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转型环境下的读者资源论

2015-03-27王智刚

河北科技图苑 2015年2期
关键词:转型图书馆资源

王智刚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湖北 十堰 442000)

图书馆的资源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图书馆资源的范畴从传统的单一的藏书资源,逐渐扩大到包含人力资源、建筑设备、劳动成果等,这个过程折射了图书馆资源观的变迁。而今,图书馆发展又一次面临转型,因此,我们有必要再一次把图书馆资源观放在图书馆转型这一背景中重新审视。

1 图书馆转型背景

1.1 我们所处的时代

80年代中期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曾经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冲击。有人曾经预测,无纸化社会的到来将把图书馆推向消亡。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图书馆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无纸化社会的冲击,导致纸质资源利用率急剧下滑。如今,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又将我们推进到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时代、智慧化时代、全媒体时代、服务转变时代。

1.2 当前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2.1 读者阅读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

阅读人群中,青年阅读方式的偏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未来阅读方式的方向。如果说“80后”生长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那么“90后”就是出生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这些年轻人从刚开始学习知识起,便已经接触电视、电脑等无纸信息传播设备,数字阅读伴随着他们成长。如今,计算机技术的革命,使得平板、大屏智能手机逐渐普及,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无线网络的普及,促使他们更倾向于数字阅读。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较上年增长9.8%,达到50.1%,纸质阅读时间大幅下降,数字化阅读增幅明显[1]。

1.2.2 读者服务需求转变带来的挑战

读者在阅读习惯转变的同时,对图书馆的需求也随之转变。传统的图书馆建设以资源建设为中心,造就了图书馆以采访、分类、编目、流通和典藏为主的基本功能。读者阅读习惯改变之后,纸质资源对他们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图书馆获取电子资源,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必须到特定的场所;参考咨询服务,大部分也可以坐在家里通过网络获取;作为信息门户的图书馆网站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读者更倾向于通过百度或Google Scholar等外网检索工具获取知识……看上去,图书馆传统功能和服务不在那么重要了,图书馆似乎被边缘化了。

1.3 图书馆的转型方向

从以上分析的信息资源数字化、读者阅读电子化、图书馆传统服务边缘化的不同角度来看,当前图书馆面临着巨大挑战。应对挑战,要自然和谐,顺势而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怎样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图书馆学是一个开放并善于创新、善于吸收其他学科成果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学科,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经走过弯路。比如,近二十年里,出现了一种“技术至上”的发展理念,各大型馆过多地注重网络、数据、信息和信息学,不惜成本大量引入高价位、高成本的设备武装自己,掀起了一股大规模的图书馆设备翻新热,认为有了新设备、新技术就称得上现代化图书馆[2]。然而,大多数人忽视了,技术不是目的,技术只是手段和工具,技术在催生一些新职业的同时,也会毁掉一些职业,传统书库管理员边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当前的转型方向,业界还没有一个得到广泛共识的表述。吴建中认为:“图书馆正处在从纸质媒体为主转向全媒体时代的转型之中……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向‘支持人类知识和创造环境’的方向发展”[3],“我们正处在以借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向以学习为中心的多样化服务体系发展的转型期”[4]。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应对转型,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在新建蒙特利湾分校时,开设了一个没有藏书的虚拟图书馆,因为人们相信,物理形态的图书馆很快将会消亡。但该校在2008年新建了一座一万多平米的新馆,并喊出了“作为场所的图书馆”的口号。于是,作为场所的图书馆成为了当今图书馆转型的另一个观点。与此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图书馆正在向从书的图书馆到人的图书馆转型;从馆际合作到社会合作转型;从回应需求到发现需求转型;从阅读空间到学习环境转型。

图书馆的转型方向目前虽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但从各方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资源载体转型论、服务体系转型论,还是图书馆形态转型论,当中都有一条主线,那就是一切都是以读者为中心。

2 传统读者和资源认识的局限性

何为读者?凡有阅读能力并从事阅读活动的社会成员皆称为读者……总之,社会上一切有阅读行为并能接收文献信息作用的人,都属读者范畴[5]。读者的概念很清晰,但读者在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随着图书馆发展的不断变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看法。

2.1 传统的读者观

2.1.1 要素说

杜定友于1932年曰:“整个图书馆事业,其理论基础实可称‘三位一体’。三位者,一为‘书’,包括图书等一切文化记载;次为‘人’,即阅览者;三为‘法’,图书馆一切之设备及管理方法管理人才是也。三者相和,乃成整个之图书馆。”[6]1957年,刘国钧提出图书馆五要素说: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和设备,工作方法。可见,无论“三位一体说”,亦或“五要素”说,书都是放在首位,而读者都处于次要位置。读者虽也是要素之一,但读者都被看作只是从图书馆受益的人,而不是图书馆的资源。

