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病毒营销”理论的图书馆营销工作探索

2015-03-27张军华

河北科技图苑 2015年1期
关键词:病毒图书馆用户

张军华

(黄淮学院图书馆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1]。信息传播模式的创新必然推动营销理念、技术、方法与策略的变革。“病毒营销”(Viral Marketing)正是基于 Web2.0这种新的信息平台,借用病毒感染、繁殖、扩散特征来描述的一种信息传递与网络营销战略。随着图书馆营销的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病毒营销日渐受到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关注、研究和实践。Darlene Fichter希望图书馆建立Web2.0营销计划,提出图书馆在 Web2.0世界的七项营销策略。Michael Casey等认为,图书馆应尝试 Web2.0工具来开展营销工作[2]。我国学者指出,图书馆要善于利用Web2.0技术条件下的各种社交工具从事病毒营销[3]。国内图书馆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但是从整体上讲,病毒营销的理论与实践都还较薄弱,既缺乏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导,又没有对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和交流。

1 病毒营销的渊源、机理和特征

1.1 病毒营销的概念

就病毒营销的理念而言,可以追溯到50年前O’Reilly公司总裁Tim O’Reilly提出的相关理论,而美国帕塔家用塑料制品公司利用家庭主妇宣传产品收到的效果,为病毒营销理论提供了初步的注解。但是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真正的病毒营销是难以形成的。互联网的普及,为病毒营销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1996年,Hotmail的成功使人们看到了病毒营销的巨大潜力与实际应用价值。1997年,Steve Jurvetson和Tim Draper在著名的《病毒营销》中首次明确、完整地提出病毒营销的概念,并将其定位于“网络环境中的口碑传播(Word-of-Mouth)”[4]。2000年,病毒营销理论传入中国,但由于当时出现了“互联网泡沫”,使得该理论没有在我国受到重视,直至2005年百度“唐伯虎系列小电影”取得了骄人的营销业绩,才使病毒营销理论进入了国内理论与实践的视野。目前,病毒营销处于不确定概念状态,但是通常可以这样理解:病毒营销是学习、模仿生物病毒传播的原理,由网络营销的思维、方法、技术、工具等组成的以口碑传播、圈群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品牌推广与服务信息传递战略。

1.2 病毒营销的原理

病毒营销利用了生物病毒扩散的原理,将产品或服务信息,制成具有超强感染力的“病原体”(“种子”),通过激发目标人群(易感人群)的参与兴趣,使其从纯粹的受众变为传播者,并自发地使用自己的渠道,以指数级的速度将信息传播给下一级的易感人群,层层推进,迅速传播[5]。病毒营销有相当丰富的理论支撑。比如有学者认为,病毒营销的基础、原动力、价值体现和传播能力可以分别从4C营销理论、口碑传播理论、网络价值理论、六度分隔理论得到解读[6]。在基于病毒营销的诸多理论中,“六度分隔理论”最有代表性。该理论(又称“小世界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 Milgram提出,核心观点是“任何人与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7]。以此理论剖析病毒营销原理:网络环境中“气味相投”的人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原则建立起“弱纽带”关系,组成“圈群化”的社会结构,“圈群”内部的信息口碑传播能力呈指数级增长,而每一轮分散、多点、网状的发散传播,都使受众爆发式增多。

1.3 病毒营销的特征

病毒营销在内容、目标、成本、效率等方面具有类似生物病理的相关特征。其一,内容病毒化。病毒营销的内容通常短小、细屑,适应了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对“快餐文化”的需求。其二,目标病毒化。病毒营销针对特定的“圈群”和“易感人群”。比如,一项研究表明,89%的微博用户主要关注的是其朋友、同事、同学、熟人、亲戚、业内人士等“圈内”人的微博信息[8]。其三,成本病毒化。病毒营销是“让用户告诉用户”,这样原本由信息源承担的营销费用则由不断增多的用户自己分担,信息源只需支付向第一批用户营销的成本。其四,效率病毒化。一方面,营销信息在具有人际联系的“小世界”里传播,可信度高,“圈子”内的人易于接受,具有较强的营销渗透性。另一方面,信息利用专业网站、门户网站、社交论坛、Email、QQ、BBS、eBook等网络工具扩散,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大。

2 图书馆病毒营销的创意与策划要点

2.1 营销总体设计

创意和策划是病毒营销的起点。为了使营销活动能够有序、规范,按照既定思路进行,实现预期目标,图书馆需要建立营销整体框架。在此前提下,再对营销各阶段、各环节涉及的内容细化,做到可操作化、可评估化、可监督化,制定营销手册。创意和策划图书馆病毒营销事先要明白和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营销?向谁营销?营销什么?怎样营销?总体设计还应包括营销团体组成、营销应急预案、营销管理等问题。比如,2011年,杭州图书馆以“话题营销”为视角,精心策划了“乔布斯去世”的话题病毒营销。营销前,杭州图书馆对乔布斯的生平、贡献、影响等做了全面研究,制定了营销实施方案,用户涌跃参与营销互动,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宣传推广了涉及乔布斯的馆藏和服务,提高了馆藏的可见度与利用率。

