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凤森《韫山六种曲》述略

2015-03-27

河池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杂剧嘉庆金石

罗 天

(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2)

朱凤森《韫山六种曲》述略

罗 天

(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 桂林 541002)

广西临桂籍人士朱凤森是清嘉庆、道光间较为知名的剧作家,有戏曲剧本集《韫山六种曲》存世。但因传本稀见,学人难窥其全貌,《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等专业戏曲文献对其版本、内容等的记述,多有错误。今据所见刊本及资料,对《韫山六种曲》的成书、内容等加以介绍,并对其在地方戏曲研究等方面的资料文献价值略作论述。

朱凤森;《韫山六种曲》;广西;古代;戏曲;文献

历史上,桂籍戏曲作家及其戏曲专著不多。《中国戏曲志·广西卷》一书,其“综述·明清时期的广西戏曲”中谈及广西文人剧作家时,称“广西的文人剧作家寥寥无几”[1]8;其“志略·传记”中载记的明清时期广西“戏剧作家”,仅有四人,分别是明代嘉靖万历间柳州的张翀,清代乾嘉年间桂林的朱依真,嘉道间桂林的朱凤森,以及“第一个为桂剧编写剧本的剧作家”[2]——清末时的唐景崧;其“志略·报刊专著”所记存世剧作集仅有两种,一种是唐景崧的《看棋亭杂剧》,另一种即是朱凤森的《韫山六种曲》。且“志略·报刊专著”之序言中称:“在历史上,广西籍的戏曲作家又不多,戏曲专著数量较少。据目前资料所知,广西最早的戏曲剧本集应是清代中叶桂林朱凤森及其妻姚氏合著的剧本集《韫山六种曲》。”[1]487应该说,朱凤森称得上清嘉庆道光间有名气的剧作家,许多文学史著作特别是一些专门的戏剧文学史及工具书都提到他,如石昌渝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6卷·清代文学》中称:“每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的体式是丰富多彩的,嘉庆、道光(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杂剧与传奇是这一阶段整体文学成就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较著名的文人剧作家如舒位、许鸿磐、朱凤森、周乐清、严廷中等以他们的作品勾画出雅部戏曲衰落的图景。”[3]但朱凤森《韫山六种曲》传本极为稀见,学人难窥见其全貌。因此包括《中国戏曲志·广西卷》、顾乐真《广西戏剧论稿》等在内的专门著述,在言及《韫山六种曲》相关问题时,或言之不详,或多有错误。今笔者据所见《韫山六种曲》清嘉庆间刻本及相关资料,对该书的成书、刊印、内容等略作介绍,并略析其文献价值。

一、《韫山六种曲》作者朱凤森

朱凤森(1776-1832),一名奕森,后改凤森,字韫山(又写作“蕴山”)。广西临桂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出生。临桂朱氏靖藩后裔,称得上科举仕宦的望族。据今存于广西桂林图书馆的朱凤森曾孙朱椿林的乡试朱卷统计,朱凤森的曾祖一辈,有8名举人,2名进士,祖父一辈,出了10名举人,2名进士,父亲一辈,出了10名举人,他们大都走上仕途。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朱凤森自幼即在长辈的安排下开始了与科考有关的学习,“五岁入塾,读《孝经》,……成童著学籍……”[4]清嘉庆三年(1798)乡试中举,六年高中进士。未得选官,游历在外奔走衣食。应原授业恩师刘金门之邀,至山东掌琅邪书院近6年。后辞书院之职,乡居两年左右。嘉庆十五年(1810)得任河南浚县知县。在任第四年即1813年,河南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天理教起义。天理教众占领滑县后,在首领李文成率领下围攻与滑县相邻的浚县。朱凤森率士民坚守城池11天,后清兵大军至,方解城围。事平,以功加同知衔,但未获实职,并因同事蜚语,于次年四月以疾投劾归。二十二年(1817)春报病痊愈,留河南候补。二十三年(1818)代理固县知县,嘉庆二十五年(1820)又重任浚县知县,此后一直连任,直至道光十二年(1832)以病卒于任上。嘉庆十八年(1813)守浚一事,是朱凤森一生中头号大事。他自著有《守浚日记》,逐日记其事,嘉庆十九(1814)年刻印,今存于世。[5]同时代及后代人对朱凤森的记述和评价主要集中在这件事上。

