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手足口病110例临床分析

2015-03-28朱艳娥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还原型洛韦利巴韦

朱艳娥

(原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河南新乡 4535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多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表现为口腔炎、手足皮疹的急性传染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表现为手掌、脚掌、口腔、臀部出现米粒样皮疹[1]。近年来,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手足口病的危害性极大,不仅对患儿的成长有害,而且对患儿的生命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2]。由此可见,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原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5例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55例患儿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原阳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41例,年龄9个月 ~6岁,平均年龄(4.0±2.4)岁。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特点 患儿出现发热、手足口腔疱疹症状,发病1~2 d后,患儿的颊黏膜、舌面、齿龈唇内面等部位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疱疹溃烂后容易形成2~3 mm灰白色糜烂面,疱疹周围有红晕。皮疹好发于手掌、足底及臀部、疱壁厚,1周左右自行消散,无瘢痕及结痂。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10 mg/(kg·d),1次/d。观察组患儿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还原型谷胱苷肽0.6 mg+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1次/d;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剂量为5 mg/(kg·d),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治疗后2~3 d恢复正常,全身性症状基本消失,皮疹、口腔疱疹基本消失;有效:患儿体温治疗后下降,全身性症状减轻,皮疹、口腔疱疹减轻;无效:患儿体温、全身性症状及皮疹、口腔疱疹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儿童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夏秋季较为多见,4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患儿占85% ~95%。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尤其在幼儿园等密集区域流行尤为盛行[3]。手足口病发病初期患儿常会有发热、恶心、呕吐、咳嗽流涕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部分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4]。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儿童健康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小儿手足口病作为儿童常见疾病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关注,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选取11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8.2%,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还原型谷胱苷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张春丽.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进展[J].包头医学,2013,37(2):80-82.

[2] 李立军,任丽云.经空气泵压缩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03 -104.

[3] 陈彭亮.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1,6(5):1999 -2000.

[4] 周桂萍.小儿手足口病临床93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1):113.

猜你喜欢

还原型洛韦利巴韦
还原型阅读练习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