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

2015-03-28卢盛峰

关键词:财政学本科生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

卢盛峰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财政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学中存在内容上偏重理论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实验教学内容单一以及手段落后等问题;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各种新的机遇。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可以从理论知识辅以大量资料信息、知识讲授辅以大量典型案例、课堂教学辅以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传统实验教学辅以科学研究实践等手段来对《财政学》本科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本科生;财政学;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数据增长,不仅信息量庞大而且增长速度迅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各相关学科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财政学》不仅是财政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同时也是经济学大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在整个本科生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传统意义上,《财政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教学效果提升的多方面因素;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教学实践改革来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财政学》本科教学的一般特点

在传统意义上的《财政学》本科教学中,通常存在以下一般性难题,这也直接制约着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

(一)内容上偏重理论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财政学》有着一般性综合课程的属性。具体表现为:课程理论性较强,定性分析偏多。如公共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理论以及税收理论等,都具有较强的理论特色。因此在内容学习上,普遍存在学生对于理论性与抽象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该课程的内容偏宏观,涉及面相对比较广,对学生的前期基础诸如宏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要求较高。例如,《财政学》课程中财政宏观调控分析章节直接会涉及到《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经济波动导论及总需求分析等章节中的内容;公共品有效提供章节则与微观经济学中的无差异曲线知识密切相关;而对于宏微观经济学这些基础课程,很多学生掌握的情况不太理想,这也会给《财政学》教学带来学科衔接上的困难。

(二)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已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仅凭先进的教学手段还不足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先进化与多样化。不少老师实践层面上的多媒体教学还只是停留在点击与播放PPT层面,这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很多老师还是习惯于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组织方式,而这种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主体,同时偏重于对概念与理论的系统讲授,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特定问题的表达和阐述能力、反应能力与主动探究精神,更难以起到锻炼学生组织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由于受到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众多的学生已经完全习惯了类似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让更多的学生误认为老师讲的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而在当前各门专业课学时都基本固定,甚至是越来越压缩的背景下,教师往往很难去同时保证实现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与课程信息量最大化;学生们则更加关注课程信息量的大小,同时更愿意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不太在意学习知识的形式。这些原因都导致着在组织财政学本科教学当中,学生的参与和融入课堂共同学习的程度非常低,无法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教学手段滞后

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财政学本科培养自然也离不开实验教学。但是,当前《财政学》课程的本科实验教学主要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财政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几乎千篇一律,甚至诸如预算管理等相关几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具有较高的重复率。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形式上都采取一刀切方式,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要求上也仅限于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的完成,这导致整个实验教学过于程式化、固定化,并未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挖掘,阻碍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本科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信息资料爆炸式增长给我们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学习选择方式的多元化,这将进一步降低学生对于传统《财政学》教学模式的兴趣。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相对于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它更是一种帮助我们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机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计量单位已经从TB、PB(1000个TB)扩大到ZB(10亿个TB)。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资料,一方面为《财

政学》本科课堂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可学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大量新颖案例的引入,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案例教学过程,同时通过生动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思考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二)大量微观统计数据的引入,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诸如企业调查数据、居民户入户调查数据等微观统计资料不断涌现,这些数据由于在调查样本规模上相对于传统宏观数据具有着明显的巨大优势,而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教学研究人员的关注。以由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营养和食品安全研究所与美国北卡罗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卡罗纳人口中心联合调查并创建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为例,截止到2014年9月中旬其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中以“CHNS”可以得到40100条搜索词条,可见该数据库在科研教学中的使用之广。大致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诸如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等企业统计数据方面。这些大样本的微观统计资料,为《财政学》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自主小组学习及本科实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教师们更能够通过这种开放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学习向主动的知识创造转变。

(三)依信息处理而发展的数据处理及多媒体技术,为多样化教学实践提供技术手段

在大数据的加工和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分析及呈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以生动、科学和准确为特点的技术手段,也能够为《财政学》本科教学实践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诸如动画、多维、形象的内容描述,以及动态模拟前景走势的数值模拟分析等先进手段,可以很好的提高本科教学的课堂活跃程度,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在比较和发展的视角下去理解相关教学内容,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

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新的机遇,为我们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各项保障。在新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在传统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利用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机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理论知识辅以大量资料信息,丰富《财政学》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上偏理论性的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课程任课老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内容。与理论知识灌输过程中的枯燥乏味不同,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的数据信息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牢固的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比如在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章节,可以引入中西方行政决策机制上的话题引入讨论。而事实上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几乎针对《财政学》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我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这些内容的加入能够极大地弱化纯粹理论讲授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二)知识讲授辅以大量典型案例,多元化《财政学》教学方法

讲授与提问,甚至是单纯的老师讲授,是传统《财政学》课程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开展模式,而这实际上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入典型案例教学与讨论的方式,将枯燥的理论拉近实践。例如在阐述公共品概念及范畴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相关社会新闻中的民众存在争论或困惑的产品类型作为案例分析素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针对特定某些章节教师可以运用现实中的一些实例,一方面帮助学生接触到现实;而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扩大其视野。在大数据时代,这些教学案例的搜寻变得越来越简单和方便。与此同时,案例的呈现方式上也可以进行一些精心设计,也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声音、动漫视频等,甚至是组织学生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实施整个案例教学活动。这些方式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最终达到提升教和学效果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辅以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提高《财政学》课堂的学生参与度

大数据时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学习成本。在《财政学》课程主干知识的课堂讲授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自主学习。具体而言,可以在给定宽泛主题或者与相应章节相关等要求下,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具体主题,主动地、互助地实现课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打破了常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创作,即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更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课外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此外,可以进一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以及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方式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多小组自主学习和展示的积极性,同时保证学生适应从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旁观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四)传统实验教学辅以科学研究实践,提高《财政学》实验教学效果

《财政学》本科实验教学,不应当只是传授传统实验内容,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通过指导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搜集大样本的微观数据,如果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怎样去开展和推进一项科学研究,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模式,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浓厚兴趣、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设计和开发体现学科先进性、富有挑战性,同时也具备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主题,激励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财政学》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课程特殊性,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项利好和机遇,迎难而上,才能够更好的推进其本科教学改革,最终实现提升教和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吴俊培.公共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3]吴俊培,许建国,杨灿明.现代财政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财政学本科生大数据时代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第31次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全国财政学界共商新时代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暨学科建设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