朱凤森出身的家庭是诗书之家。祖父朱昌煐,能诗,《三管英灵集》录有其诗。父亲朱绪亦能诗,著有《存耕堂诗文集》。由于家学的影响与薰陶,朱凤森“九岁能诗”,[4]并执迷于诗,“好诗,家居、出游、从宦、寝处、饮食未尝去诗,与子弟言学未尝不及诗”[5],“晚尤嗜诗,治事之暇率以诗自娱。”[7]有诗集《韫山诗稿》传世。桐城派古文家梅曾亮评其诗“精熟选理而取法唐人之气体声调,故词理兼茂音壮而气清”。[6]清代广西巡抚梁章钜编纂的广西大型诗歌总集《三管英灵集》,录其诗达55首之多。朱凤森除工诗外,还善词曲,与许鸿磐*字渐逵,号云峤,山东济宁人,自称“山左任人”或“任人”。《通志·氏族略》云:“任为风姓之国,实太吴后,今济州任城即其地。”这就是任人的出典。许鸿磐是嘉道间较有名气的学者、戏曲作家。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二、《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八、《国朝汉学师承记》卷六、《国朝先正事略》卷三五。、汪应培*字香谷,钱塘(今杭州)人,杂居《帘外秋光》即载有朱凤森和他唱和诗及每出后所加的评语。曾官河南内乡知且。等清嘉庆道光间有名气的文人、剧作家相友善。

朱凤森生平详见于邓显鹤*该墓志题为“诰赠朝议大夫例授奉政大夫河南浚县军功候升同知临桂失府君墓志铭”,见邓显鹤著《南村草堂文钞》卷十四,继修四库全书籍1501册。《续碑传集》卷四一亦收有此文,题作“河南浚县知县朱君墓志铭”。为其所撰墓志以及叶绍本撰《朱韫山先生传》等。一些研究者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无朱凤森之名,称朱凤森未中进士,实不知其原名奕森,后改名凤森。查《(光绪)临桂县志》,其“卷四·选举表”有载:清嘉庆三年(1798),朱奕森乡试中举,嘉庆六年,朱凤森中进士,“朱凤森”名下注:“原名奕森”。今各种资料及著述多称《韫山六种曲》为“朱凤森与其妻姚合著”,其所依据者,应是据清代恽珠所编清代闺秀诗歌总集《国朝闺秀正始集》。恽珠《正始集》录有姚氏《三元诗并序》,其“作者小传”载:“姚氏,广西临桂人,同知朱凤森室。按:凤森字韫山,嘉庆辛酉进士,与氏同工填词,曾合谱有《才人福》《十二钗》等曲。子琦举道光辛卯解元。”[8]恽珠与朱凤森及姚氏同时,其《正始集》初刊年代与《韫山六种曲》刊印年代相距不久,故恽珠了解掌握的情况当真实可靠,《正始集》所记不误。姚氏为朱凤森继室,为朱凤森生育二子:朱琦及朱辂。朱琦即后来名列“岭西五大古文家”与“杉湖十子”者,名享一时。据朱椿林乡试卷载,朱凤森娶妻王氏、姚氏、张氏。

二、《韫山六种曲》的成书与刊刻

《韫山六种曲》清嘉庆间晴雪山房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有藏,笔者所见即是国家图书馆所藏。其刊本:半叶七行,行十八字。四周双边,单鱼尾,上书口题剧名。封面分三栏,右栏题:“晴雪山房鉴定”,中栏题:“韫山六种曲”,左栏题:“才人福、辋川图、金石录、十二钗、平锞记,守浚记附刻”。书前有朱凤森自序及何文明序。朱凤森序未题署时间,何文明序署有“嘉庆戊寅”。朱氏自序曰:“桂林有山在独秀峰之西叠彩山之左,朴而秀,窈而深。吾尝居其巅,读古人书,爱‘玉韫山含辉’之句,名其山曰‘韫山’,而人遂因以呼我。朝夕丹铅,作曲五种。既出仕,嘉庆十八年,岁在癸酉,有守浚之役,任人许子云峤记其事,叶宫商而谱之,得六种曲焉。晴雪山房不知何许人也,授之梓。予曰:“藏之可也,韫山能无意乎?”[9]由朱氏此序,可知其《六种曲》中有五种为其自撰,而《守浚记》剧为“任人许子云峤”,也就是许鸿磐的作品,合在一起刻印,“得六种曲”。

