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2015-03-28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环境

李 永 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生处,北京 100029)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李 永 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生处,北京 100029)

网络环境为了解学生思想需求,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提供了更为高效、迅捷的广阔平台,为思政工作在内容、技术、组织上的革新提供了可能.现有高校思政工作整体平稳有序,但也存在工作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创新变革意识不足、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可以进一步探寻网络发展规律、改变传统教育管理的思维范式、营造互动交流平台、整合资源进行跨部门服务等.

网络环境;思政工作;创新策略;实践路径;高校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微信、QQ、微博、人人网、facebook等社交网络充斥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环境引发社会生态环境急剧变化,深刻影响着大众的认知和思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当今高校思政工作,要及时把握师生思维动向,又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确定位自身角色,又要满足未来发展诉求;既要保障自身工作切实可行,又要适应未来变化,这些目标难以同时实现.欲夯实高校思政工作基础,必须随着社会发展趋势转换思路,不断推陈出新,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策略.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高校思政工作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寄托着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对稳定高校社会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网络环境大开放的情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促使其全面发展.高校思政工作有效性作用的发挥,关键取决于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工作高效的思政工作队伍.高校思政工作建设看似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在信息化时代不断面临新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政工作整体平稳有序,但在网络环境中思政工作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创意变革意识不足、能力和素质亟待提升等问题不断凸显.

1.1 整体平稳有序

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不断完善思政工作相关法规制度、规定,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促进思政工作科学化发展.组织方面,教育部专门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司对思政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各地方教育部门成立思政宣教机构;高校配套成立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等完善高校思政工作体制.同时,相关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思政系列培训班、开展高校辅导员论坛、制定辅导员能力标准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群体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从整体上,高校在教育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托社会力量,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管理服务、制度建设等载体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实践成果.随着思政工作网络化的推进,学校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根据学生需要建立多种网络平台服务学生,加上对QQ、微信、微博等媒体较为充分的使用,使得网络思政工作亦在与时俱进.目前高校思政工作体系运行平稳,大学生群体整体思想状态健康向上.

1.2 力量相对薄弱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内容涉及广泛,并伴随着在校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并非单一群体所能实现.从内容层面来讲,随着大学日益融入社会发展洪流,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各种因素井喷式增长,凡是高校对学生思想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都需进行有效指引,客观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工作落实到具体操作主体层面,责任往往落在学生工作部门,加上高校思政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繁杂,且人数有限,同时要兼顾上百名学生个体发展,确实疲于应对,难以保证思政工作质量.当前高校总体师资都可以算作思政工作的力量,但教育部门和高校并没有具体制度明确各主体责任;现有的考评制度体制下,专业教师仍以科研为主,而高校其他与学生相关的部门更多处于外围,一般不关涉学生思政工作;客观上,仅有学生工作队伍具体负责思政教育具体工作.同时,由于思政工作人员存在队伍年轻化,阅历较浅,专业局限等因素,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

1.3 创新变革意识不足

创新变革是高校思政工作保持实效的最优路径.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和规范做法,以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依托思政课堂、党团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载体,对学生开展价值观、爱国主义、传统道德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依托网络媒体开展思政工作已经成为思政工作队伍面临的核心命题.在高校现实思政工作中,高校思政工作领导并未意识到新媒体给思政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还是依照常规思路通过传统课堂、宣传讲座、先进理论学习活动等一般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相对固化的传统思政工作方式,造成学生不愿听、不愿学,厌恶反感、消极抵触情绪强烈,削弱了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对网络环境下的变化,高校缺乏危机意识,并未仔细研究新媒体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只是借助微信、QQ等新传播工具进行思政传播,思政工作苍白死板,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不利于思政工作的科学展开.

1.4 水平参差不齐

从现有高校的思政工作人员构成结构来看,辅导员是最为核心的主要力量.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以专职为主,少数高校采用兼职方式;其学历基本达到硕士水平,甚至部分学校开始吸收博士毕业生进入辅导员队伍.由于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并没有单独明确的选聘制度,对选聘辅导员学习专业没有明确的要求,故所遴选的辅导员在校学习专业也囊括了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各个学科门类.学历、专业背景的不同,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工作前,先天有着迥异的工作素质水平,这对思政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形成了掣肘.

