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闽南文化融合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对策

2015-03-28张景王泽毅

关键词:闽南区域旅游

张景 王泽毅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基于闽南文化融合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对策

张景 王泽毅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区域合作是当今国内热门话题,区域合作能够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而合作需要各主体间以互利共赢为目的,以友好协商为手段,达成协议实现区域内政策共同制定、经济共同推动、交通设施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有效推动区域间合作机制的形成。以闽南文化融合作为推动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的切入点,利用SWOT理论对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文化基因论、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区域旅游合作;闽南文化;数据库技术;厦漳泉

纵观全球经济,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产业。它有着极强的产业带动力,其综合效益备受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推进,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取得了空前发展,高速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国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大众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旅游业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将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全国多省先后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利用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厦门、漳州、泉州三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人员交往频繁,同城化的概念提出后,三地政府积极开展合作,在交通对接、信息对接、社会服务设施对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一、地域文化与区域旅游的关系

郭长风教授在《文化基因——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中提出:地域文化会渗透进特定区域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特色经济以区域为空间载体,包含了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的内容。不同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对其充分的利用能有效地增强区域竞争力。不同的地域文化可促进区域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业,能为当地提供特色的旅游产品与品牌。[1] (P45~46)闽南文化是厦漳泉地区共有的文化资源,在闽台和东南亚等地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该区域可以利用闽南文化开展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来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形成。

1930年奥地利科学家L·贝塔朗菲创立了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思想是:把一定环境中若干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相应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要素集合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厦漳泉区域旅游合作开展的过程中,将厦漳泉旅游业作为一个系统,各市的旅游业为系统中的子系统,利用系统理论分析影响区域旅游形成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有力指导。[2](P10~11)

二、闽南文化融合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第一,文化趋同优势。闽南文化是厦漳泉三地共有的文化资源,由建筑、民俗、宗教等共同构成。据研究,闽地文化是融入中原文化后逐渐形成的,可追溯到陈政、陈元光带兵入闽戍守,王潮王审知带数万军民入闽称王的这段时期,南宋时期,闽南地区经济空前发展,有“海滨邹鲁”之称。综上所述,从五代时期遗留下来的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从漳泉地区任清源军节度使时期闽南文化开始形成。[3]随着闽南地区不断发展,该地区建制需求凸显,泉州、漳州及厦门成为同一的“郡”及管理建制的社会整体。“郡县制”的郡级建制治所设在现今的泉州地区称为梁安郡,下辖有晋安、龙溪和兰水三县。漳州是由于其平原上人口骤增而从晋安县分出而增设两县建制,仍隶属梁安郡;唐宋以后、宋初,厦门岛称“嘉禾屿”,由泉州同安县所管治,明代初在岛上设立“中左所”城,隶属泉州永宁卫。[4]

第二,区位及交通优势。厦漳泉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厦门北承泉州,南接漳州;漳州北部与泉州相连、东部与厦门相望,泉州南部分别与漳州、厦门接壤,三地区位上紧密相连基本呈三角状分布。三地之间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联通,经济联系紧密,有较好的交通运输优势。2011年7月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党政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提出海沧港中路与漳州滨江大道对接项目、海沧港疏港快速通道的修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厦漳跨海大桥厦安高速公路主线、厦漳跨海大桥分别在2012年、2013年建成通车,厦门刘五店与泉州水头的货运大通道也在抓紧建设中,厦门与漳州之间新设的交通项目有四个:漳州台商投资区与厦门翁角路、集美灌口至长泰、沈海高速复线安溪官桥至漳州长泰(华安)泉州段、国道324线。 交通网建设的提出与落实使厦漳泉的联系更加密切,为厦漳泉区域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第三,经济地位优势。从福建省的经济上看,厦漳泉的经济地位不容忽视。据各市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三地的GDP分别为 3018.16亿元、2236亿元、5218亿元。GDP合计10472.16亿元,而当年福建省全省GDP突破2万亿元,厦漳泉的GDP占据福建省全省GDP的半壁江山。

第四,区域旅游创汇优势 。厦漳泉区域每年的旅游创汇优势明显。各市旅游局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福建省旅游总人数为20054.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286.47亿元。同年厦门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数4663.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620.95亿元;漳州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数16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5.75亿元;泉州市全年接待游客3729.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7亿元。三市的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总收入皆达全省近一半之多。可见推动厦漳泉区域旅游合作十分必要,同时可促进资源互补,增加厦漳泉旅游收入。