《六种曲》刻本的刻印时间,笔者所见,有清嘉庆十八年、二十三年、二十五年三种不同说法,各举一例如下:1997年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国曲学大辞典》中的“《韫山六种曲》”条目称“清嘉庆十八年(1813)家刊本”;同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大辞典》中的“《韫山六种曲》”条目则称“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序刊本”;1999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文学通典·戏剧通典 》中的“《韫山六种曲》”条目称“今存嘉庆二十五年刻本”。

三种说法,孰是熟非?暂不作定论。先介绍每种曲的成书:

今存《韫山六种曲》刊本,其第一种《才人福》,后有作者朱凤森自题记跋,云:“嘉庆庚辰春,寓梁园,与许子云峤友善。余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为长卿与文君之事,儿女私情耳。后世史笔不肯书,不暇书,亦不能书。而史公文,乃淋漓曲尽如此。因玩赏不忍去手。适云峤至,曰:‘蕴山,曷加之粉黛,叶以宫商,使古人复开生面乎?’余唯唯,谢不敏,然窃韪之。偶坐小窗,演《才人福》十六折。喜云峤谙于宫调,句之拗口者,相与酌定。书成,聊以自娱,不敢示他人也。” 跋后署:“桂林朱凤森韫山记,时庚辰三月二十四日辰刻”[10]由此序,可知《才人福》剧本,是朱氏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敷演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故事。其友许鸿磐给予了鼓励,并参与订正。剧本创作并完成是在嘉庆庚辰春,也就是嘉庆二十五年,寓居梁园时。

今存《韫山六种曲》刊本,其第五种《平锞记》,为朱凤森以戏曲敷演李兆元(字勺洋)父亲李青萍平定“土寇”马锞的故事。剧本前有朱凤森自序曰:“余与李子勺洋交最契,不独以诗文相唱酬,并以古循吏相切劘。嘉庆庚辰春,勺洋见余《守浚日记》,因出其所纪尊甫青萍观察擒马锞事,余击节叹赏不置。时方请假,多暇。遂仿元人百种曲,作《平锞记》四出,窃欲为观察广其传也。遂不揣剪陋而付之梓。时孟秋七夕前一日韫山朱凤森识。”[11]此序可知,嘉庆庚辰春,李勺洋得读朱凤森《守浚日记》后,将其所写父亲李青萍平擒拿马锞的文字记录给朱凤森,朱凤森阅后“击节叹赏不置”,作杂剧《平锞记》以彰扬李青萍故事。时间在嘉庆庚辰孟秋七夕前一日,也就是嘉庆二十五年七夕前。

今存《韫山六种曲》刊本,其第六种《守浚记》,为朱凤森好友许鸿磐所作,敷演朱凤森坚守浚县的事迹。前有李兆元《守浚记北曲小序》述其成书云:“许子云峤著守浚记北曲,为朱子韫山守浚作也。当时贼起于滑,人情惶怖。而浚去滑不及一舍也,为贼所必欲得……蕴山一书生耳,能为地方出死力抗危难,可以传矣。云峤感其事,仿元人百种之体为北调四折,以豪健之笔发沉雄之致,摹绘处几于须眉毕现……”[12]序后署题“庚辰冬杪东莱李兆元书”,知李序作于嘉庆二十五年冬末。据此,许鸿磐作《守浚记》,应不晚此时。

