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

2015-03-27郭烜忠

关键词:财务绩效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

郭烜忠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企业社会责任自西方理论界提出起便受到广泛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除了履行经济职能,还要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概括性的描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以及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评价指标的构建,以期对未来的理论研究或是实践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影响因素;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19世纪末,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被用于生产,极大的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催生了大量的企业,企业在给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信用危机等等。此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全新的概念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一般认为,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是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1923),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时隔30年,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Howard R.Bowen(1953)发表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提出了商人应该承担何种社会责任的问题,开启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研究。

一、企业是否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

(一)否定企业社会责任的传统理论

传统的企业理论观点认为“股东至上”。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经理人只是股东权益的受托人,因而其责任便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从而使股东权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具,它只需致力于提高企业所有者权益,社会责任则应由政府履行,与企业无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Friedman(1962)是这一思想最有名的支持者。他认为“一个自由社会中仅存在一项企业社会责任,那就是在遵守企业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使用各种资源并从事增加企业利润的活动”。Friedman从自由经济角度解释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是自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会给自由戴上枷锁,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ayek(1978)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管理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他的责任就是努力经营好公司,为股东创造更多的利润。假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那就表明经理人不顾所有者的初衷,用他们的钱来解决社会问题,承担了政府的职能,这是有悖于自由经济的,同时也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可以看出,传统经济观念认为企业应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以使股东权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任何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无疑是危及公司以及股东的行为。

(二)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现代理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企业除了要履行经济职能,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其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社会契约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在社会契约理论下,学者们认为企业和社会存在某种社会契约,即企业和社会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有一系列自愿同意并相互受益的社会契约,履行与这些利益集团的合同义务就是企业的责任。对这一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管理学家Do-naldson(1994),他在与Dunfee的研究中指出:在一个经济共同体中存在一种“综合的社会契约”,即社会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企业就应当对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社会把各种资源给予企业使之转化成产品与服务,那么企业也有义务去回馈社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这种协议就是一种社会契约。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应当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Freeman(1984)认为管理者不应只对股东负责,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或是受企业目标实现所影响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股东、企业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甚至自然环境、非人物种等。他们或是分担了一定的企业经营风险,或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全面考虑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承担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在内的多项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一直是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国内外学者在此问题上有着丰富的成果。Trotman(1981)通过不同国家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公司的系统风险、公司的长期利益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Patten(1991)证明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随着公司规模增大而增多,并且在高度可见的和政治敏感的行业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更多。Preston(1997)认为:当公司有很好的业绩时,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提高;当公司业绩下滑或亏损时,其就会尽量拖延不报或隐瞒不报。Gray(2001)研究认为:企业的规模和行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国内学者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积极的研究。马连福(2007)以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为属性及规模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的重要因素。宣益夫(2009)以2005~2008年A股上市公司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公司规模、压力集团和股权属性是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刘敏(2012)通过实证研究分析2008年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得出结论:“合法性压力和制度压力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如规章制度、政府压力、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存在、伦理道德等;内部因素有财务绩效、企业文化、公司规模、公司治理结构等。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

近几十年,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的关联性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话题,相关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可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综合现有的文献成果,研究结论主要有:正相关、负相关和无明显相关性。国外学者大多数得出正相关结论:Parket and Eibert(1975)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效益要大于成本而对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影响。Cornell and Shapiro(1987)认为企业若能满足除股东外利益相关者的预期,将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此外Pava(1996)、Griffin(1997)等学者均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当然,还有些学者提出不一致的观点。提出负相关的有Vance(1975)、Newgren(1985)、Ackelsberg(1991)等;无明显相关性主要有Anderson and Frankle (1980)、Luther(1992)、Mcwilliams and Siegel(2004)等。

我国学者也从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的关系。石军伟(2009)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财务绩效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即使考虑社会资本的作用后也没改变”。刘峰(2011)以上海证券交易所153家上市企业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企业社会责任维度变量对企业当期的财务绩效不具有明显作用,而对长期的财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2013)以2007~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着交互跨期影响”。

专家学者们在此问题的实证研究上一直未能得出一致结论,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及绩效指标存在差异性。从长远看,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种推动在短期可能是不明显甚至是负作用,由此也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财务绩效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

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在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时,不能仅着眼于经济绩效,还应当考虑社会绩效,对企业做出客观综合的评价。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社会责任标准SA8000(1997)、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 (1999)、ISO26000(2010)。SA8000从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与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系统九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DJSI关注企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ISO26000包含组织管理、人权、劳工、环境、公平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社区参与、社会发展、利益相关方合作等社会责任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内也有着丰厚的研究成果。组织机构方面,国资委(2007)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规定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自主创新、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权益、参与公共事业等。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010)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五个方面规范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个人方面,李立清(2004)基于国际较为流行的SA8000标准,建立了包含劳工权益、人权保障、社会责任管理、商业道德和社会公益行为五个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郭红英(2009)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包括投资者、员工、资源环境、消费者、政府五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并以中国神华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分析了此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张雪(2012)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为依据,选取了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环境、政府、公益事业的财务指标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2010年深交所A股上市的502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综合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1)选取相关理论作为构建指标的依据(多为利益相关者理论);(2)选取相应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多为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法);(3)用样本或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指标的可行性。

五、总结

本文梳理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概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与财务绩效的关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新兴概念,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必须看到的是,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不少的。首先,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系统的理论体系,比如说评价指标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的方法存在差异。其次,国内的研究大多是立足于已有的国外成果,对我国国情结合不够紧密。最后,目前的研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引导作用效果不明显,是否可以用刚性制度去规定它,“制度导向型”在实际中能否存活,这都是理论界值得深思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为今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必将走向完整统一,与实务的契合度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M].London,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 Ltd,1924.

[2]Howard R.Bowen.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M]. New York Harpar,1953.

[3]Friedman 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N].New York Times,1970.

[4]Thomas Donaldson,Thomas W.Dunfee.Ties That Bind:A Social Contracts Approach to Business Ethics [J].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99.

[5]Freeman R.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M]. Boston,MA:Pitman,1984.

[6]Carroll A.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

[7]Griffin J,Mahon J.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Business and Society,1997.

[8]Vance S.Are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 good investment risks[J]. Management Review,1988.

[9]Pava M L,Krausz J.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responsibi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paradox of social cost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6

[10]宣益夫.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11]刘敏.外部压力、公司绩效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D].辽宁大学,2012.

[12]石军伟、胡立君、付海艳.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组织竞争优势:一个战略互动视角——基于中国转型期经验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

[13]刘峰.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4]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8).

[15]刘冀生.科学发展观与企业社会责任[N].检察日报,2007-11-20.

[16]买生、匡海波、张笑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及实证[J].科研管理,2012,(3).

[17]郭红英.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9.

[18]张雪.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19]李立清.在中国企业实施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之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2004.

猜你喜欢

财务绩效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教师培训实践性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
苏宁云商轻资产盈利模式及其财务绩效研究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