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的希望在中国——科布建设性后现代生态理念解读

2015-03-27冯石岗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文明

冯石岗 张 丽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

小约翰·科布(John B·Cobb,Jr)教授生于1925 年,至今已是90 岁高龄。他是继霍特·肖恩后过程哲学的第二代传人,曾被推举为全球50 位杰出思想家之一,他与自己的学生大卫·格里芬共同创办了过程研究中心,以推进过程思维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为宗旨,已经成为全球后现代研究的大本营。科布教授是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的院长,他设立了“科布共同福祉奖”,旨在奖励世界范围内为推动人类和自然福祉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近年来,许多中国人获得了这个奖项。科布教授毕生都在关注人类自由解放的共同事业,致力于全球生态难题的解决,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思想大家。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外,在日常生活中,他学风严谨,为人谦逊,一生清贫,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学者。

对于科布的著作,在对他的学术采访中,他自己是这样评论的“我的研究成果不少是与其他学者合作而成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生态学,一是有关经济学的。把它们结合起来,我们希望表明,那些坚持现代性的立场的人们如何能够接受关于新自然主义的假设,生态学和经济学将如何被重建。”[1]

一、科布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文明观主要内容

科布的建设性后现代生态文明观以过程哲学为理论根基,强调每个个体的内在价值。传统的经济理论虽然也同意个人存在内在价值,但它所强调的那种内在价值主要表现为人对商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可占有性与可支配能力。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人类劳动力的部分解放,但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异化,思想和行动不再是统一的行为,做为生产者的个体通过劳动过程产生的成果是为管理统治者做嫁衣,劳动成为单纯枯燥的求生法则。科布的后现代生态经济理念强调作为每个生产者应该能从生产过程中得到身心的享受,而不是麻木重复毫无意义的活动。

科布的后现代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共同体”的概念,在科布的定义中,共同体是一个充满创造性,互相尊重,完全平等的团体。共同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密切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通过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巧妙的结合于一体,互相关爱,保障共同体群体利益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提升与发展。科布致力于构建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共生的社会。传统经济理论的目标是日益增长的生产与物质消费,而后现代生态经济理论所秉承的是经济应该为共同体服务,共同体的价值才能最终体现经济发展的意义所在。

按照传统的生态经济理论最终所引起的不只是一个地方的环境问题,而是全球的生态危机,更可怕的是还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系统的崩溃。而后现代生态经济理论则认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剑拔弩张的关系,根据过程哲学整体有机的理念,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可以和谐并生的。

二、科布生态文明建设希望在中国理念解读

科布教授毕生都在关注人类的环保事业,他曾多次到访中国,对中国的环保动态十分关心,曾公开表示“中国是当今世界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2]。科布教授如此看好中国,对中国的环保事业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现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读。

1.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干大事

这种制度优势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众多成就可以显示出来,三峡大坝、青藏铁路、汶川灾后重建、北京奥运会等等,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世界史上都是难题,中国却做到了,这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这也给我们解决环保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增加了信心,我们绝对有能力解决这一难题。环保问题是各个国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的状况,首先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引起的大家关注,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固然与最初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分不开,但究其根本还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作祟,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制度极力宣扬个人主义,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唯利是图,没有统一整体的概念。相比这一点,中国有着制度上的优势,我们公有制的国家可以运用政治手段最大限度的整合社会资源与各方力量,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经济社会全盘把握,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全方位解决环保问题。中国政府也确是在这方面做出了行动与努力。中国政府一直注重从国家制度的高度对环保问题的解决。2012 年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更是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之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3],正是我国政府一直以来提出的这些重大举措,给了科布教授以信心,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中国一样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重视解决环境问题,科布教授指出的“中国政府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关注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问题的政府”[2]就是看到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从这方面考虑得出结论的。

2.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建设性后现代的理论根基过程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为在中国实践后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科布教授及众多建设性后现代大家都曾表示,传统的东方哲学与过程哲学虽然相隔时空甚远,但二者却有深刻的内在共通之处。中国传统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鼓励人们回归自己的本性与初心,道家所宣扬的以天地人关系为核心,探究宇宙本体、自然、人之间的关系与奥秘等等,这些都与过程哲学的整体有机思想不谋而合。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这些传统的哲学思想都产生形成于中国早期的农业社会,还都停留在比较朴素的阶段,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感悟,没有西方哲学的严谨缜密性,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也没有经历当前工业社会所遇到的这一系列环境难题。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先贤那里汲取生态营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精华在现代仍然有可适用性。中国有这样的传统生态哲学智慧的优势,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更不能浪费,必须深度发掘,古为今用,充分发挥其精华。正如科布教授所指“西方的过程思想为把中国的直觉与西方科学的成果结合起来提供了机缘,当过程哲学思想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被中国人所拥有和借鉴时,它在中国将比在西方获得更丰富的发展。”[2]我们不禁要感慨科布教授眼光的独到与思维的超前性,他没有用偏见的眼光审视中国,而是完全站在一个学者的角度,真正从全人类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高度,超越国界,进行公正的思考与评判。

三、全面协调,构建后现代生态文明

2013 年9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由此可见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当今,生态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大问题,环保部门的每次会议与重大举措都会牵动国人敏感的神经,它已经从原来国家政策层面关注的事情变为社会各界都上心的东西。在我国建设后现代生态文明,需要各方的努力,特别是政府应该有所担当。

1.政府转变发展理念,寻求经济发展新路径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国家,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制度优势。解决生态难题,国家首先应该做出表率。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当前的经济发展理念,从单纯追求GDP 的增长转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各个机制的联动。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违反环保法律的惩戒力度,并且对落实环保政策到位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奖励。改革对地方干部的考核标准,把环境考核纳入干部考评系统,加大对地方环保热情的激励与刺激。同时必须要借鉴西方经验,避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强环境保护预警机制,防治结合,节省环保治理成本。

2.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环保是一个整体有机的过程,是一项全民参与、全民共建才能实现的伟大事业,各种社会力量都应该为环保事业承担自己的责任。企业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来尽可能的减少环境污染,追求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社会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加大环保宣传,运用公益广告、公益片等形式宣传环保理念,激发公众热情,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正能量,把环保做为一种时尚新潮流。普通民众也应时刻关心环保问题,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大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把环保当做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自家事来对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全民参与环保,共建美丽中国的新高潮。

[1]欧阳康.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与全球化-访美国后现代思想家小约翰·科布[J].世界哲学,2002,(3)

[2]科布,刘昀献.中国是当今世界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地方-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科布教授访谈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3.11

猜你喜欢

建设性后现代文明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90后现代病症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对不文明说“不”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