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改研究

2015-03-27樊冬梅,吴坚

关键词:高等数学改革

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改研究

樊冬梅,吴坚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高等数学是经济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必修课,当前经济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存在着教材不能适应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学生差距明显、教师缺乏对经济学的了解以及教学及考核方式落后一系列问题。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应该从编写新教材、开展分级教学、提高教师水平以及改革教学及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高等数学;经济类专业;改革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经济学的众多领域,比如运筹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金融数学等等,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培养更加优秀的经济学人才,很多经济专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专业中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高等数学的学习情况却很不理想,教师抱怨难教,学生抱怨难学,虽然在很多专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但经济专业是文理兼收的专业,生源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比其他专业更加严重,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差距都很明显,因而经济类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就面临着比其他专业更大的困难。如何开展经济类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一个重要问题。

一、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原有的高等数学教材不能适应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要

目前经济类院校高等数学常用教材不能适应经济类专业的教学需要,一方面,教材没有显著的经济学特色或者是经济学特色不突出,在引入导数、定积分等少数几个概念的时候简单的加入了经济背景,再举几个跟经济有关的例题,其余的部分和非经济类的高等数学教材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另一方面为了突出数学学科的严密性,过分地强调数学上的推导,定义、定理的引入给人一种生硬牵强的感觉。用这样的教材去教学生,不仅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反而让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

(二)经济类专业文理兼收,学生差距明显

经济类专业目前的情况是文理兼收,学生在大学入学前的数学水平,数学基础存在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大的差距,造成入学后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力差距较大。这种情况在经济类专业尤为突出,造成了实际教学中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状。而目前高等数学的上课形式是按所学的专业分班上课,完全没有照顾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这种现状严重地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教师没有经济学知识背景

教师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改能否有效展开和最终能否成功。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数学教师毕业于数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游刃有余,但是对经济学知识了解甚少,高等数学教师只注重在数学专业领域不断提高自己,但却很少有教师会主动了解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因而造成了在教学上,教师只注重讲授数学知识,忽视了经济类专业学生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脱离了实际的专业背景,忽视了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一方面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学生也很难在以后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中用好高等数学。

(四)教学及考核方式落后

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理念基本上是遵循“概念——性质——计算”,而忽略了数学产生的背景,教师把书本上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经济类专业文科学生较多,逻辑推理能力本来薄弱,这样的教育方式无异于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学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目前的考核方式也是制约高等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只是上课,学期末才会安排一次考试,这样往往到学期末老师和学生才能了解实际学习情况,等到有差距的同学发现的时候,已经不容易补救。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如果在一部分知识落下的情况下,会对后续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一)编写新教材

好的教材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编写与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相适应的教材是教学改革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编写新教材时,首先要避免艰深的理论,强调直观上的说明。,比如微分的概念,直观上就是化繁为简,以直代曲,如果在教材中多强调这些直观说明,而弱化理论说教,一定能写出学生爱读的高等数学书。其次以实用为主,弱化理论推导,古人云学以致用,教材的编写应该以用为主,而不是通篇都在推导定理和结论。最后多强调与经济学的联系,把经济学真正融入到高等数学教材中,要让学生从书本里看到数学对经济学的价值。

(二)开展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对于经济类专业文理兼收导致学生水平差距较大这一现状,应该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入学之后统一进行数学水平考

试,按照数学基础对其进行分班,分成数学基础较好和较为薄弱的,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对数学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而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在教学中教授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充薄弱的数学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地实现因材施教。

(三)提高教师的经济学水平

一方面,数学教师应该多了解经济类学科的发展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能仅仅靠几个经济学的术语和例子来教经济类高等数学课,而应该认认真真的提高自身对数学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的了解。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要弱化教学中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以应用为主要,以逻辑推导为次要,重点强调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经济学背景,注重与经济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只有这两方面结合,才能让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学好高等数学,同时又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用好高等数学。

(四)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改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来自于实际问题,尤其是高等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比如微积分的实际意义非常显著。然而现在的高等数学教学中,看不到数学的实际背景和意义,有的只是定义、定理这些理论上的说教。学生在学高数时感觉很枯燥,在需要用数学时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解决这一问题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模型。数学上的很多定义,结论都来自于数学模型,而实际问题最终又抽象成数学模型,比如在介绍这个极限时,就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连续复利模型来引入。引入数学模型既解决了数学的来源问题,又解决了如何用数学的问题,一举两得。同时数学模型的引入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而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最好的工具就是借助计算机,目前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在机房考试和自动改卷,不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多余的负担。高等数学内容很多,应该从每学期考核一次变成每学期多次考核,甚至可以每章进行一次考试,这种多次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和老师双方都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考核的结果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学生也可以了解及时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实现良性互动。

三、结语

随着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对数学需求的不断增加,经济类高等数学改革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将教材改革,提高教师的经济学水平,开展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这些环节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高等数学改革。

(注:本文系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849)

参考文献:

[1]李绍明.地方高校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改革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6(1):106-108.

[2]王家军,张香云,贺志民.专业大类教学模式下公共数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J].大学数学,2012,28(1):10-14.

[3]胡嘉卉,李文鸿.经济类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5):218-219.

[4]赵冬.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若干途径[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5):110-112.

[5]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等.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74-76.

[6]王增辉,李健,汪威等.浅谈在农林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模型的作用和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60-61,62.

[7]邓梦薇.数学建模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 2011,(33):700,723.

[8]杜建国.经济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4(2):84-87.

[9]闫广州,杨雨时,李伟英,等.基于经济类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227-229.

[10]王春,孙璐.利用经济模型引出高等数学的重要概念[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6):79-80.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