2.1.2 中心说

“藏书楼时期到近代图书馆,以收藏图书为中心,藏书与目录工作是工作重心,读者工作居于从属地位”[5]。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图书馆学才开始关注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从重结构向重功能转变,把读者服务工作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现代图书馆时期,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载体的变化,使读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发生改变,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读者逐渐处于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地位。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围绕读者需求来开展,建筑规划与空间布局以满足读者需求来设计,设备需求以满足读者习惯而购置,工作方法以满足读者需求而调整,读者逐渐取代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成为图书馆工作任务的中心。

2.2 传统的图书馆资源观

图书馆资源是什么?沈继武先生认为:“广义而言,泛指图书馆的藏书资源、目录资源、干部资源、建筑设备、劳动成果资源等一切资源;狭义而言,在许多情况下,专指藏书资源”。[5]可见,传统的图书馆资源观,将刘国钧先生图书馆五要素中除读者之外的四要素都定义为资源,而读者仅仅只是资源的消耗者和受益者。提到图书馆资源建设,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馆藏资源、文献资源、信息资源。的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书”这一要素是当作图书馆唯一资源进行建设的。直到近代,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引进、图书馆社会职能观念的普及,人们才意识到,图书馆人力资源、建筑设备和工作管理方法也是图书馆的资源类型,但“读者”依然处于图书馆资源范畴之外。

由以上论述得知,传统的读者观以及图书馆资源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要素说”中的服务对象论,亦或“中心说”中的图书馆工作导向论,都是把读者当作图书馆资源的消耗者,而读者本身作为资源的作用被长期忽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观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也应该看到有它合理的一面。但历史是在不断推进中的,社会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新时代的读者观也应适应环境,读者资源论就是在图书馆转型这一特定环境中形成的。

3 图书馆转型视角下的读者资源论

3.1 读者资源论

笔者在CNKI中对“读者资源”、“用户资源”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在CNKI专业检索中用检索表达语句“SU=图书馆AND TI=读者资源+用户资源”检索,得到研究论文36篇。结果表明,“读者资源”论最早出现在周蕾于1994年发表的《论图书馆用户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开发》一文中,他提出“用户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它与信息资源一样,同样能转换为生产力。用户资源的存在,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支柱。”[7]周蕾首次提出了读者也是一种资源,并认为读者资源在图书馆中的地位优于信息资源。接下来,2001年,武春福在《图书馆用户资源的形成与管理》一文中,把用户资源作为一中外部资源,纳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认为用户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8]。2006年,郑福根在《谈高校图书馆读者资源建设》一文中,首次给出了读者资源的定义,认为“读者资源是图书馆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读者资源是指读者的人力、智力资源和信息、文献资源”[9]。2009年,王子舟等在《读者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活态资源》一文中指出,读者也是图书馆的一种宝贵资源,读者是活态资源,不是稀缺资源[10],并对如何利用读者资源这一命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我院2005-2017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熊丽蓉等(16):2248

3.2 什么是读者资源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11]。“资源”是一个经济学名词,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文化学习活动之中。而读者资源是一个新名词,图书馆学界还没有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王子舟认为“广义上读者资源应包括读者知识资源、读者时间资源、读者关系资源以及读者资产资源等内容”[10]。总之,从读者方面获取的,一切可以被图书馆用来实现知识传播与利用的人力、信息、物质以及财富,都可以被称之为读者资源。

3.3 为什么说读者也是图书馆的资源

图书馆的发展促进了图书馆资源观念的更新,从藏书资源,到文献资源,再到信息资源概念的进化史,都是图书馆为了适应发展需要而更新的。当今,图书馆又一次处在新的历史转型环境中,很多传统的观点被颠覆了,同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观点和图书馆服务,我们就应该把图书馆资源观放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加以思考,加以论证。

3.3.1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论证读者也是资源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范畴不应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切能够被图书馆所用且对图书馆价值创造起作用的体力、能力、经验、技能等,都应该作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事实上,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很早就开始借助读者人力资源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如学生书库管理员、学生保洁员、学生数据录入员、图书馆社工等,都是利用读者的体力、技能参与图书馆管理。又如,读者协会就是一个由读者组成的群体,负责沟通、协调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处理读者的部分咨询,搜集读者意见和建议,组织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管理,宣传图书馆影响力,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等,这些工作其实是充分发挥了读者的智力、体力、经验来管理图书馆,最终服务读者,也就是利用读者人力资源服务读者。因此,从图书馆利用读者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讲,读者也是图书馆的资源。

