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联合激素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2015-03-28李寒冰
李寒冰
(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河南商丘 476000)
突发性耳聋指的是原因不明且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听力在数分钟、数小时内降到最低点。有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可表现为不同类型,且发病机制亦不尽相同,故其治疗方法也不同[1]。因此,临床上提倡对其进行分型,并给予针对性治疗,以期达到理想效果。本次研究选取50例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旨在观察利多卡因联合激素对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患者50例,均为单耳发病,表现为中高频(≥2 000 Hz)听力下降,发病均在2周以内;排除中耳病变者,既往有听力下降病史者,肝肾功能障碍者,以及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7.6±12.3)岁;其中左耳23例,右耳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取2%利多卡因1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泼尼松口服治疗,剂量为1 mg/kg,连续用药5 d后逐渐降低剂量至停药。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中高频听阈恢复至健耳水平,或恢复至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中高频听阈提高幅度在30 dB以上;有效:中高频听阈提高幅度在15~30 dB之间;无效:中高频听阈提高幅度在15 dB以下[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中高频听阈变化 两组治疗前中高频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高频听阈变化比较(¯x±s,dB)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够明确,普遍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内耳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等相关[3]。医学界根据不同频率受损导致的突发性耳聋分为低频听力下降型、中频听力下降型、高频听力下降型、平坦型听力下降型、全聋或接近全聋极重度型,其中中高频下降型的预后被证实最差[4]。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与主细胞损伤相关,若听力损伤在50 dB以下为外毛细胞损伤,而在60 dB以上则为内毛细胞损伤,而且其顶回离子通道明显少于基底回,提示基底膜上的离子通道分布有明显差异[5]。利多卡因是一种离子通道的阻滞剂,可有效影响感觉细胞、血管纹细胞及内毛细胞,导致离子通道离子转运,达到治疗的目的[6]。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促代谢、抗炎功效,泼尼松作为糖皮质激素的一种,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药物。
综上所述,采用利多卡因联合激素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听力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瑞娟,屈海燕,袁玉梅.利多卡因联合激素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3):106.
[2] 王翡,刘雪梅,朱玉华.耳后给药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4):359 -361.
[3] 苗英章,耿敬磊,王荣国,等.糖皮质激素治疗低频突发性聋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22):3409 -3411.
[4] 吕忠,唐真武,邓立波.双途径联合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7):2564 -2566.
[5] 田小娟,李银琦.金纳多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11):925 -927.
[6] 毛庆杰.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259 -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