《韫山六种曲》中的朱凤森的《十二钗》《金石录》《辋川图》三剧,暂无可靠资料确定其具体的创作时间。但《十二钗》一剧,应是作于朱凤森乡居桂林之时,在此一提:朱凤森的《十二钗传奇》,是敷演《红楼梦》故事。卷前有朱凤森所作《十二钗题词》曰:“我家临桂深山曲,一带矮墙黄土筑。四围烟水板桥通,两株老树三间屋。谁将碧玉琢为笙,吹向秋天风月清。名士无多王子晋,佳人难再董双成。晴窗飞过娟娟凤,有客袖书双鲤送。远自三山青玉峯,寄来一部《红楼梦》。教余按曲谱宫商,珠树瑶林别有香……身居玉洞五千崖,笔写金陵十二钗……”[13]据朱凤森此题词可知,他居桂林时,友人寄来《红楼梦》,他得阅后按曲谱宫商,成《十二钗》。韦盛年于所撰《朱凤森年谱》中称,《十二钗》写于嘉庆十一年(1807)朱凤森辞山东琅邪书院之职后,回桂林乡居的两年左右的时间内。韦盛年所说,应有可能。但年谱中言“其余四种也已完成”,[14]显然不实——上面已述,《才人福》《平锞记》的创作完成都在嘉庆二十五年。

既然《韫山六种曲》中的《才人福》《平锞记》的创作完成都在嘉庆二十五年,那么《韫山六种曲》的刊印不能早于此时,故《韫山六种曲》“清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之说显然不对。《中国文学大辞典》“嘉庆二十三年(1818)序刊本”之说,大概是据何文明序署有“嘉庆戊寅”。“嘉庆戊寅”,即嘉庆二十三年。但从何文明序言内容看,该序并不是为《六种曲》而作,而是为诗集而作。序中写道:“韫山出其吟稿,属余评骘,且命以序。余携回署中,读半月而后卒业……”何文明在序中,极赞朱凤森“以书生守孤城”的勇谋与诗作的出色,最后称言:“韫山骨相异人,人尤磊落,喜谈天下事及往古废兴成败,娓娓不倦。异日当必有殊猷伟绩显著于时,不徒作岭外一诗人而已”。[15]可能是“晴雪山房”刊印《韫山六种曲》时,将嘉庆二十三年何文明为朱凤森诗稿写的序言借用于此。说《韫山六种曲》刊刻于嘉庆二十五年,则大致说得过去,大体可靠:其一,现见存刊本中,各处显示出的全部时间信息,最晚的是嘉庆二十五年。其二,《韫山六种曲》中,朱凤森的自序说:自撰有“五种曲”,其守浚之役,友人“任人许子云峤记其事,叶宫商而谱之,得六种曲焉”。故“五种曲”的完成,至少不应晚于许氏《守浚记》之作。而据前面的考证,许氏《守浚记》之作,不晚于嘉庆二十五年冬末。因此断定,嘉庆二十五年,“六种曲”已完成。

三、《韫山六种曲》内容

《韫山六种曲》共有传奇2种:《才人福》与《十二钗》;杂剧3种:《平锞记》《金石录》《辋川图》;另有许鸿磐所撰杂剧《守浚记》一种。分别如下:

1.《才人福》,传奇,二卷十六出首一出,《韫山六种曲》第一种。本剧为才子佳人戏,取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类说·异文集》《华阳国志·蜀志》及有关轶事,并加以虚构。写汉司马相如卓文君事:相如至临邛见卓王孙之女文君,慕其才貌,一曲《凤求凰》得美人心。二人私奔至成都,文君当垆。后相如至京师,献赋,得武帝赏识,获官。时夜郎国称霸西蜀,相如奉旨出使,晓之以理,夜郎臣服,愿纳汉贡,相如因功受赏。卓王孙闻婿显贵,往探女,极尽恭维之能事,丑相横生。后相如受狗监杨得意怂恿,娶茂陵女为妾,寄无字书予文君。文君作《白头吟》回赠。相如省悟,与文君重修旧好。今存刊本前有许鸿磐序,后有作者的跋。清代著名剧作家沈起凤撰有《才人福》传奇,但该剧演明姑苏张幼于与秦晓霞、李灵芸事,内容与此剧不同,仅剧名相同。

