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助力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策略
2015-03-28丰国政
丰国政
(华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1)
图书馆助力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策略
丰国政
(华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31)
图书馆拥有文献资源、专业人才和信息服务优势,是构建社区终生学习平台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阵地。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要肩负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责任,着力优化运行机制,整合办馆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开展人性化服务,帮助社区成员增长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图书馆;学习型社区;终身教育;终生学习
1968年,美国教育家哈钦斯主张创立“学习社会”,改变人们的学习观和教育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提出了“迈向学习化社会”的新理念。20世纪9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社区教育和终生学习,探讨创建学习型社会。1991年,美国制定了“建设人人学习之国”、“将社区变成大课堂”战略。1994年,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1]。2001年,我国政府在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在文中指出:“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社区居民学习意识、专业技能、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图书馆作为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具有社会性、教育性和服务性功能,理应助力学习型社区建设,在文化教育、知识传播和公民终生学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学习型社区的概念及其建设意义
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一词,特指具有共同价值观念以及关系密切的民众组成的社会团体。美国社会学家希赫里(G.A.Hillery)归纳社区具有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和共同关系三个主要特征。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学习型社区是将学习术语与社区形态有机结合的概念。叶忠海认为,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学习型组织和终身教育网络为基础,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权利和终生学习要求,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团体[2]。学习意识的普及化,学习行动的终身化,学习体系的社会化和学习方式的科学化是学习型社区的主要特征。
(一)建设学习型社区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的组成单元和表现形态,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落脚点是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区建设通过整合拓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从相对封闭的单层次空间延伸到社区教育网络,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的开放性教育空间。学习型社区是一个互帮互学和交流思想的文化教育系统,在社区的组织和引导下,社区成员利用社区资源和公共空间学习文化知识,汲取精神食粮,增强社会适应性。政府主导学习型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效能和社会满意度,激励社会民众共同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建设学习型社区有助于提升民众综合素质
学习是人们求知的本性需要,也是人们增长知识,适应学业和职业变化,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方式。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点是构建社区终身学习平台和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激励着社区成员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提升人生价值。终身教育是培育社区成员学习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建立学习型社区有助于培育社区成员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激励和帮助社区成员学会学习,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满足社会民众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区中的地位与作用
图书馆常被称为“文献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人类的终身学校”。有些地区还将图书馆描述为“第二起居室”,形象地概括了民众对图书馆价值和功能定位的认同。学习型社区建设离不开文献资源、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支撑。图书馆作为学习的载体和场所,在提升社区居民学习意识、营造学习氛围、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共享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曾揭示了图书馆在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中的作用:“然则图书馆教育,苟善用之,其影响于社会于人生者,且甚于学校。而学校所培养训练之成绩,转将依赖图书馆教育之维持而不坠。则图书馆在教育上之价值有时竟过于学校也”[3]。
(一)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重要保障
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图书馆是人们寻求知识的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自由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公共图书馆系统下的街道、社区图书馆、流动分馆、农家书屋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力量。我国高校、科技和中小学系统图书馆虽然在服务对象和职责上有所差异,但都具有教育、信息服务和文化传播职能,肩负着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职责。《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深圳在制定学习型社区督导评估实施方案时,将设立社区图书馆、阅览室的条件列入评估指标体系,印证了图书馆的保障作用[4]。
(二)图书馆是满足社区成员学习需求,提升民众素质的重要力量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便利的学习设施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为社区居民开辟多元化的学习渠道,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图书馆是人们学习、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级政府建设学习型组织、实施终身教育、推广全民学习的主要阵地。宁波市江东区开展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专项调查,81.5%的居民表示最需要的文化设施是图书馆。聚集在社区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包括街道、居委会和村镇等,其覆盖人口多,文化程度不同,管理难度大。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文献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图书馆要针对社区居民不同需求,开办职业培训和专题讲座,帮助社区成员学习技能,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学习型社区建设目标具有同向性
学习型社区倡导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终身教育和灵活服务,不遗余力向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资源和教育机会。学习型社区具有全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特点。图书馆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利用文献资源和专业优势,引导社区居民热爱读书,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体现了其服务的广泛性、开放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图书馆和学习型社区的关系是基于终身教育和终生学习为纽带的“命运共同体,图书馆是建设学习型社区不可或缺的文化服务机构,同时,学习型社区为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和教育职能提供了依托平台,拓展了办馆空间。
三、图书馆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策略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我国城乡居民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和教育均衡化将成为一种新常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实现途径。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学习型社区建设。
(一)优化图书馆运行机制
