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教学谈翻译专业教师发展

2015-03-28倪晶

关键词:翻译能力教学能力

从翻译教学谈翻译专业教师发展

倪晶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摘要:师资是翻译专业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发展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保证。以本科翻译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剖析翻译教学和师资的现状,探讨教师翻译能力和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以期对翻译专业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译专业;翻译能力;教学能力

一、序言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翻译的重要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自2006年教育部批注设立本科翻译专业以来,翻译教学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翻译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翻译学科关键因素的师资也引起了众多专家的关注。谢天振提出:“学科建设的主体是教师,而目前国内高校翻译学科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翻译师资跟不上。”[1]笔者试图从翻译教学入手,探讨专业教师的发展。

教师发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教师专业视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所关注的问题包括教师专业的历史发展、社会地位、专业守则等。另一类理解是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是在关注教师经济、社会地位提高和争取资源与权力的分配的同时,更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升,关注教师的专业特性。[2]本文以后者、即教师个体的专业技能、知识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翻译专业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二、翻译教学现状

张瑞娥在2010年11月到2011年1月间,对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港澳台除外)145所院校的328名翻译教师,就其年龄、职称、学历和研究方向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为30到45岁的有197人,占比为60.1%,为绝对主体;职称方面,讲师和副教授占比为77.44%——讲师为141人,副教授为113人;233人(71.04%)有硕士学位,78人(23.78%)有博士学位;而从研究方向上看,82.01%的教师将翻译作为研究方向,这非常符合“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其科研成果有助于推动翻译教学,而对其他学科研究能促进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更好的推动翻译教学和翻译学科的健康发展。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当前的翻译师资无论是从年龄、职称、学历还是研究方向看,都处于较为理想的发展阶段。[3]那么,这是否说明,翻译教学的现状令人满意呢?

王占斌在2005年对天津市外语院系四年级学生做了翻译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在收回的75份完全答卷中,73.33%的学生对教学方法表示不满,其人数是满意人数的四倍以上;53.33%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作用表示不满,是满意人数的两倍以上;62.66%对翻译课的效果表示不满,是满意人数(20%)的三倍以上,说明外语专业的翻译课程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翻译教学的目的。因此,如何安排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高是翻译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4]受访是在大四的下学期完成,尽管回馈的学生数不多,但因为受访对象基本上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对众多课程的讲授(包括翻译课)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们即将步入社会,因此了解市场对大学外语本科生(特别是对翻译水平)的要求,由此可见,问卷调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翻译教学目前存在设课型单一、课时不足、师资缺乏和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在于人。何刚强认为,“目前制约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师资。”[5]当前从事翻译教学的师资主要来自何处?鲍川运提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翻译师资无非有两个主要的来源,一是聘用有实务经验的职业翻译人员从教,二是原来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改行教翻译。前者多见于研究生层次的专业翻译教学,后者则多见于本科翻译教学。”[6]情况确实如此,许多挑大梁的翻译教师并非翻译专业出身,又或者如笔者本人,虽是翻译方向的硕士生,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教学的指导,并不清楚“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别,很容易将翻译课上成基础的语法课、阅读课,翻译沦为教学内容的辅助手段而非教学目的。

刘和平认为,教学翻译是“以翻译为媒介进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中的翻译方法不是以交际为目的,而是帮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获得语言能力”;而翻译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媒介进行翻译教学,在学生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训练翻译技能”。[7]穆雷从学科定位、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的区别。从定位来看,教学翻译附属于外语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科;翻译教学附属于独立学科翻译学,属于应用翻译学。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学翻译是为了提高并巩固外语应用技能;而翻译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翻译职业的理念与技能。从教学重点来看,教学翻译侧重的是外语的语言结构及外语语言应用能力;翻译教学传授的是翻译技巧和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注重的是双语转换与职业翻译能力。[8]

三、翻译教学能力的发展

那么,一个合格的翻译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职业翻译人员有丰富的翻译实战经验,可是未必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另一方面,原来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一定就能将要求实践性强、跨学科的翻译教授的游刃有余么?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合格的翻译教师必须具

备翻译教学能力,即既有翻译能力,又要有教学能力。笔者尝试从翻译能力和教学能力提高这两个方面探讨翻译专业教师发展这一话题。

(一)翻译能力的提高

何为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具体又指哪些方面呢?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学者们在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和评估专项研究过程(PACTE—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中,提出了一个由专业译者特点构建的翻译能力模型,即,翻译能力由双语次能力(bilingual subcompetence)、超语言次能力(extra-linguistic subcompetence)、翻译知识次能力(knowledge about translation subcompetence)、工具次能力(instrumental subcompetence)、策略次能力(strategic sub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要素构成。

