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015-03-27陈俊玲王涛清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陈俊玲 王涛清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河北 邯郸0560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在实践上励精图治、克难攻坚,推动我国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同时,在理论上高屋建瓴、不断创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又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角度深入探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依据,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高我们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尽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1.“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坚持了人民立场

人民立场或者说群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理论基点。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这在我们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都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党能够由过去的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并不断走向成熟,不断发展壮大,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但过去的成就只能说明过去,绝不能也绝不会成为未来坐享其成的资本。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早在1979 年就已提出的目标,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的GDP总量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人均GDP 也已提升到了7600 美元,但仍然还有几千万的人民群众没有过上小康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这是当前摆在我党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我党在这个问题上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人民立场。

2.“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坚持了客观、辩证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客观地看问题、辩证地(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我们党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客观、辩证的观点看待中国当前实际问题做出的科学决断。当前,解决贫困人口问题已进入攻坚阶段,时不我待;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风险与挑战越来越大;依法治国才开始不久,观念转变、制度创新困难重重;党风廉政建设虽已初见成效,但一旦懈怠,必会前功尽弃。此时,面对取得的成绩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得意,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能有丝毫的退缩胆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的客观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我党善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

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方法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时坚持的根本方法。当前我国在经济上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加上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上的压力,再加上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消耗殆尽的压力,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已不再可能,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没有好高骛远或急于求成,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发掘新常态下的新动力,以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开发制度红利,以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发创新红利,以实施“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战略开发基建投资红利,通过对内优化经济环境、调整发展模式,对外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到了新的经济支撑点。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任何一种正确思想、科学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实践的土壤,“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同样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产生从经济发展、体制发展、制度发展、信心和民意等方面奠定了全面的基础。

1.“小康社会”的建设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

“小康社会”是1979 年12 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借用中国古代的“小康”概念,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赋予了它“现代化”的内涵而提出来的。1997 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十六大又提出了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分别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集体的领导下,经过30 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GDP 在2010 年达到5.879 万亿美元,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国家层面的经济支撑,使国家更有经济能力去解决贫困人口的彻底脱贫问题。所以说,前30 多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成果,为我们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

2.改革过程的不断发展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比较完善的体制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前30 年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出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让中国人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曙光。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开启国有企业改革,从恢复高考、毕业包分配到实行高校扩招、毕业生双向选择,从打破“铁饭碗”到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自费医疗到实行城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打破国家领导干部终身制到实行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大刀阔斧,披荆斩棘,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这为全面深化改革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奠定了比较完善的体制发展基础。

3.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发展基础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后来“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最终酿成十年“文革”的历史性悲剧。“文革”的教训极为惨痛和深刻。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如何避免类似“文革”那样的错误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1][P348]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法律制度逐渐完备,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包括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发展基础。

4.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力推进所取得的效果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信心和民意基础

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但时代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核心任务需要解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虽然从邓小平时期就已提出,但为了解决好经济发展这一核心任务,我们党一直没有集中力量去解决这个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解决党风廉政建设的时机越来越成熟,况且积重难返,再不解决也不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到一个月,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出台“八项规定”,发出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强烈信号,开启了新一轮“整风运动”。两年多来,从坚持不懈反“四风”,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从严管理干部,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党内法规体系,刷新了党风政风,写下了党的建设新篇章,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信心和民意基础。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成果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P742~743]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结论,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出新理论、新方法来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世纪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和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特点,顺应历史发展要求,作出的新决断,提炼的新成果。这是我们党在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上达到了理论自觉的结果,是我们党又一次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体现。

2.“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成果

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并且要做长期执政的党,这对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巨大考验。苏联共产党没能经得起这个考验,在其执政74 年之后又亲手把自己推下了历史的舞台。1990 年前后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中国共产党敲响了警钟——无论一个政党过去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它的地位曾经多么地稳固,一旦失去了先进性,照样要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据此,时任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5 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但当时由于缺少相应的党纪和制度等配套措施的出台,使得教育的效果打了一定的折扣。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紧接着就出台了“八项规定”,以此为准绳开展“反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持之以恒,不走过场,短短两年时间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同志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进而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显然是出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而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

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成果

上世纪末的苏东剧变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概括为一条那就是,他们的社会主义没有发挥出相比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我国由于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使得中国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继续大步前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国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与新的成就,为我们党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全面总结经验教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将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解决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发展”的问题。现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最根本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所有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这将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使社会主义本质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建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形态,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引领社会风气逐渐好转,形成人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氛围,才能使我们党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至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本质将得到真正的体现。从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来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无疑是到目前为止可以完成这一使命的唯一法宝,所以说“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成果。

4.“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成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这种现象被称为“历史周期律”。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进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中国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是1945 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向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问题。黄炎培先生问毛主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3][P241]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法治体系来保驾护航的时候,“左”的指导思想又一次占据了统治地位,使得民主制度也遭到践踏,最终导致十年“文革”的“浩劫”。总结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走过的曲折道路,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在我们党90 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结合,必能保证民主这条新路得以畅通,再加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特权和垄断等不公问题,以及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能使中国跳出历史周期律,开创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所涉及到的覆盖面之广、力度之大都前所未有,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书信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秋山真之及其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