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汉语新闻英译研究

2015-03-28吴婧怡

关键词:对外宣传网络媒体

网络汉语新闻英译研究

吴婧怡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本文主要应用的传播学理论、新闻翻译理论与技巧,以及广义的对外宣传理论,结合《长江周报》(Changjiang Weekly)具体文本,初步探索分析当代网络英语汉译英现象,以图实现国内新闻更加准确、高效的传播效果,提高对外宣传的质量。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翻译;对外宣传;长江周报

网络新闻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连接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网络新闻具备了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性等特征。网络新闻的受众期望通过互联网这一高速迅捷的媒介更加及时准确的获取来自国内外的新闻,因此,网络新闻的翻译在当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翻译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新闻在传播领域的重要性。尤其是汉语新闻的英译,直接影响到中国对外宣传的效果。《长江周报》(Changjiang Weekly)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创办,是武汉市首份面向外籍人士的英文报纸,目前也拥有网络版,其中汇集了武汉市的主要本地财经新闻、服务文化等信息。因此,对其汉语新闻的英文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对当前新媒体背景下的翻译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收集了部分新闻以及其英译,结合翻译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对网络新闻的中译英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传播学语境下的新闻翻译

根据词源学,英文中的“传播”communication源于两个词根:一个是com,意为与他人建立一种关系;另一个是munus,指效用、产品、利益、服务等。两个词根结合在一起的意思为“共有,共享”。

传播学认为,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的过程,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信道得到传播,达成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传播的最基本要素是符号,翻译的本体也是符号之一的语言。传播过程传播的是信息,而信息的载体是语言。同时,传播和翻译都关注符号(语言)、符号(语言)使用规则、使用者这几个要素。根据传播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实际存在两次传播过程,因此翻译的过程比单一传播过程更加复杂,但依然能从传播学说中找到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外媒对于某些富于“中国特色”的词语和表达往往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注释、按中文字面形式直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根据吕俊教授的观点,为翻译学寻找理论框架时,应当明确认识到翻译学的本质是传播。因此,翻译具有传播学的一般性质,是一种社会信息的传递,是一个由传播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种社会活动,其关系反映了社会关系的特点。而翻译有异于传播的是,翻译是跨文化的活动,因此操纵者选择的符号系统产生了文化转码。因此,作为一种开放的动态系统的传播学,对翻译学的发展十分有利。

二、对外宣传理论

一般认为,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从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来看,宣传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灌输;传播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与交流,注重双方地位的平等。

按照拉斯维尔的观点,宣传是一种“处心积虑地加以利用的传播”(deliberately manipulated communication),具有目的性,宣传的信息是可以操控的。当代西方主流观点认为,宣传是宣传者通过提供片面的、筛选过的信息给受众,从而影响受众的思想甚至行为,因此宣传行为是令人反感和惧怕的。所以,有些学者提出用传播代替宣传,避免造成翻译上的误读,增强对外宣传机构的公信力。

随着我国日益国际化,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内外有别”的双轨制正在逐步淡化,因此对对外传播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自90年代起,中央将宣传的英文由“propaganda”改为“publicity”,各级政府对外宣传机构名称也称为“新闻办公室”而非“宣传部”。作为通过大众媒介进行的对外传播,外宣翻译必须进行交流和互动,而交流过程中就存在协商、妥协的问题,也因此具有以下的特点:

准确性。作为特殊的传播,外宣翻译对准确性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要保证做到在语义、语法、语用与文化方面的准确与妥帖。

针对性。翻译工作者必须强调针对性,在宣传时要根据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背景确定话语基调,不能全盘翻译汉语中过于繁复的描述性语言,形成信息轰炸,反而掩盖了需要传达的信息。

倾向性。对外宣传中意识形态的成分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外宣或多或少都带有政治色彩,因此需要翻译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导向。

三、《长江周报》(Changjiang Weekly)个案研究

(一)翻译学层面

词汇层面上主要采用以异化为主的策略。异化策略带来的最显著的好处在于,首先,能够保留中国文化的“本色”,丰

富英语语言,其次能够有效促进交流,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采用加注作为补充,能够帮助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增补背景知识,便于理解。

语篇角度,通过对Changjiang Weekly与《长江日报》关于相同事件报道的分析发现,该报新闻英译体现出“篇本位”而非“句本位”的观点,从排版、标题和和内容三方面体现出沟通的目的性。

因版面有限,具体翻译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简”的方式,即删减和弱化。中文宣传材料文体偏向夸张;英文的宣传材料相形之下文体平实,用词具象,目的在于提供读者有用信息。因此在中文宣传材料中出现的过分夸张的渲染内容,英文翻译中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删减和弱化,删去违背英文表达习惯的词句,低调处理各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例:

原文:

光谷建设公司昨日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光谷国际网球中心15000座主场馆正式封顶。

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作为武汉国际网球公开赛赛事场馆,位于武黄高速公路以北,三环线东侧,省奥体中心以西。整个中心包括三座新建场馆,5层15000座主场馆、3层的5000座网球场、5000座综合馆,以及一座改建的省奥体中心3000座网球场。

现场看到,刚封顶的15000座主场馆正以“旋风皇冠”的姿态绽放。外形既似飞速旋转的网球,又如耀眼生辉的桂冠。在附近复绿山体的衬托下,显得亮眼且动感十足。场馆平面呈圆形,观众席沿比赛场地环形布置,从上空俯瞰,如一只巨碗。

光谷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于2013年底正式动工,52402平方米,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开闭顶网球馆。主场馆为钢骨混凝土结构,其上部钢结构为大跨度异型空间结构,场馆体量大、结构特殊、交叉作业繁多、施工难度极大。