第五,政策优势。厦漳泉同城化政府间合作在不断深入发展。2010年7月,福建省委八届九次会议提出:全面规划、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以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引领发展的先决条件。2011年7月后,《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出台,提出三市联合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规划编制。2011年9月,《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签订。2011年12月,《厦门市深化对台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准实施。 2012年《厦漳泉总体规划》中提出多个关于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其中包括卫生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厦漳泉医保卡同城结算体系、厦漳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 2014年,《关于福建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将加快厦门地铁1号线、粮食生产、城镇化、深化改革、产业转型、促进消费作为加快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重点项目。 区域旅游合作将成为提高旅游业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迎合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三地旅游业整合势在必行。

(二)劣势

第一,未形成利益趋同的整体。长期以来三地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始终保持着各自为政、各自规划、各自发展的局面,导致资源浪费、项目重复建设等不利于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出现,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项目的开发未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本及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指导市场发展。未能将政府与旅游企业有机的结合,让旅游企业充分参与到旅游项目的建设上,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厦漳泉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未形成区域旅游品牌、缺乏竞争力。厦漳泉三地政府未能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形象及品牌。以往在厦门、漳州、泉州也举办过涉及闽南文化旅游项目,例如:闽南美食节、民俗体验活动、闽南文化会展等旅游项目,但是由于举办场所小、互动内容少、“游击战”的选址方式等问题,游客的旅游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游客响应度低。在国内旅游系统中未能利用自身的独特之处,树立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第三,旅游服务环节中的服务水平较低。旅游服务机制的完善影响着区域旅游发展,旅游服务环节主要指游客从购买旅游产品到旅游产品体验结束过程中的服务节点,其中包括:旅行社服务、导游服务、公共设施服务等。近年来散客旅游群体在厦漳泉区域游客接待数量的占比越来越大,据厦门市假日办统计,2013年春节假日期间,旅行社累计接待8.43万人次,累计接待自驾车1866团,共接待1.03万人次。由于对散客旅游群体的服务管理缺少重视,导致无法及时满足此游客群体的旅游需求,也造成交通拥堵、住宿紧张、景区秩序混乱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厦漳泉旅游业不断发展,图利群体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黑导”、“黑社”、倒票等旅游行业的顽疾,影响着厦漳泉区域旅游的发展。

第四,三地旅游品牌推广力度不足。厦漳泉地区对于旅游产品的推广始终停留于被动、模仿的状态。如漳州的旅游产品推广只是挂靠乐途、驴妈妈等旅游服务网站推广,未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形成自己的推广方式,使得一些优质旅游项目开发后无人问津,最后不得不退出旅游产业的舞台。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如泉州利用其地方文化特色推出专项旅游产品,有名胜古迹游、海上丝路史迹游、工农业观光游、惠安惠女风情游等,由于旅游产品市场推广的力度不足,影响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机会

第一,政策环境有利于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作为发展重点,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将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收入分配调整,这一系列政策也将推动厦漳泉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第二,高铁的快速发展为厦漳泉区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近年来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缩短了厦漳泉三地的时空距离并加强其与外界的联系。高铁沪深线贯穿厦漳泉三市,沿途有泉州丰泽区、晋江,漳州的云霄、漳浦、诏安、角美、南靖、厦门岛内、岛外多个停靠点,缩短了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也由电子商务的出现而被颠覆。各地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正抓准时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旅游业,厦门的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当地政府对外引进了许多从事电子商务的优秀企业,这为厦漳泉区域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技术基础。

(四)威胁

厦漳泉区域旅游面临的竞争威胁除了自身合作体系建设不完善外,还受到了外部竞争的压力。如来自长三角旅游区、珠三角旅游区、武汉旅游圈等地区的压力,经较长时间的摸索以形成相对健全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合作、旅游项目的对接、旅游配套设施的对接等建设较为完善,能在面临外部压力的同时,有效地、快速地利用区域资源对突发的外部竞争作出反应,减少外部竞争带来的损失,为争夺国内旅游市场客源、争夺旅游投资带来了巨大优势。厦漳泉虽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三地未能就闽南文化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在国内的旅游市场缺乏竞争力,与湘北张家界旅游区、衡阳市的南岳衡山等国内著名旅游景区的竞争力相差甚远。