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职业培训不足,也并未形成良好的辅导员交流学习制度.能够抓住学生心理的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可以润物细无声,只言片语就能点醒梦中人,但能够达到如此境界水平的辅导员少之又少.再者,学生个体思维存在差异性,需要辅导员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进行,这对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在当今网络环境的新形势下,除了传统思维能力的历练,现在辅导员如不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便难以窥探学生思维,自然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弊端.辅导员功力的历练需要自身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辅导员思政工作能力的提升,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高校对辅导员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并建立有效的学习交流机制,而在这方面学校做的还不够.

2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网络是现实社会思维的延伸,是师生公共生活空间的表现形式.自思政教育网络化提出以来,如何最大限度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成为思政工作队伍的基本共识.在现实的思政工作中,各高校逐步意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党校培训形式逐渐从面对面传授转换为网上党校,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进一步拓展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领域.思政工作网络化已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在实施进一步举措前,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形势,认定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2.1 网络时代信息不对称的挑战

在新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师生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呈现出多元对话的情境.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全球知识科技在网络上得到进一步共享,学生不必不如师,学生了解的思政和专业知识内容甚至超过教师.网络上的不良思想亦会对学生构成相当程度的影响,使得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既要有效的传授正确的思想内容给学生,又要说服并纠正网络不良思想对学生构成的侵害,工作面临着更多挑战.由于出生的时代不同,师生间对于新兴技术的理解力必然存在差距,思政工作者首先要承认这种差距,尽力通过学习弥补缺陷.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教师要端正态度,通过网络媒介将自身的阅历、才学有效传递给学生,而非掩饰自身在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根据现实要求,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承认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指导和发展,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开拓发展.

2.2 对思政队伍学习能力的挑战

当前社会背景下的网络环境对教育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教育方式也逐步从实体课堂转向实体课堂与网络环境并重.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发展,网络环境对教育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师生间“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学科发展也呈现集群发展的态势.因此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要分析网络环境的发展方向,对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的发展目标、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并能准确把握现有网络环境的普遍规律,拓宽思政工作渠道,在吸纳兼容中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有效传输给学生,促进学生群体健康发展.

2.3 对学校整体资源整合的挑战

在分工理论的影响下,大学进行了细致的职能划分和任务分配,推动了学科发展和成果产出.但在网络时代观察其效果,高等教育资源也有被分割的支离破碎之忧,给大学生思政工作等带来诸多困惑.不同部门容易满足于完成本职工作,在跨部门合作方面却效果不佳,导致资源分离涣散、服务水平不高.仅从学生工作来说,日常管理责任在学工部、研工部等部门,但学生遇到的问题并非单一部门所能解决,入学时牵涉到招生部门、就读时与教务部门、保卫部门、财务部门、图书馆等产生交集,故集成服务则成为基本需求.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其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诸多特点,对于知识密集的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接受新事物最快,是网络接触和使用最多的人群之一.在进行大学生思政工作中,以网络搭建写作平台,协调各院系的关系,整合优势跨学科资源,促成跨部门合作以服务师生.具体到思政工作网络化发展,大学生思政工作要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调适,要勇于尝试失败和敢于承担责任,根据情势转换目标和调整机构,实现多个学院和不同部门的协同一致.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治理的发展趋势在于创新,关键在于优化决策投入实践,前景在于多方力量参与.大学思政工作治理结构应不断优化,注重学校内部各院系、各部门体系的整合,实现整体协同一致的教学、科研、产出一条龙的体系;网络治理方面,则促成学校与社会及外部环境的共联,注重培育学科体系的内生增长,注重营造自生自发秩序.

3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

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大背景、思政工作资源整合和结构完善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创新的脚步,全力以赴落实好每一项实践举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文件,指出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用新办法、新途径,创造性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进一步地掌握技术,改变思维,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让科学完善的网络思政工作体系逐步成为现实.

3.1 主动掌握信息技术,探寻网络发展规律

从理论方面追根溯源,治理理论是当前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领域重要的思潮之一,引发了公共管理部门和企业制度的革新,推动了企业家政府、跨部门协同、公司治理等概念的演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要以治理理论为契机,并主动掌握信息技术,整合学工队伍、院系辅导员及其他可协调的力量,援引教师、学生、校友乃至社会力量共谋发展,在多方共同治理中实现传承和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高校各部门服务系统进行整合,多部门协同,围绕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进行统一服务.

