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教育改革与县域经济发展

2015-03-27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县域办学院校

张 建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处,河北 邯郸056005)

“硅谷”,在地图上本是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南端的一段长约25 英里的狭长地带,这里曾经是一片葡萄园和果园。二战后,斯坦福大学确立下“学术—技术—生产力”的办学理念,在这里率先开辟了工业园,旨在以科研成果促进产业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的发展又对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后盾。经过几十年发展,“硅谷”已成为世界顶级的高技术产业的代称。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有人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我要说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的斯坦福大学。”毫无疑问,区域经济发展对一流大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硅谷和斯坦福大学的合作发展就是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合作的典范。

大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实用技术类院校,其本质目的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一所好的大学,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县域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县域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人口占60%以上,GDP 占50%以上,县域经济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举足轻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产业和市场结合最紧密,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最直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为县域经济提供高素质技术型和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持,在城镇化背景下,县域经济要形成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如何构建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在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创业孵化基地和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直接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接,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情况

1.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县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不适应

第一,当前我国高职正从传统型高职教育向现代型高职教育转变,由于多重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受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行政主导式办学模式的影响,部分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未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习惯于封闭办学。学校考虑到本校的声誉和招生的压力,往往热衷于提升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而不愿去做挖掘潜力、深化内部改革的工作。

第二,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方向与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受办学经费限制,考虑办学收益与办学成本,倾向于把经费投放到投入产出比较高的文科类、经管类专业,并不是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专业建设,导致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及时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调整,存在专业设置陈旧、结构不合理、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方案不尽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不能按照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当地支柱产业、重点企业、优先发展行业对专业技术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偏重于纯理论人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不高,不能满足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科技化的需要。

2.高职教育的办学形式与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符

第一,传统的职业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系统性、轻应用性,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固定不变,培养周期长,无法吸引乡镇企业及其职工进行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而为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乡镇企业也会组织一些培训项目,但其自行组织的职工培训组织松散,培训内容并不系统,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也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不利于企业培养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内容、方式单一,结果常常流于形式。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导模式是开展校企合作、针对某些企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等方式,地方政府往往很少参与组织,零散的、个体式的服务仍然是大多数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方式。

3.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投入与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

职业教育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考虑到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实体的人才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在资金上,从国内外高职的办学经验上看,由于高职教育肩负着更多的实习实践任务,成本高于普通高等教育。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成本是其他教育成本的3 ~4 倍,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2.64 倍,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投入却远远低于其对其他教育的投入,事实上,教育经费更倾向于重点高校、重点专业,对于高职教育重视不够。

另一方面,在政策层面上,高职教育的产学合作还缺乏与之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的实施条例,以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双赢,需要主管政府部门发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来支持高职教育。

另外,目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机制尚未健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权归属、利益分配都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和法律依据,大学与地方经济社会之间互动发展既无合理的制度规范,更缺乏长效的互动机制,彼此之间不能把合作当成一种发展的战略部署,局限于一种短期的、暂时的、不稳定的利益联盟,往往在单项、短期、有限的合作中寻找利益的平衡。

二、高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对策

1.重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传统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但当前概念的拓展要融入服务县域经济的新理念,确保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产业化,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

第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与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和产业政策协调一致。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相应地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满足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第二,从人才培养方式上,勇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关注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实用性、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上打破传统方式,适当减少枯燥的理论学习时间,加大实操技能训练的比重,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操技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使办学方向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2.建立服务县域经济的全方位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要实行就业导向的改革,实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改革。以“市场、职业、技术”为坐标轴,以社会和市场需要为导向,既是民生之本的现实选择,又是其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价值体现。如何基于农民工的发展趋向和培训特点,在弹性学习制度的框架下,构建有特色的培养机制与模式,是高职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途径。只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才能使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才能促进全民学习社会的形成,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县域经济建设需要的职教人才,是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的人才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为县域内失业人员、待业人员、转岗人员、低学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根据受众的不同类型和需求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作为现代制造业生力军的农民工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亿农民工广泛分布于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底端,其谋生本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可能成为制造业全面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瓶颈。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农民工培训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对此,高职教育责无旁贷。根植于城乡社区发展的高职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同样较之普通教育或其他教育模式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首先应是平民教育,同时它也具有就业教育或谋生教育或生涯教育的天然功能。不仅如此,高等教育自身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寻求新的支撑和增长点,而农民工培训正是提供这种增长支撑的很好支点。

为此,考虑到农民工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的基本特点,职业院校要积极推进和深化以下改革:一是要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改革,包括开放与灵活的入学制、转换制、学分制、自助餐式的课程制、弹性的学期制、学制的弹性化等在内的弹性学习制度;二是开设选择性和开放性课程,强调实践能力,旨在为农民工的学习与受训提供时间、地点、内容、方式与方法、评价与考核的便利服务。

职业院校在完善学校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要进行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的推进,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多选择的开放型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例如,从教学安排、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吸引企业在岗或即将入职人员进行培训;也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夜校、节假日班、短期培训班、网络学习班、函授班等灵活的学习环境;还可以探索和创新职教办学形式,利用招商引资的思路,引进国内外优质职教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发展职教,开展职业学校与企业或个人共同投资、合作办学;可以引进科学工业园区建设理念,统筹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形成职业教育多个学校、多种层次、多种形式集聚发展的模式;可以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由学校、企业及个人参加,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组建紧密型、松散型的职教集团。

总之,发展县域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职业教育要抓住历史机遇,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县域职业教育的优势,选择和打造适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完成好历史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1]鲁昕.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服务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4):6~8

[2]马树超,范唯.高职教育: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的十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12 ~16

[3]李振祥.县校合作: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7):101 ~104

[4]雷世平.关于县域职业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县域办学院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