综上所述,厦漳泉在闽南文化这一文化背景下发展区域旅游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存。但是总体上利大于弊。通过SWOT分析对其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当处于优势—机会组合(SO)时,应抓准时机,结合自身的优势推动区域旅游整体发展;构建厦漳泉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战略。当处于劣势—机会组合(WO)时,应推动厦漳泉旅游合作,形成资源互用、客源互送、产品互补、效益互享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当处于优势—威胁组合(ST)时,应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区域旅游名片,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当处于劣势—威胁组合(WT)时,应注重游客需求,完善服务环节管理,坚持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见表1。

三、 基于闽南文化融合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对策

通过SWOT分析得出SO、WO、ST、WT四个阶段的发展战略,从发展战略中延伸出推动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需要从政府间协调合作入手,建立三地共同管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机构,规范管理主体的权利、发挥各自的功能,实现管理群体多元化、项目开发资本多元化。并以政府合作机制的形成为基础,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旅游项目,从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服务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此推动厦漳泉区域旅游的发展。

表1 厦漳泉区域旅游发展SWOT对应表

(一)共同组建旅游业发展规划机构,引进民间资本

利用政府“无形的手”来精细管理调控市场,同时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实现产业的自我完善,提升旅游场所建设的速度,活跃市场竞争。将政府、企业投资者、民间投资者、外商投资者四种主体有效地结合,实现政府主导,多种投资主体分工管理的管理模式及旅游项目开发资本多元化的融资方式。笔者建议:首先,由三地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省政府委派监督人员及投资者共同组建旅游发展规划机构,实现联动管理、互相制约并由消费者群体辅助监督该组织,按旅游业发展需要规划部门。政府与其他投资主体进行分工主导管理:由政府负责市场协调、申请项目开发、规划项目、制定法规等,并由其他投资主体进行监督,由企业投资者、民间投资者、外商投资者主导制定市场发展战略以提高投资群体的积极性、避免政府“无形的手”过多的干预市场。其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出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者、民间投资者、外商投资者投资,实现旅游项目股权多元化。

(二)建设融合闽南文化的综合体验项目,打造闽南文化名片

建设融合闽南文化综合体验项目的目的在于利用对闽南文化的传承,提高厦漳泉旅游业的竞争力,树立区域旅游文化形象及品牌。在闽南文化综合体验项目建设上需突出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文化性、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因此,应融入闽南建筑风格,将古厝式建筑、土楼建筑等元素融入建设,在体验城外建设接待场所,城域基础设施以广场、雕塑、建筑小品等休闲设施来诠释闽南文化主题。将城域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用于建设闽南特色饮食区、闽南特色购物区、闽南特色展示区、闽南特色体验区。综合体验项目的开发还需将重点放在游客旅游活动过程的组织,提高旅游活动的体验性,并不断地增添新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做活体验项目品牌和旅游产品附加值。

(三)完善具有闽南文化的区域旅游服务机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第一,建设游客活动信息数据库,搭建互动答疑系统 。通过建立“厦漳泉旅游一卡通—建立游客活动信息数据库—答疑系统”的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其建议如下:一是对厦漳泉内的商家进行择优筛选,以三地共同组建的数据库为核心,商家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为节点形成信息传递网络。例如:以推出厦漳泉旅游一卡通的形式来采集游客旅游信息数据,建设三地共享式数据库。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即时互动答疑为游客提供问答服务,推出互动答疑软件。软件的功能实现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使用群体为VIP游客、实名认证的旅游达人及旅游目的居民,实行24小时热线客服;二是软件与即时通信工具连通,如电话、微信等;三是实施有效的悬赏机制;四是实施有效的监管机制,例如:当提问者与回答者进行交流的同时内容将被系统保留,当双方发生争执的时候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佐证。提问者通过软件向旅游发展规划机构中的监管部门提出申诉,并由其解决游客问题且对违纪方进行解除软件使用权限的处理等。