图书馆运行机制是实现图书馆功能和价值的关键环节。图书馆运行机制包括办馆模式、组织架构、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和激励措施等。国外社区图书馆运行机制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模式、新加坡模式、德国模式和澳大利亚模式,无论是总分馆制,还是联盟制,其共性优势是构建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坚持普遍、免费、均等的服务理念,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的作用,重视阅读推广、文化交流、信息服务和技能培训。与之相比,我国图书馆的设置与管理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社区图书馆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配套的法规保障,发展不均衡,难以覆盖广大农村地区[5]。我国图书馆亟待运用顶层设计理念,整体规划,优化图书馆资源保障机制、服务育人机制和规范管理机制,为社区图书馆的发展研究、新技术应用、网络支撑、业务指导和读者培训提供不竭动力。上海、苏州、东莞、宁波等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一规划,实行总分管理,基本建立了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四级图书馆网络,在跨系统、跨区域馆际资源共享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详见图1。
图1 我国部分省市试行的现代图书馆运作机制架构图[6]
(二)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与社区教育资源
建设学习型社区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献资源作为保障,图书馆是向社区成员提供学习资源,传播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社区里既有公共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科研系统和企事业单位阅览室等显性文献资源,又有学习型组织和名人专家等隐性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分散性和专属性造成的闲置低效不容小觑。首先,学习型社区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安排,跨越各系统封闭式的资源专属标签,整合各类图书馆和教育机构资源,实现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的集合、协调和互动;其次,图书馆要依托社区平台和专业优势,整合社区文献资源,组织社区内各类型图书馆融入全国性或区域性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行共建、共知、共享,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加强社区馆藏实体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建设,形成适合学习型社区需要,针对性、实用性和多样性较强的馆藏资源体系,为提升社区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提供资源保障;再次,图书馆要注重开发社区读者人才库,组织社区专家学者、专长人才、知名人士、模范典型,开设专题讲座、报告会,发挥其专业特长和示范作用,鼓励多方参与,协同共建学习型社区。
(三)强化图书馆服务功能
图书馆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和智力源泉,要力求通过周到服务和规范管理,以丰富的学习资源陶冶人,以浓厚的学习氛围凝聚人,以灵活的服务方式吸引人,以有效的学习成果激励人,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图书馆要强化知识传播、读者培训、审美教育和道德教化功能,一是以省市公共图书馆牵头,统筹各系统图书馆资源,通过设立分馆、社区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形式,形成覆盖社区的服务网络,将图书馆的学习资源方便快捷地传播到社区居民。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图书馆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履行社区教育职责,举办职业资格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三是开拓审美教育功能,举办艺术鉴赏、书画展、插花比赛等具有教育内涵和审美欣赏的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四是拓展道德教化功能,开展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情操,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是学习型社区的“公共空间”,社区图书馆读者聚合了婴幼儿、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年龄跨度大,学习需求不同。赖立团队对北京、上海等5市2000名社区居民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多样化是由多重社会责任和多种社会角色决定的。社区居民余暇时间学习活动方式和学习内容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实用性,其学习需求从阶段性转向终身性,学习形式从单一性转向多元性,学习目的从生存性转向发展性[7]。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要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原则。一是图书馆要针对社区不同群体,举办多样化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节、书友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知识问答、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激发社区成员学习热情。二是发挥图书馆“知识宝库”、“终身学校”的作用,面向社区成员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检索知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和青少年课外素质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投身积极健康的学习活动方式。通过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突破时间、空间、年龄、费用限制,着力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学习困难,满足社区成员精神文化需求和教育需求。三是提供人性化服务,关照残疾人、老年人、失业人员、儿童和军属等特殊群体的学习愿望,通过开设专题展览、文化讲座、学术报告、影视欣赏、读书沙龙、咖啡吧,营造文化氛围,满足社区成员不同的需求。例如,上海浦东潍坊社区针对不同群体的居民需求,成立了青少年读书小组、老年读书会、知识女性读书会,残疾人学习小组、新经济组织经理人读书会、楼宇读书联谊会,推行“四上门、三必访”服务,贴心周到,深受居民欢迎[8]。
在学习型社会的宏观背景下,图书馆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使命。图书馆作为学习型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保障全民学习,推进终身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资源保障中心。图书馆要发挥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和地域优势,创新运行模式,整合办馆资源,开展多样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机会,满足社区居民不同的需求,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1]纪晓岚,罗建平,李明波.学习型社区理论与实践:上海浦东潍坊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5).
[3]刘国钧.图书馆学论文选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4]深圳学习型社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EB/OL].http://www.sz.gov.cn/fwbps/gj/gj2013/201304/t20130417_2128866.htm.
[5]周鸿武.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J].图书馆研究,2013(2).
[6]刘燕,万湘容.城市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运作机制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1(4).
[7]赖立.关注需求,引导需求,服务需求——大中城市社区居民教育需求与教育参与调研报告[J].成人教育,2006(7).
[8]纪晓岚.论学习型社区的理论与实践——对上海浦东潍坊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证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Strategy Research on the Library Assisted Study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FengGuozheng
(Library,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
The librar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terature resources,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which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life learning platform and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In establishing the learning type society background library to responsible for promoting learning typ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responsibility,efforts to optimiz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integra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improve the service functions,providing the humanized service,help the community members of the growth of knowledge,learning skills,improve quality,to enrich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library;studying community;lifelong education;lifelong learning
2015-05-20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JK122)
丰国政(1971-),男,湖北浠水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研究。
G25
A
1673-1395 (2015)06-00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