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策略
2015-03-27娜苏
李 娜苏 阳
(1.河北大学图书馆 河北保定 071002;2.衡水学院图书馆 河北衡水 053000)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策略
李 娜1苏 阳2
(1.河北大学图书馆 河北保定 071002;2.衡水学院图书馆 河北衡水 053000)
信息共享空间的引入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缓和当前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低的尴尬局面,真正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图书馆在高校校园中的文化核心地位。文章从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出发,强调了在高校图书馆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必要性,针对目前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策略。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大学生更愿意利用这些新技术、新手段查阅各种信息资源,到图书馆查阅信息资源的读者越来越少,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正在不断削弱。虽然图书馆企图适应这一变化,加强馆藏电子资源的建设力度,但是这仍不能真正挽回图书馆的校园文化核心地位,这就需要图书馆找到一条更合适的出路来重新提高其在读者心中的地位,而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就为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全新的“以用户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现在已经成为国外大学最受师生欢迎的活动场所,是欧美高校图书馆的一种主流服务模式[1]。目前许多高校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共享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到馆率下降、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尴尬局面,可以说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为今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和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现状
国内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从IC的基本概念、特点到构建方法、运行模式,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可以说,我国的IC理论研究正在从单纯借鉴国外理论走向自我创新的成熟道路。在实践方面,IC的建设对于解决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遭遇发展瓶颈的问题无疑是一剂良药,因此国内高校纷纷展开了建设图书馆IC的计划。2005年开始,港、澳、台地区首先建立起高校图书馆IC,随后内地各重点高校也开始建立起图书馆IC或者引入具有IC性质的读者服务。2013年,谢瑶在其文章中对国内“211”高校图书馆IC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她指出过半数的高校在其图书馆建立并开展了具有IC性质的读者服务,而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并且随着IC理念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包括小型地方高校都开始着手或者计划建设图书馆IC,可以说这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2]。
由于IC理念是从国外引入的,而国内在IC建设实践方面的经验较少,无论是已经建成还是正在建设IC的都处于试验阶段,需要经过不断地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国情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否则盲目地照搬照抄只能适得其反[3]。我国IC无论从整体状况还是IC的个体发展都不够完善,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IC的出现实际上是将图书馆带入到理念、资源、技术、人员、服务、场所一体化的大整合时代,而如何建设好高校图书馆IC也就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及其关系入手。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IC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主要来自于此。首先是理念不清带来的工作人员和读者对IC服务认识不明确,IC服务无法顺利开展。其次,IC的建设不论是初期的设备设施、资源建设投入,还是后期的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这恰恰是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资金有限是阻碍IC发展的重要原因。再次,IC服务的开展需要多种高素质专业人才,如专业情报人员、技术服务人员等各种专门人员的通力合作,而目前高校图书馆这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还较欠缺。由于IC建设与服务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大团体的合作理念,而如何处理好这些要素和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是当前IC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3]。
3 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策略
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图书馆IC建设工作,首先要明确高校图书馆IC的特点。高校图书馆IC具有明显的群体协作性、需求导向性、普遍适用性和灵活机动性等特点。群体协作性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IC是鼓励并引导用户之间相互交流协作开展学习和研究的场所,强调读者作为群体展开学习研究,这是IC的典型特点;需求导向性则是对“以读者为中心”的IC服务理念的本质揭示,从读者的需求出发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并以用户的反馈和评价为依据进行IC的相关建设和调整,从而真正吸引读者,解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普遍适用性是指对于不同读者,高校图书馆IC所提供的设备设施、程序软件、信息资源等都是相同的,适应大部分读者群;而灵活机动性则是指要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技术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等能够灵活应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根据高校图书馆IC的特点,通过对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IC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六点关于IC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3.1 明确IC服务理念的实质,避免进入认识误区
有些人对于IC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只是需要将原来的图书馆借阅服务、情报服务简单地叠加在一起,放在同一个空间内,或者是认为IC服务只是披着服务外衣的“场所设备租借商”而已,这些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为读者提供服务和空间场所确实是IC的重要功能,但是这并不是IC服务理念的实质。在IC服务过程中专业人员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图书馆各种资源和服务与读者的无缝衔接,图书馆不只担任场所提供者的角色,还要担任资源整合者、研究引导者、情报提供者、群体协调者、故障处理者等各种角色[4]。从IC创建的初期服务就要参与其中,并且贯穿整个过程直至形成新的知识和信息,以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变被动分散简单的读者服务为主动积极立体的IC服务。IC服务模式的引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真正扮演好这些角色IC也不过是毫无特色的“服务大杂烩”,无法真正扭转图书馆在高校中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削弱的局面。
3.2 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果
高校图书馆IC一般由总服务台、电子阅览室、个人学习空间、小组学习空间、多媒体利用空间、休闲娱乐空间等部分组成,建设这些空间需要一笔不小的经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经费一般都是由学校下拨。经费紧张的现实一直都是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向学校强调IC建立的重要性以获得经费支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将有限的经费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也是其重要方面。因此合理利用原有的设备设施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一些地方高校来说更是如此。
3.3 重视读者作用,邀请读者参与IC的建设和推广
IC建设要始终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不仅要在服务过程中以读者的需求为重点,还要积极引导读者参与到IC的建设中来,以便更好地将读者的需要植入IC的建设中,也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IC的运行原理,为其今后更好地利用提供保障。任何一项服务要做到深入人心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宣传和推广,而最好的广告就是得到用户的认同,用户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IC的建设和推广活动中积极邀请读者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5]。
3.4 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IC的正常运行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大团体合作的结果,其中包含了各种复杂的关系,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IC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IC有些是由图书馆独自管理运行,而有些则是由图书馆和学校其他部门共同管理运行,这就需要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形成一个和谐的管理团队;IC服务过程中涉及到图书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多媒体专业人员、学科专家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IC服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捋顺这些人员的关系,保证其能够各司其职又能相互协作;作为IC服务主体的工作人员和IC服务客体的读者来说,其关系也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因此在服务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IC服务的开展将不仅仅限制在图书馆,对于其他的信息机构如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等都可以作为其服务的支撑者,这是大范围的联合IC概念,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IC发展的重要方向。
3.5 建立有效的IC评价机制
高校图书馆IC作为图书馆的新型服务模式在国内并没有固定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可以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对现有的IC服务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不断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快完善和解决,以便更好地发挥IC的作用。另一方面,IC的核心服务理念就是“以读者为中心”,建立面向用户的评价反馈机制,不仅能够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能真正保证IC建设不偏离其核心理念。
3.6 利用IC构建自身的机构知识库[5]
高校图书馆IC的运行不仅需要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支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知识信息,比如相关的课题、论文、著作、会议资料、视频音像资料以及一些隐性信息,这都能作为构建机构知识库的重要材料。由于IC服务可以从创作起始就参与到其中,因此所获得的将是较为完整和连续的信息,为构建机构知识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IC服务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产生信息的过程,而产生的信息又能作为信息共享的对象,可以说这是IC服务所创造出的独特的良性循环过程。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在IC服务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处理好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1]任树怀,孙桂春.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24(3):24-27,32.
[2]谢瑶.我国“211”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与特色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8):54-57.
[3]牛曙光.我国高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4):81-83.
[4]夏南强,陈明.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11,13(4):3-7,10.
[5]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G250.7
A
2014-11-02 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