第二,加强旅游监管机制建设。利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旅游业进行监管,让游客能全方位地了解自身的权责,树立良好的区域旅游形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其建议如下:一是制定出系统的管理制度。如导游工作流程、导游带团权责、游客行为约束条例和游客权责条例等,利用旅游目的地、网络等平台发布并做到内容概括、要点清晰。让导游人员及游客在活动过程中有权责可依。二是进行监督管理系统建设,系统由网络信息系统和线下实时监管设备组成。网络信息系统用于存储合法的导游人员信息、提供游客查询导游资料、公示导游年审信息等。线下实时监管设备结合指纹识别技术监管导游是否按照规定路线进行带团活动、保障游客权利、提供评价途径。三是旅游发展规划机构、旅游企业、导游人员群体形成纵向监管,为游客提供实时投诉平台,游客投诉由机构直接受理。

第三,加强区域旅游交通工具的对接。交通对接可推动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建立了地区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缓解旅游高峰期的交通压力、旅游服务场所的接待压力,以达到将客流分流至其它地区,完成区域客流、物流、消费流、信息流的共享。其建议如下:一是由旅游规划发展机构组织形成旅游车辆调度部门,部门由政府、客运公司、旅游企业构成,对旅游目的地用车进行严格的管理。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将景点客流量与景点承载量以数字化的形式体现现实客流承载预警。当某地客流超过承载量时,通过短信的形式智能地发送给游客信息,让游客自主选择客流少的景点进行旅游活动。三是在旅游网站及车站、交通枢纽、景区等醒目处设立旅游服务咨询点并在车站、旅游景区设立往厦漳泉三地不同景区的旅游专线。四是就近调度服务车辆,职能机构与三地旅游景点的信息能密切连通,就近调度旅游车辆有效应对交通突发事件,保证游客的出行不受影响。

第四,进行线上线下联动评价体系建设。线上线下联动评价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消费者的体验反馈来进一步完善服务,所以需让游客有地方发言、发言能被重视、处理能及时、受大众监督。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内容:线上,即利用QQ、微信公众平台、电话等工具搭建建议、投诉平台;线下,即公示平台建设。联动,即在线下的旅游服务场所设立投诉动态显示点与线上投诉平台联通。只有做到充分地让被服务群体发言、线下公示存在问题且受被服务群体监督,才能进一步地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促使区域旅游服务良性发展。

(四)拓宽厦漳泉区域旅游业的推广渠道

第一,搭建具有闽南特色的区域旅游服务网站。厦漳泉区域旅游业的推广需建设具有电子政务、资讯网、商务性质于一体的综合网站。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电子政务为门户链接资讯商务性质网站,为游客提供权威、全方位的旅游政策和资讯信息、商务服务信息。网页内容建设做到:分类清晰,将厦漳泉三地的闽南文化特色分别展示、对信息进行严格筛选避免重复;内容求新,不断地更新网站内容,让游客能实时地了解厦漳泉三地旅游项目的最新动态;功能全面,提供厦漳泉旅游项目一站式服务,满足游客便捷出行的需求;科学规划,根据三地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旅游线路规划并在网站显眼处进行播报,供游客自主选择;设立游客建议、游客投诉平台并与线下动态显示设备对接;分析客户需求对网页功能栏进行便捷设计,加强网站信息安全建设。

第二,利用高铁推出文化体验产品。高铁的建设大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时空距离,能满足游客周末异地游玩的需求,为区域旅游带来新的消费热点。利用高铁与闽南文化进行整合,开发出专项、专线、专题、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据笔者调查在高铁沪深线周边有许多宗教活动场所,如云门寺、九峰禅寺、重光寺、惠安县城隍庙、迁境寺、大华严寺、百莲寺等。以沪深高铁线为主线辐射周边宗教文化场所进行产品设计,推出精品旅游产品。

[1]郭长风.文化基因论——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陈泽明.区域合作通论:理论·战略·行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胡沧泽.关于闽南文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陈凯峰.“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社会文化渊源[J].城乡建设,2011(10).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2015-03-21

福建省教育厅A类一般项目(JA13414S)

张景(1976-),女,福建晋江人,讲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研究。

F592.6

A

1673-1395 (2015)05-0067-05

猜你喜欢

闽南区域旅游
闽南文化传承
分割区域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旅游
区域发展篇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区域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