由于施工仍在进行,无法近距离观察场馆,其独特的“镜面”立柱难窥全貌。据介绍,场馆的一层柱露面设计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即以最新工艺浇筑而成的“清水柱”表面平整光滑如大理石,近看可透出人影。

目前,现场已开始进行屋面网架施工,后续将陆续开展活动屋盖、气旋造型、幕墙及预制看台板的安装工作。同时,配套楼将进行基础梁钢筋绑扎。场馆预计2015年8月全部完工。

据了解,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主场馆不仅能用作武汉网球公开赛比赛场地,同时还能兼顾综合性场馆群体活动、会展、商业演艺等多方面专业服务职能,可满足大众健身、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训练等多元化使用需要。建成后,将成为武汉市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地标建筑和新的城市名片。(652字)

译文:

According to an announcement made by Wuhan Optics Valley Construction on August 19, the roof-sealing project for the 15,000-seat main stadium at Wuhan Optics Valley International Tennis Center has been completed.

The mobile roof and outer shell will be installed in stages. Everything should be completed by August 2015. This year, the first Wuhan Open, which is to be held in September, will take place in the other two stadiums of the Wuhan Optics Valley International Tennis Center; these include a 5,000-seat stadium and a 3,000-seat stadium.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15,000-seat stadium came from a whirling tennis ball, one in flight and on the rise. After it is completed, it will be the largest tennis stadium with a mobile roof in the country. Apart from being a venue for future Wuhan Open events, this structure will also serve as a site for exhibitions, commercial performances, and other activities.(152词)

用“回译”的方法分析上例,能发现译文仅仅传递了新闻的核心信息,中文的新闻报道中与“光谷国际网球中心封顶”这一事件无关的背景信息,以及关于该中心的艺术性描述都在译文中选择性的不译出。例如,“武汉城市名片”这个带有显著地方色彩的表达,在全文看来并不重要,如果通过直译加注释的方法,会使文章显得冗长,影响读者接受真正重要的信息,因此略去不译。

(二)传播学层面

作为一份针对外籍人士的地方性报纸,Changjiang Weekly在对外宣传武汉城市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贡献值得肯定。从传媒学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明确读者定位。这份报纸将读者群定位为“在汉外籍人士”,为编译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对象,在翻译过程中避免了盲目性。同时,Changjiang Weekly也注重读者意见和反馈,报社定期针对读者进行调查,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把握传播内容。Changjiang Weekly将武汉本地新闻作为切入点,以武汉本地特色社会文化为主题,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稿件选取上,既有针对本地的服务型新闻,也有针对外籍人士的访谈专栏,编辑过程中邀请外籍人士参与作为“把关人”,对文章进行润色把关,提高了真实性和可靠性,赢得读者的认同。

合适传播策略。在新闻报道上,该报主要选取贴近生活、有目共睹的材料,表述上口吻亲和,淡化说教气氛,使读者从心理上接受报纸提供的信息,巧妙地传递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系统内部各环节相互连接,相互影响。Changjiang Weekly关注到了这些要素,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主要问题及对策

综合来看,Changjiang Weekly是一份在对外宣传方面卓有成效的地方性报纸,译者在文化层面最大层面的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加深了读者对中国、对武汉的了解。

这份报纸的编译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首先,在翻译过程中,前后采取不一致的译法,给读者造成了阅读上的困扰。例如“光谷”一词,就有“Guanggu”和“Optic Vally”两种译法,如果读者对武汉情况不甚清楚,就容易闹出“蒋介石”变作“常凯申”的笑话。在长度单位的转换上也常常遇到类似问题,例如同一篇中文稿里会出现“米”、“里”、“公里”,在单位换算过程中必须考虑采取“mile”还是“meter”的问题。

同时,报纸的中文取材和英文编译常常是两人或多人,没有实现译者与作者的合二为一。因为译者不是作者,因此在改译的过程中往往不好把握文章的宣传角度和力度,因此,译者

的英文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稿件的宣传效果。

考虑到翻译工作的双语特性,翻译工作者应当尽力使自己在思维和语言上都实现“跨文化”。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对外宣传的汉译英工作,主要有中国翻译工作者承担,世界上目前没有足够的外籍翻译能承担数量巨大且仍在持续增长的汉译英工作。因此,翻译者要正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力争做到对每一个词背后的含义都能熟练掌握。

此外,翻译者要认识自己作为文化传播者的职责,在翻译中文材料时,要尽可能对文章有整体上的认识后再翻译具体的词句,结合语境讨论文章的意思。如有可能,应尽力实现撰稿人与译稿人的统一,这样能更好的反映文意,实现传播目的。

五、结语

本研究依托传播学与翻译学的理论基础,以Changjiang Weekly为个例,对网络新闻的汉译英现象做了初步的分析。在研究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在论述过程中综合传播学相关理论,针对对外宣传的特点有目的地分析网络新闻汉译英的主要方法和需要注重的问题。同时,通过更加广阔的传媒学角度分析新闻英语的翻译问题,着眼于针对对外交流的意义,将翻译活动上升到外宣的战略高度。对网络新闻汉译英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陈道德.传播学[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陈力丹.传播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董璐.传播学核心研究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1990),对外传播学初探[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6]杨雪莲.传播学视角写的外宣翻译,以《今日中国》的英译为个案[J].中国知网,2010.

猜你喜欢

对外宣传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净化网络媒体环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初探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原则与翻译技巧
浅议品牌协同传播体系模型构建
浅谈新媒体下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方法的创新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关于高校外宣的定位与思考
国际舆论对中国和平发展不同认知评析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