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全力治理雾霾——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5-03-27杨凤霞杨晓红
杨凤霞,王 珺,杨晓红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2.武汉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3.洪山区人民检察院,湖北 武汉430073)
近年来,全国多地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大半个中国遭遇十面“霾”伏。“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我却看不到你”,这句话成为当下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雾霾中国”的现实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图景形成了巨大反差。“PM2.5”作为环境领域的专有名词,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入到大众的视野,成为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空气环境质量的晴雨表。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使公众对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力产生质疑,公众对政府加强污染防控工作产生了强烈期待。
一、雾霾天气的解析与危害
所谓“雾霾天气”是指大量的粉尘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浑浊,能见度降低的现象。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当气温低、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水汽凝结形成“雾”,这样的天气状况我们就称之为雾天;“霾”的主要组成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可吸入颗粒物主要包括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所以说“霾”才是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并污染空气的罪魁祸首。
雾霾天气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层。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人类活动造成的不断增加的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机动车数量的猛增,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颗粒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使得整个城市看起来灰蒙蒙一片。因此,要想根治雾霾,需要从导致雾霾形成的人为因素着手,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
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灰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可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对于年老体弱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由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惟一途径,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紫外线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灰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心理健康也有影响,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雾霾天气更严重的危害在于其“后遗症”,研究专家称,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
雾霾天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产生极大破坏,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造成车速降低,航班延误或取消,为出行人群带来出行时间和行程延误的增加。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有关统计,我国每年地方上报的公路阻断事件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由大雾天气所致。大雾天气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10%左右的交通事故直接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有关。高速公路由于技术等级高、设施完善、控制出入等特点,车辆行驶速度高,因此,大雾诱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往往是灾难性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统计,大雾已成为导致高速公路连环相撞恶性交通事故的第一杀手,这方面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也是当前高速公路一旦出现雾,必须采取限速等交通管制措施,甚至是封闭道路的原因。
二、防治大气污染减少雾霾天气的措施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污染非一日形成,大气污染防治更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长期努力的重大任务。一直以来,李克强视“雾霾”为关乎民生的紧迫问题。2013年出任总理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他便承诺,“要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作为”铁腕治霾;在2014年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开门见山说,“要打一场治理雾霾的攻坚战、持久战”。
(一)加快完善法规政策,强化环境执法监管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法规先行、政策到位。首先,国家应颁布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很多工业违法排放废弃物屡治不止,根本原因还在于惩处力度不够。对于未经处理就排放废气废水的工厂,以高出处理费几倍的罚款处理,甚至以违法名义拘留或逮捕。只有相当严厉的处罚,才能有效遏制随意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其次,完善出台引导性政策。出台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生态补偿、扶持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引导性政策文件,特别是推广清洁燃料绿色公交、管控淘汰高污染老旧车辆、发展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迫切需要政策扶持。第三,强化环境执法。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公众合理诉求,做到有案必查,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各类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严厉处罚,坚决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作为中国能源的支柱,长期以来,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悬浮颗粒物以及烟尘。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从改善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入手,比如使用二次能源,如天然气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电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燃煤用量;其次,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应大力推广洗煤、选煤工业,推行洁净煤技术,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设施的改进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对低效率的锅炉加以改造、更新,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从而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三)治理汽车拥堵,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
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拥有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在给人民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其排出的尾气治理工作实施不到位,致使其排出的CO、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总量增加,加重了市区的大气环境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一直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汽车排放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首先,控制私人汽车拥有量,采取控制汽车价格,通过征收高额汽车购买和财产税,限制私人汽车拥有量。此外,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汽车使用者应当支付汽车排污的社会成本。其次,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技术标准,控制燃油标准,不合质量的燃油不能使用,市场上不准出售低劣的燃油,全面供应国IV标准车用燃油,第三,加快推进高污染老旧黄标车辆的区域限行和淘汰更新工作,鼓励小排量汽车的使用,强化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开发并采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这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以氢为燃料的电池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复式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等,它们是低公害、前途最佳的新型汽车。同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修建地铁、开辟公交专用线和近郊旅游专线,使公共交通更加快捷、便宜和便利,鼓励市民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实行汽车单双号上路规定等,从而协调推进“车、油、路”同步发展,达到减少尾气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改造北方冬季采暖方式,力推无污染供暖、区域集中供热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燃煤锅炉取暖方式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进一步加剧了雾霾污染状况。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下,改进传统的供暖系统,寻找更加经济更加清洁的替代能源,已经刻不容缓。比如对目前北京市区采暖主要利用的方式,如城市热力管网、地热、余热、燃气、燃油和电采暖等,加以推广利用。在主城区完成全部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尽全力发展太阳能采暖、沼气采暖、热泵等新型供暖技术,并把他们慢慢结合起来,取代传统采暖能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小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
(五)全面加强城区扬尘污染控制监管
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PM10)。其中,城市扬尘污染(工地沙尘、道路扬尘)在PM10中占比最高,达到48%。当前城建工程面广量大,轨道交通、小区出新及众多市政建设项目,大量的工地开挖、土石堆放及渣土运输造成了严重的扬尘污染。加之反复开挖、重复建设等“折腾”现象比较突出,路面清扫保洁方式相对落后,道路的二次扬尘又对扬尘污染产生了放大效应。扬尘污染直接冲击视觉,影响生活,是公众感受最直接、最不满意的大气污染问题。由此可见,城市建设中的扬尘控制监管至关重要,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在合理优化城建工程建设时序的同时,严格推行“文明施工”、“绿色施工”标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扬尘控制、管理和监测体系,完善“以施工单位为直接防治主体、以相关政府部门为监管责任主体”的扬尘防控责任制度。尽快规划选址配建渣土弃置场,实现全封闭的渣土运输。同时加快提升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程度,提高道路冲洗、洒水和保洁频率。
(六)严控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
一是切实加强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治理,实施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高效运行和在线监控。二是针对秸秆焚烧污染跨区域、跨边界特征,强化以区域联防联治手段管控秸秆焚烧行为,严禁在田野里焚烧秸秆;推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对于秸秆进行粉碎,加上一定的配法,制作成饲料,用于养殖,还可以加水浅埋,使其发酵,变成肥料施入田里。
(七)发展植物净化,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不仅要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而且要从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入手,从根本上改善大气质量。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植物还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植物净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扩大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八)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大气污染治理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但更需要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深化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使广大干部群众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共建美好家园出发,共同践行节能减排和绿色消费行为,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重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引导公众直接参与、共建共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唯有此,蓝天白云才能常伴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