双语次能力由双语语用知识、社会语言学知识、语篇知识、语法和词汇知识构成。许多专家学者都指出,目前整个外语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史哲知识严重欠缺的问题。外语学习者(无论是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还是达到了一定层次的教师),都过于强调外语(本篇主要指英语)的重要性,与其他文科院系师生相比,中文水平较差。正如纽马克所言,“在翻译过程中,造成翻译障碍的往往是译者的母语。”可以说,要提高双语次能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中英文素养,这可以通过辅修中文院系的现代汉语、中文写作等得以实现。

超语言次能力包括双语文化知识、百科知识、话题知识等;翻译知识次能力指与翻译职业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如翻译单位的类型、客户、受众等。翻译界有句名言,“A translator should know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and something of everything”,即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仅对翻译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有全面的掌握,还得对各行各业有所涉猎;既得是翻译专家,又得是个杂家。那么,知识面如何扩展呢?这就需要教师自身重视,在平时的教学科研中多留心,博览群书,有广读杂书的乐趣。当然,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提高翻译专业知识,对其职业特点、发展规律、学科架构有清楚的认识。

工具次能力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各种文献资源和信息通信技术(如辞典、百科全书、语法书、平行文本、电子语料库搜索引擎等)的程序知识。[9]而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翻译教师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术语库、语料库、百科全书、在线词典、机器翻译等辅助工具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翻译能力,这正是PACTE所提到的工具。由于翻译的跨学科性质及翻译对象由最初的纸质材料转为多媒介的传播工具,翻译技术(应用翻译工具的技术)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翻译技术改变了译者的认知能力,改变了翻译的社会联系和社会结构。”[10]

策略次能力是最关键的次能力,它联系着其他各个次能力,并控制整个翻译过程,规划、实施、评估翻译项目,激活并弥补各种次能力,确定翻译问题并应用程序解决问题;心理生理要素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而是一种天生的官能。[11]虽然其先天决定的成分很大,但只要译者有意识地磨练心理素质,这些先天的心理生理要素也会有极大的发展。

(二)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一定要有教学的热情,能够进行科学的自我反思和积极的翻译研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技能,不断重构当前的知识体系,培养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的过程。善于反思总结,关注教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相长。其次,教师的能力水平依赖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和氛围。来自学校的政策、社会的期望和学生的反馈都会有力地影响教师的态度、信念和责任感。因此,作为教师发展平台的学校,就要重视翻译学科的发展,努力培养出翻译梯队,以老带新,通过定期的教学观摩、教学成果展等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当前职称评定主要以教师的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果为标准,而职称评定直接和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挂钩,对教师生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形成了高校里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的职称评定标准进行调整,将教师的教学水平纳入职称考核范围内。同时,考虑到翻译的实用性和跨学科性,有学者提出,翻译可借鉴理工科的“产学研”模式,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这一方面给高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使其了解翻译市场的需求、趋势,更好地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另一方面,职业翻译人员接受系统的翻译理论指导,促进翻译实践的展开。

四、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翻译员要善于吸收翻译理论的营养,也要有翻译实践的历练,要具备相当的文字素养和文字功夫。而一名合格的翻译专业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翻译实战经验,并能自如地运用各种翻译原则和策略;熟知翻译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有投身翻译教学的激情,能够引导学生,使其体会到翻译的魅力,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满足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龙岩学院“攀登项目”资助,项目编号:LQ 2013036)

参考文献:

[1]谢天振.学科建设不能搞“大跃进”[J].东方翻译,2011,(2).

[2]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瑞娥.中国翻译师资现状与角色实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4).

[4]王占斌关于英语专业的翻译调查和研究[J].上海翻译,2005,(1).

[5]何刚强,精艺谙道,循循善诱——翻译专业教师须具备三种功夫[J].外语界,2007,(3).

[6]鲍川运.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中国翻译,2009,(2).

[7]刘和平.再论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从希拉克信函的翻译谈起[J].中国翻译,2000,(4).

[8]穆雷,郑敏慧.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设计探索[J].中国翻译,2006,(5).

[9]Hurtado, A. Competence -based curriculum design for training translators[J].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ITT),2007,(2).

[10]陈吉荣,翻译技术研究新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11]Echu G & T.Dass. Exploring translation intuition: a triangulationapproach[A].Translation Quarterly,2010,(57).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教学能力
关注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翻译能力
高中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养成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浅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译英翻译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