2.2 制造病毒原体

清华大学图书馆聊天机器人“小图”在上线的最初2个月中,日平均访问量超过3 000人,月访问量超过50 000人,同步带动图书馆网站访问量提高10-15%[9]。“小图”不仅顺应了用户学习英语的需求,而且其人性化、趣味化的服务功能对用户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用户有较高的满意度。“小图”的成功说明,创造有感染力的“病原体”对病毒营销至关重要,其作用在于这种病原体不仅关照了用户的需求,更重视用户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图书馆在“病原体”的制造中,要坚持“需求”与“满意”并重的思想,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项目和服务信息,这是病毒营销的必要条件。用户只有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有满足感,才会形成口碑传播,才能收到病毒营销的效果。

2.3 包装病毒信息

图书馆传统营销方式是平铺直叙的,灌输性浓厚,信息是裸露的、没有包装的,容易使用户产生“广告抵触”情绪,甚至在心理上筑起防御营销宣传的“大坝”。图书馆病毒营销方式是委婉隐晦的,潜移性较强,信息是掩饰的、有包装的,容易消除用户对营销推广的逆反情绪,使图书馆服务项目和信息在用户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其思想里面去,产生共鸣。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书之秘语》网络游戏,设计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穿插若干个引人入胜的小游戏于其中,实现了对大学生进行图书馆空间引导的目的。2012年获得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第一名的“《爱上图书馆》之排架游戏”微电影,同样以游戏的手法对营销信息进行了较完美的包装。

2.4 锁定易感人群

某种生物病毒总是在低免疫力的人中传播,这类人称为“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的存在使病毒传播具有目标精准化的特征。同生物病毒传播一样,病毒营销尽管传播范围大,但是由于是口碑传播、“圈群传播”,因而受众体现出特定性。2011年12月,国家科学图书馆举办了“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科学家——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科学家与中学生对话”活动。该项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围绕事件开展创意,首次引进微博现场直播,创造了病毒营销的条件。另外,把营销目标定位于中学生,也避免了营销目标的泛化。为了精准锁定营销目标,图书馆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用户的需求、心理,甚至应对部分圈群关系作出定量分析。易感人群中有一类特殊群体,这就是意见领袖。有学者认为,病毒营销往往由打“数字喷嚏”(digital sneeze)的人来引爆[10],而这些打喷嚏的人就是“意见领袖”。图书馆应通过“指标评价”、“技术建模”等方法发现和挖掘意见领袖,利用其掌握的话语权和“领袖效应”,发起和引领病毒营销。

2.5 选择传播工具

图书馆病毒营销必须借助于网络传播工具,包括社交网站、搜索引擎、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短视频、图片、动漫、电子图书、网络游戏等。比如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了“毕业生寄语”活动,开始只通过图书馆内的电子屏宣传,但是效果不甚理想,转而通过人人网、校园BBS、新浪微博推广后,引发了营销高潮,关注、评论、转发、反馈涌跃,并引起《新京报》等媒体的关注。2013年,有学者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25所图书馆作了调查,都或多或少地利用社交网络开展了营销活动,其中Facebook利用率最高,占92.0%,Twitter占76.0%,其他工具还有 YouTube、Flicker、Blog等[9]。据中国互联中心提供的资料,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工具依次为:网络音乐﹥即时通信﹥网络影视﹥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网络游戏﹥电子邮件[11]。由于病毒营销只是推广“半成品”,而且具有复杂性、阶段性、衰减性等特征,加之营销工具的适应性不同,使得营销效果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因此对营销工具的选择要以实际效果为标准。

2.6 实施营销诱导

病毒营销的先行者之一百事可乐公司在Mountain Dew饮料的营销计划中,给孩子们这样一个机会:孩子们只要收集齐10个饮料购买的凭证再加上35美金一并寄到百事公司,就可以拿到一个摩托罗拉传呼机,传呼机在孩子们心中是很酷的玩意儿[12]。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图书馆在病毒营销中,应注重营销诱导工作,激发用户主动关注、参与营销的热情,扩大营销受众面,提高营销效率。目前,我国图书馆界营销诱导的方式包括:奖励小实物、给予象征某种地位的虚拟徽章、积分排行、授予优惠借阅权,有的图书馆把诱导行为与用户提出的见解、讨论、动态等结合起来,还有的图书馆采用“会员制营销”(Associate Programs)模式(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网上读者俱乐部)。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应把“奖励推荐计划”理论引入营销活动,使营销诱导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以解决目前存在的诱导办法不合理、诱导模式不严谨、诱导政策随意性强、诱导效果不好等问题[13]。