3.3.2 从信息、知识资源的角度论证读者也是资源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信息资源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文字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阶段,而当今,信息资源的发展正处在知识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知识资产数据处理为代表的信息管理。对应信息资源发展的三个阶段,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以收集纸质书刊为主的、以藏书楼为代表的传统图书馆阶段;引入数字图书馆概念,信息资源“虚实”结合的现代图书馆阶段;现在,转型期的图书馆,更注重知识管理。结合图书馆转型的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读者也是资源。

(2)作为场所的图书馆。从因收藏纸质资源而设立图书馆馆舍,继而发出图书馆消亡论的呼声,到认同构建虚实结合的图书馆主体,再到提出“作为场所的图书馆”口号,研究者们一直都在关注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当今转型时期,作为场所的图书馆成为研究热点,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创客空间、研究空间、交流空间等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中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内已相当普及。信息共享空间突破了传统的阅览室模式,融合阅览室、视听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但它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供读者便于讨论、便于知识交流的场所。作为场所的图书馆,环境是基础,主体是场所中的读者,核心是读者之间的交流,读者学习的过程。读者交流的内容,是读者在作为场所的图书馆中出现的最为主要的信息、知识资源,所以,从信息资源的角度讲,图书馆转型中事例——作为场所的图书馆,再次证明了读者也是图书馆的资源。

(3)真人图书馆。读者“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获得更多的见识的活动,源于丹麦哥本哈根。国内在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尝试。“真人书”通常会被贴上在某方面有特殊特长的标签,首先他们是能提供免费借阅的志愿者,其次他们要具备很强的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将自己的隐私、生活经验等活态资源与人分享。真人图书馆相较于图书而言,其优势在于,他能够提供真实丰富的生活经验,面对面地探讨交流生活、学习,并传递相关信息知识,还能够增进不同人群之间的理解。“真人图书”有别于传统信息资源,载体是人,提供信息资源主要是活态的、隐性的、非结构化的知识,类似于非物质文化知识。真人图书馆是纯粹的利用读者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的典型范例,因此,再次证明了读者是图书馆的资源。

从当前图书馆转型的事例来看,今后图书馆更注重非传统的、非结构化的知识挖掘,更注重知识之间的直接交流,省去了传统的知识载体,让信息交流更快捷,也就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与合作,因此,读者作为资源大有可为。

3.3.3 从物质财富资源的角度论证读者也是资源

关于图书馆的物质经费来源,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图书馆有相当的经费来源于读者的捐赠,同时也有相当的书籍来自于作者捐赠。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强调一种社会合作,也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讲,要从社会获取资源,因此图书馆从读者身上获取物质资源将是一个选项。读者在向图书馆捐赠钱、书等财物,或者利用读者自身社会影响来向图书馆争取物质资源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收纳读者物质财富资源的过程。所以,从读者共享物质财富资源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转型背景下,读者也是图书馆的资源。

4 结语

图书馆正处在历史的转型期,转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将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理论工作者和一线从业人员,应当对图书馆的过去以及未来发展有一个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要敢于推陈出新,具备创新精神,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1]“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2014-04-23)[2014-12-12].http://www.chuban.cc/yw/201404/t20140423_155079.html.

[2]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1-6,24-25,134.

[3] 吴 建 中.图 书 馆 转 型 与 超 越 [EB/OL].(2012-12-26)[2014-12-12].http://www.docin.com/p-564880055.html.

[4]吴建中.在图书馆的变革、转型与超越研讨会上的发言[EB/OL].(2013-11-03)[2014-12-1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1crve.html.

[5]沈继武.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251-252.

[6]刘雯.刘国钧与杜定友图书馆学思想比较[J].图书馆,2011,(4):54-56,60.

[7]周蕾.论图书馆用户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开发[J].发展研究,1994,(10):40-42.

[8]武春福.图书馆用户资源的形成与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1,(1):18-19.

[9]郑福根.谈高校图书馆读者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6):55-57.

[10]王子舟,吴汉华.读者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活态资源[J].图书馆杂志,2009,28(9):10-15,32.

[11]百度百科.资源[EB/OL].[2014-12-12].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439/7581216.htm.

猜你喜欢

转型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图书馆
转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