2.《辋川图》八出,杂剧,《韫山六种曲》第二种。首载于唐薛用弱《集异记·王维》。本事见《集异记》《太平广记》。取材于《集异记》等书所载有关王维的轶事,与明代王衡杂剧《郁轮袍》、清代黄之隽《四才子》中《郁轮袍》等剧题材相同。此剧叙述唐代王维以自度琵琶新曲《郁轮袍》、新作《辋川诗集》、手绘《辋川图》受到玉真公主赏识,一举登第的故事。

3.《金石录》八出,杂剧,《韫山六种曲》第三种。该剧取材于洪迈《容斋四笔》等书,所记之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轶事,并增饰《记园》《词会》两折写成。明诚爱收集古书画、金石古玩,清照参与校勘鉴别,二者琴瑟和鸣,佳偶天成。明诚先逝,清照孀居孤寂,忆往昔,慨然作《金石录后记》以记之。《记园》写清照之父李格非作《洛阳名园记》事,《词会》写李格非、赵明诚翁婿饮酒赋诗事。最后以李格非偕明诚、清照夫妇入山修炼成仙作结。

诸多专业戏曲论著、工具书都介绍过朱凤森《金石录》一剧,但多有错误。例如,顾乐真著《广西戏剧史论稿》中有关朱凤森文字这样记载“著有《守浚日记》《韫山诗稿》及《韫山六种曲》,即杂剧《守浚记》《平锞记》《金石缘》《辋川图》四种及《才人福》《十二钗》(16折)两种。《十二钗》与《金石缘》系写《红楼梦》的故事。这在当时来说,是个时髦的题材。”[16]在此,顾乐真误将《金石录》作《金石缘》,并误将该剧写清照明诚之金石事作宝黛钗之红楼事,盖系《韫山六曲》版本流传不广,顾先生未见真本之故也。又如,广西戏曲专志——《中国戏曲志·广西卷》一书,亦将《金石录》名称与内容弄错。该书说:“韫山六种曲,包括杂剧《金石缘》《守浚记》《平锞记》《辋川图》及传奇《才人福》《十二钗》六种……清嘉庆年间有刻本,今有传本。《十二钗》与《金石缘》写《红楼梦》故事。”[1]487。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尚有多部书籍误将《金石录》作《金石缘》,如《中国曲学大辞典》中提到“韫山六种曲,……含杂剧《平锞记》《守浚记》(即许鸿磐《儒吏完城》一剧之改名)、《金石缘》《辋川图》四种”,传奇《才人福》《十二钗》二种。[17]再如,《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中有云:“所作戏曲今存《金石缘》……”[18]等等。

4.《十二钗》,二卷二十出,传奇,《韫山六种曲》第四种。本事见清曹雪芹《红楼梦》,据有关情节改编,其写法则效《桃花扇》。卷前有作者《十二钗题词》。正戏十八出,首为“试一出先声”,末为“续一出余韵”。全剧以宝钗黛“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为主体,敷演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其中《断梦》《出梦》(原作“醒梦”),是借刻友人许鸿磐《三钗梦》杂剧中的二出,词句略有不同。每出故事皆无关联,各自独立。剧中所列的十二钗与小说中的十二正册、十二副册都不相同,系选取黛玉、宝钗、湘云、可卿、宝琴、晴雯、鸳鸯、香菱、平儿、金钏、岫烟和紫鹃的故事集合而成,体现出对红颜薄命身世怜惜的思想倾向。末出云“你金钗十二行,做不了的风流梦,把一霎间惺惺懵懂,那真和假总是空,恁绸缪总是哄,甚姻缘撮得拢”,[19]点明题旨。十八出中就有三出是写晴雯的,戏份堪与黛玉比肩,超过宝钗,作者对晴雯其人的重视和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5.《平锞记》,四出,杂剧,《韫山六种曲》第五种。所写内容为乾隆年间实事,事本李勺洋《尊甫青萍观察擒马锞事》。书前有朱凤森自序。本剧写山东莱州府掖县人李锳由举人出身任河南阌乡知县,时阌乡有土寇马锞聚众反叛,任用妖僧“大和尚”为军师,抗粮罢税,官吏不敢进入他所盘踞的区域。李锳到任后查明马锞恶迹,派得力差役十四人乔装前往密访,擒获马锞等人。李锳因功升任潼关司马,离任时百姓们夹道欢送。其子李兆元嘉庆六年中进士,官阌乡。时原县差役张嘉言已年逾古稀,向他讲述其父当年擒获马锞的故事。

