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金落河村为例
2015-03-28匡娜
匡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金落河村为例
匡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通过调查问卷、采访、家访、谈话交流等渠道发现,金落河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境况、心理状况、学习情况等方面均存在问题。为此,学校需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家长需要承担监护之责、选好临时监护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子弟在父母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益。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受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其中“隔代教育”在“留守儿童”群体问题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家庭教育现状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为此,笔者借在保靖县金落河村支教的机会,根据所见所闻,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二)研究现状
对留守儿童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视角:(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2)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3)留守儿童的社会影响;(4)留守儿童个案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采用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很少使用定性的资料收集方式,如访谈、观察等,对于那些潜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不容易解决,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笔者对金落河村的留守儿童做了大量实地走访调研,以期从定性、定量的双重标准,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三)研目的与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陕西考察期间,专门到农村看望留守儿童时讲到:“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农民工安心工作,一些农民丢下子女和老人进城打工,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挣钱送子女上学,改变下一代的前途命运。但是,如果留在农村的孩子生活不好,让那些农民工们一心挂两肠,难以安心在城市里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大两千多万,湖南约有160万。这样惊人数量的留守儿童,同样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他们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整体素质,还关系到现实社会的安宁和谐。希望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解金落河村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能够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启示。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
1.教育调查研究的方法:(1)进行家访,考察留守儿童的家庭境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等;(2)采访留守儿童,填写调查问卷,探寻他们的心理状况、成长情况等;(3)采访金落河村老师,了解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等。
2.教育调查研究的步骤:(1)准备教育调查研究,主要是确定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准备调查工具等;(2)实施教育调查研究,主要是访谈调查等手段搜集研究资料;(3)整理调查研究资料,主要是对访谈笔录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4)撰写教育调查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二)调查研究的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的内容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为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可靠性,主要采取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采访了金落河村的大部分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的家长,以期通过客观的方式收集到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三、调查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概况
金落河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留守儿童分布广泛且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隔代监护。在这次调查中,留守儿童占全村儿童的72%。其中有8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0%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5%被托付给亲友。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二)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心理问题突出
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20%,一年一次的为50%,5年以上未回家一次的为8%。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解决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农村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等。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2)父母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随时掌握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3)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体验教育互动模式。“手拉手”模式是少先队组织的经典项目,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可以利用这种平台,构建起两种“手拉手”的少年儿童体验教育互动模式。一是在农村学校内部,构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和倡导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交朋友,尽量打破原来留守学生一般只和留守学生交朋友的现象,让留守学生积极融入到班级、少先队或校团委这样的大集体中来。二是构建城市少年儿童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模式。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人到生动有趣的“手拉手”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教育城乡不同生活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培养他们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共同的情感。
2.缺乏良好的习惯养成
良好的习惯必然经过有意识的长期训练形成,但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细心监护,班主任不可能面面俱到,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挑衅敌对、顶撞长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甚至成群结伙,模仿武侠小说拉帮结派,结拜师兄师弟。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参与赌博偷盗,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心理行为,这也是为什么近年农村少年犯罪率上升,其中大多数为留守儿童。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隔代监护力不从心。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大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二是农村专任教师少,家庭拖累大,教学和生活负担重,虽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但无暇顾及。再加上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和与老师的及时沟通,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
解决措施:
(1)家长要承担监护之责。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需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至于孩子成绩、思想品德和精神需求,是老师的事。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责任。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加强沟通,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2)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学校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以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地进行说服和教育。
3.学习落后基础知识薄弱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无人过问,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存在一定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并且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二是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使得学校、家庭之间形成了断层。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由于现行教材都是以城市教育为参照,严重脱离农村实际,加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寄宿制学校较少,办学条件较差,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健康成长,形成知识的匮乏和人格的扭曲。
解决措施:
(1)父母选定好临时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也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妈妈。代理妈妈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思想、生活和学业的监护。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利,也是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解决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让数亿农民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的高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未来积蓄了充足的力量。为此,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身体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城市的新生力量!
(指导老师:易利)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A Case Study of Jinluohe Village
KUANG Na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By way of questionnaire,interview,home visit,communication,a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done in Jinluohe village,Baojing County,Jishou City,from which the children’s family situation,psychological situation and learning condition are discover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constructional proposals,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left-behind children;education status;receiving education
G527
A
1674-831X(2015)01-0023-03
[责任编辑:葛春蕃]
2014-11-15
匡娜(1996-),女,湖南耒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3级小学教育636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