼓励并培养双师型教师,引进工程师等应用型人才.不能简简单单依照数据评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应该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如专业技能评比、应用型科研项目评定、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与效果等.
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在除正常的课堂理论教学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改革进度.
3.1 完善实验课程教学设计与实验室开放机制
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步骤.由于常年受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生往往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一部分任课教师对实验课程也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无论是在统筹规划层面还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均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对实验课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在实际操作与不断探索下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实验室作为认知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不应仅仅在课上为学生提供专业设备,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知渴望.开放实验室并不是仅仅指敞开实验室大门,而是应该配备专业知识过硬、操作能力够强的指导教师给予学生适时准确的指导.应该完善实验室的配套实验设计指导与开发平台,帮助学生能够顺利独自尝试验证性实验,并能够在其基础上依照自己所学知识进一步自行设计、完成实验.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应有相应的总结与思考过程,形式不只限于实验报告,数据分析、成品展示等方式同样是提高学生实践、归纳、分析能力的有效方式.
3.2 加强校企合作与教师再培训工作
3.2.1 调整产学研结构,深化校企合作
企事业单位与公司在人才招聘中除基本的学历要求外,对招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速度快、变化大、分类广,且要求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强,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实习阶段与就业期间常会因技术水平达不到企业要求而屡屡受挫.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主动对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业内公司的对接,通过常态化的交流牢牢把握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现今许多高校中已尝试开展定向委培、合作办学等学生培养模式[4],例如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与业内大型公司合作推行学生实训锻炼计划,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并进行技术互通和智力支持等方式,既能够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学校的优势和作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学生对行业的理解,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宽广的学习和锻炼环境.
在北京、上海以及一些沿海城市,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机构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些培训机构能够帮助那些未经社会锻炼的大学生尽快掌握行业内的操作知识与基本常识,在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也在社会上赢得了较好的口碑[5].学校在教学反馈环节应多注重对这类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机构的创办理念与办学方法进行调研,对其中的可取之处进一步学习凝练,充实到自我的教学环节中来.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社会的认可度.
3.2.2 完善教师进修与再培训体制
为保障教学知识储备的与时俱进,加强任课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学校应尽快完善教师进修与再培训体制.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例,应尽量为一线专业课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供定期的相关专业培训,鼓励其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以及参与到当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生产过程中去,对本专业实践工作进行再学习和再历练.同时,对实际的生产生活进行专业层面的知识梳理与总结,将经验转化为相应的科研成果,为未来的生产实践活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3.3 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与专业认证
鼓励并帮助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同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使其开拓眼界的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更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经过比赛锻炼的学生归校后,在荣誉与成就感的促动下,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来.同时,蓝桥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华北五省及港澳台计算机能力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在学生就业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
除参与专业竞赛外,专业技能认证、职业认证等国家或行业认证也能够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助力,并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其竞争优势和竞岗能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执业资格考试,行业特许资格证书,Microsoft/Cisco/Oracle/REDHAT等公司认证,在学习和备考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同时各类资格证书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总结和肯定,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敲门砖.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与就业实践也只是概括的表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当紧紧相扣,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当然,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教育目标下,人才培养也应当考虑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尊重学生本身的兴趣和意愿,适当加入对其他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有意愿的学生铺平发展道路,使其拥有向更高层次学习的机会.
[1] 马连湘.坚持育人为本 创新培养模式 推进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EB/OL].(2013-01-08)[2015-03-06].http://news.qust.edu.cn/html/2007/2013_01_1311116420268255.htm.
[2] 百度百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EB/OL].(2015-02-16)[2015-03-06].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YjUOCEmY3O0wIgCfU2tvI4c47ynX-XbyUWHbNslFXM1DijYu10YAd_HJyNSgUE.
[3] 夏晓玲.新人才培养方案下的课程体系及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2(2):54-55.
[4] 张帆.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及质量保障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7-24.
[5] 杜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透视与战略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20.
Exploration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for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s of Local Universities
SHI Long
(College of Math and Computer Scienc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Because the demand for applied talents in modern society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ome local universities begin to transform to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e maj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n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ith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has advantages o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need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courses around the educational ideas, the goal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lan.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s, strengthen students’ class interaction, mak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enlightening and exploratory teaching,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encour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integrate into social practice, in order to real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currently needed by the industrie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organizing the educational ideas timely and summarizing the training experience, so as to adapt to the model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local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642
A
1673-2065(2015)04-0108-04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4.029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李玉玲)
2015-03-08
石 龙(1988-),男,河北枣强人,衡水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思科认证互联网络专家(CCIE#4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