6.《守浚记》,四出,杂剧,《韫山六种曲》第六种。此剧系朱凤森好友许鸿磐撰,附刻于《韫山六种曲》,敷演朱凤森率领浚县士民抵抗天理教围城,坚守浚县事。许氏后将所作《守浚记》收录于道光年间刊刻的他的戏曲剧本集——《六观楼北曲》一书。收录时《守浚记》易名《儒吏完城》,且文字有所改动。

四、朱凤森《韫山六种曲》的文献价值

1.《韫山六种曲》可为研究嘉庆间文人戏曲发展提供材料。《才人福》《辋川图》《金石录》《十二钗》和《平锞记》五种,前四种主要写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作者的羡慕向往之情。后一种,并包括附录的友人许鸿磐《守浚记》,则反映了作者从正统思想观念出发对起义者的否定态度,这也是多数封建文人对此类事件的共同立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韫山六种曲》为研究当时文人戏曲创作的题材、内容等提供了材料。在此,尤其值得指出的有二。其一,朱凤森的《十二钗》是重要的敷演《红楼梦》题材的戏曲作品。1978年,由著名作家、戏剧史家阿英先生选编的《红楼梦戏曲集》,收录敷演《红楼梦》故事的清代戏曲10种,朱凤森《十二钗》即是其中一种。其二,正如学者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戏曲,多为历史题材和传说故事,写当代人物事迹的很少。[20]而《韫山六种曲》中的《平锞记》与《守浚记》,是少有的将在世友人作为杂剧中的主要角色的剧作作品,堪称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剧”。故有研究者认为:《平锞记》与《守浚记》“为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现代戏’提供了可贵史料。”[20]

2.《韫山六种曲》中《十二钗》的创作为研究《红楼梦》在岭南、广西的传播提供材料。如前所述,朱凤森《十二钗》的创作,是其在家乡临桂时,友人寄来《红楼梦》一书,他得读后“按曲谱宫商”,成传奇剧《十二钗》,敷演《红楼梦》故事。据此可知,清嘉庆间,《经楼梦》通过友人之间的寄传,已经传到桂林。并且,此时桂籍文人于《红楼梦》的爱好,不仅停留在简单的阅读、欣赏阶段,而且已经改编成戏曲。因此,朱凤森《十二钗》戏曲集,是反映清嘉庆间《红楼梦》在岭南以及广西的传播和影响的珍贵资料。

3.《韫山六种曲》中的《守浚记》《平锞记》还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杂剧《守浚记》是许鸿磐敷演朱凤森抵抗河南天理教起义事,而杂剧《平锞记》是朱凤森敷演乾隆二十一年(1756)李青萍镇压马锞起义事。据学者涂宗涛研究考证,剧中“土寇”马锞及其部众是白莲教徒,马锞的行动是白莲教领导的一次农民起义行动。故而,《守浚记》《平锞记》二剧的具体情节虽有虚构,但仍反映了乾隆至嘉庆间河南境内的白莲教起义的一些情况。《平锞记》一剧所写马锞事实,即可说明,早在乾隆中期,河南已有零星的白莲教起义活动。