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快捷性、平等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政工作要遵循网络环境下的一般规律,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要仔细研究思政工作内容,使得内容简单、趣味、易于接受,运用灵活多样的自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并实时解决大学生所反馈的各类问题.建立各种公众媒体账号,有效覆盖受教育群体,保持宣传内容正能量,增强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3.2 改变思维范式:变被动教育为沟通,变管理为服务

以治理理论为切入点,治理(governance)对传统的国家和政府权威提出挑战,可延伸至政府治理和公司治理乃至高校治理.从教育理念来说,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但有些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滋生了好为人师的习性,这在网络时代容易引起学生方案,故发挥网络平台的平等沟通显然重要.在时代周刊2006年的年度人物中,电脑前的“YOU”成为年度人物,因此思政工作者要放下身段,从博爱自省做起,从平等沟通做起.

在日常的学校思政工作中,往往存在学生管理的观念,认为学生是受管理的群体.网络时代下应尽力改变这种管理的惯性思维,实现向服务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保持学生事务处理的准确高效;以各种网络平台建设为契机,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细化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思想进行有效指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

3.3 革新工作方法:营造互动交流平台,主动吸纳师生意见

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建构全校或系统内的沟通平台,将一些经典创新案例无保留地传授,以契合思政工作创新策略为核心,推进治理理论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激发思政工作的活力.具体做法是:整合校内资源,建构打破院系分割的合作体系,避免单兵作战的现象出现;建构社会力量等多元参与的平台,实现多元治理主体的平等,尽力秉持公平正义;建构跨部门合作体系,打破部门鸿沟和实现部门间的整合,通过定期轮岗交流等方式打破信息垄断和实现跨部门协同合作.

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校园逐步走向开放,信息互换和知识传授已经走出校园.要主动吸纳师生意见,通过网上沟通等多元形式进行互动,建构随时随地互动的渠道.同时,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策略应从外部争取社会力量的援助,打破部门窠臼和破除单一目标,实现跨部门跨学院的资源整合,以此促进自身发展.

3.4 整合校内及社会资源,跨部门协同服务

从整体论来讲,任何事物都不是单一存在的,都必然要有其他部门合作.从外部环境来讲,大学对于不同方面承担不同角色,大学生思政工作也要面对不同任务.譬如,对国家来讲,大学是培养科研人员和实用人才的主要阵地;对社会来讲,大学是教书育人和陶冶情操的象牙塔;对用人单位来讲,大学是输送合格人才的基地;对学生来讲,大学是汲取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地方.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诉求,对大学的认知也不一样.在多元利益难以整合的情境下,大学思政工作创新体系要明确自身定位,在制定大学宪章的基础上确立发展目标,援引各方力量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实现良性发展.

网络时代固然应该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但网络毕竟是虚拟平台,需要有线下的配套系统才能得以运行,否则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因此要从建构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实现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的系统整合.大学生思政工作更多是操作性和实务性工作,应该在工作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真知,脱离了实践的创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网络环境中的大学生思政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并不回避网络环境下高校治理面临的新挑战,而是敢于承认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化解难题和提升危机管理能力;在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中实现案例推理和经验推广.进而言之,建构起跨部门跨学院的整合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规律,网络教育亦不例外.在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挑战,必须遵循网络教育发展规律,开拓契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之路.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不能一蹴而就,在人人皆言创新的年代,创新谈何容易,落到实践层面往往是“新瓶装旧酒”.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的关键在于改变固有思维范式和增强大学主体性,也需要在网络环境中勇于试错、循序渐进,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Innovative Strategy and Practical Approach for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der Internet Circumstances

LI Yongle
(Students’ Affairs Offic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provides an efficient and faster platform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needs and trends, and also help them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or the students. In addition, it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making new innovatio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erms of contents,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 Although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processed smoothly and orderly, problems such as weakness of the work force, lack of creative and transformative ideas, and the uneven level of professionalism still exist. For further improving and inno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ies coul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rule of network development, to modify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patter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o build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to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for inter-departmental services, etc.

internet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ve strategy; practical approach; high institutions

G640

A

1673-2065(2015)04-0093-04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4.025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李玉玲)

2015-03-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课题(14JYX17)

李永乐(1980-),男,山西绛县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讲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在读博士.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环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环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