4.《韫山六种曲》是研究广西地方文学尤其是戏曲发展较为珍贵的资料文献。清及清以前桂籍文人戏曲集,除《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所载的张翀、朱依真、朱凤森、唐景崧四人的寥寥数种外,尚有民国间《广西省述作目录》所载的龙继栋的《侠女记》《烈女记》二种,桂籍文人戏曲作品屈指可数。正如《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所言,历史上广西的戏曲作家不多,戏曲集也极少。又据《中国戏曲志·广西卷》、顾乐真《广西戏剧论稿》等专业著作,以及《广西文献名录》等广西地方文献书目工具可知,今仍存世的桂人戏曲专集仅有唐景崧《看棋亭杂剧》及朱凤森《韫山六种曲》。而唐景崧《看棋亭杂剧》原刻本“已绝世”,仅有抄本流传。[1]101并且抄本仅保存下唐氏的部分作品。朱凤森本身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工诗擅词曲,是嘉庆时重要的戏曲作家。他的戏曲作品集《韫山六种曲》可说是仅有的存世的桂人戏曲集的原刻本。因此,其文献资料的原始性、珍稀性显而易见。故《韫山六种曲》于广西地方文学尤其是地方戏曲文学研究而言,堪称珍稀宝贵的文献资料。

在清嘉庆道光间,朱凤森称得上全国知名的剧作家。其《韫山六种曲》,是仅有的存世的桂人戏曲作品集,故尤可珍重。但其传本绝少,学者多不得见。1978年,阿英编《红楼梦戏曲集》出版,朱凤森《十二钗》收入其中,学界多因《红楼梦戏曲集》窥其一斑。2010年,《傅惜华藏古典戏曲珍本丛刊》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收入《丛刊》第八十一、八十二册。然因非单独印行以及《丛刊》印数较少等原因,学者仍难知见,多未窥其全貌。时至今日,未见关于《韫山六种曲》的研究专文。笔者特略作介绍,期能抛砖引玉,以使这一珍稀宝贵的桂人著述得学界进一步的研究、整理及利用。

[1]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广西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5.

[2]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广西大百科全书·历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石昌渝.中国文学通史·第6卷·清代文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4](清)邓显鹤.河南濬县知县朱君墓志铭[C] //清碑传合集.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1988.

[5](清)朱凤森,守浚日记[M]//历代日记丛钞(嘉庆刻本),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6.

[6](清)梅曾亮.韫山诗稿序[C] //朱凤森.韫山诗稿,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

[7](清)朱琦. 韫山诗稿后记[C] //朱凤森.韫山诗稿,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

[8](清)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M].道光辛卯年(1831),红香馆刻本.

[9](清)朱凤森.韫山六种曲序[C]//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刻本.

[10](清)朱凤森.才人福跋[C]//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11](清)朱凤森.平锞记序[C]//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12](清)李兆元.守浚记北曲小序[C]//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13](清)朱凤森.十二钗题词[C]//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 刻本.

[14]韦盛年.朱凤森年谱[J].广西地方志,2005(3):35-37.

[15](清)何文明.韫山六种曲序[C] //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16]顾乐真﹒广西戏剧史论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17]齐森华.中国曲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18]胡国珍.中国古代名人分类大辞典[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9.

[19](清)朱凤森.十二钗[C] //朱凤森.韫山六种曲,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20]涂宗涛.清人杂剧单行本《平锞记》——苹楼藏书琐谈之三.藏书家第8辑[M].济南:齐鲁书社,2003.

[责任编辑 韦志巧]

Brief Research on Zhu Fengsen’sSixPlaysofYunshan

LUO Tian

( Guangxi Guilin Library, Guilin, Guangxi 541002, China)

Zhu Fengsen was born in Lingui county of Guangxi who is a well-known playwright in the reign of Jiaqing and Daoguang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is an opera script collection ofSixPlaysofYunshanin the world. However, because the circulated editions are very rare, scholars couldn’t glimpse its full picture.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found in some of the professional opera literature’s versions and contents, such asAnnalsofChineseTraditionalOperas-GuangxiVolum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editions and related data, the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writing process and content of theSixPlaysofYunshan, and briefly discuss its literature value in the local opera research.

Zhu Fengsen; Six Plays of Yunshan; Guagnxi; ancient time; opera; literature

I237

A

1672-9021(2015)03-0028-06

罗天(1979- ),女(壮族),广西桂林人,广西桂林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广西地方文献、广西抗战文化,古籍保护与古籍整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桂学研究”(12&ZD164)。

2015-5-12

猜你喜欢

杂剧嘉庆金石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新增编委介绍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冷热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朱有燉杂剧版本新探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穿关之“钩子困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