2.7 后续跟踪管理

任何营销都是有目标的。图书馆营销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标准,需要营销评估来验证。但是,病毒营销的最大缺点就是控制难度大[14]。“病毒”一旦开始口碑传播,就脱离了图书馆的掌控,传播范围、方式、效果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并非没有办法对病毒营销跟踪管理。比如,有学者建议图书馆应通过“微应用”和“微指数”对微博营销状况进行分析监控[15]。另有学者认为,对图书馆微电影营销应建立包括点击率、转发率、好评率、差评率、指数排名、话题参与度、即时互动率、PR值等指标在内的,融专家、用户意见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补充的综合测评体系,并采取措施保障评价工作的常态化[16]。图书馆应培养一支病毒营销管理团队,研究问题,把实践引向深入。

3 图书馆病毒营销的误区

3.1 刻意制造喙头

从某种角度讲,病毒营销就是“娱乐营销”,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病原体”做得妙趣横生、富有娱乐性,才能激起人们的传播欲望。“娱乐法则”正在被许多图书馆的病毒营销采纳。比如,中山大学的微电影《无位风云》,采用悬疑搞笑的表现手法突出了图书馆阅览座位资源不足的现况,使用户在娱乐中受到守则、友爱、互助的深刻教育[16]。但是,病毒营销的核心词是“营销”,而非“病毒”,“病毒性”只是描述营销信息传播的方式,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项目与服务信息[17]。因此,个别图书馆在营销中刻意制造喙头,完全以娱乐为导线吸引用户,而忽视“病原体”价值的策略并不可取。这些图书馆的病毒营销效果之所以不甚理想,关键问题就是“病原体”无价值,用户在取乐之后,其实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长而久之,就会感到乏味、无聊,更不会帮助图书馆向其他用户推介。

3.2 低水平同质化

用户对病毒信息往往有一定的免疫力,只有新颖、偶发、首次的病毒信息才能突破防御屏障。另外,病毒信息传播具有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信息的传播力将逐步下降。因此,病毒营销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促进病毒信息发生变异或者突变,以保持和增强传染力。比如,目前绝大多数图书馆的微博只用于书目推荐、活动播报、业界交流、馆情馆讯等目的,同质化明显,缺乏个性和创新性。而杭州图书馆却通过增强微博的互动性,让用户体验价值、体验娱乐、体验文化、体验感动,大大提高了影响力和用户的参与力[18]。又比如,目前图书馆微电影出现了题材雷同、内容相似、情节跟风模仿,甚至“克隆”的苗头。而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索书号》却以梦想为创意主轴线,透过索书号的指引,讲述了男女主角在图书馆的经历和期盼。该片一经上线,就好评如潮,受到业界追捧[16]。

3.3 摒弃传统营销

实践表明,病毒营销辅以传统营销能够增强营销效果。比如,“瑞星”首先通过病毒营销使产品如病毒一样嵌入人的大脑,而后采用传统的低价营销策略激活人们的购买欲望,实现“购买潜意识”到“购买行动”的跳跃[18]。图书馆也有相类似的营销实例。比如,杭州图书馆在开展微博营销的同时,经常同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和线上线下互动,取得不错的营销效果[19]。但是在另一些图书馆却没有把病毒营销与传统营销很好地结合起来,突出问题就是有意无意地弱化、排斥传统营销,萎缩传统营销的功能。其实,图书馆传统营销的部分理念、做法、经验有其自身特点与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并不过时,与病毒营销相结合,可以相得益彰,互为促进。比如在营销模式上,病毒营销就应该配以适宜的传统方法。比如,向用户发放宣传册或宣传单;举办营销抽奖活动;召开推介会、研讨会、发布会,组织专题沙龙;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展板宣传等。

3.4 营销目标泛化

病毒营销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那就是一定要在很大的范围内传播才是病毒式营销。其实,每一个产品或服务都有其特定的目标群体,而不可能吸引所有的消费者。目标泛化将使病毒营销失去精准性,而且将牵涉分散图书馆精力,付出较多的管理资源,同时“病原体”承载的营销信息可能不足,甚至丧失原真性。比如,在微博营销中,许多图书馆只有一个综合性的官方微博,没有对用户细分,使得只对图书馆某一部分感兴趣的粉丝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骚扰,难免被一些不感兴趣的信息拥堵阅读页面,从而影响推广效果[19]。避免营销目标泛化,就要学习借鉴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与做法,在锁定目标市场的基础上,从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信仰、学历等方面对用户进行细分,然后就病毒营销针对每类用户营销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需求和“圈群”内的口碑传播特征开展研究,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

[1]杨景越.病毒营销传播分析[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7):9-10.

[2]陈丽冰.基于 Web2.0技术的图书馆营销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5):70-72,105.

[3]刘兰.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2):59-62.

[4]单文盛,戴尼耳.浅析网络“病毒式营销”的运作模式[J].湖南大众传媒 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8,(4):10-12.

[5]杨丰瑞,张金栋.解析病毒式营销[J].华南金融电脑,2008,16(6):78-79.

[6]刘向阳.病毒营销的理论基础及传播机理模型研究[J].中国商贸,2010,(28):34-35.

[7]曾微.病毒营销:受众带来的威力与风险[J].中国广告,2012,(5):118-121.

[8]倪琳.微博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力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12(2):39-42,53.

[9]姚飞,窦天芳,武丽娜,等.基于社会网络理念打造泛在图书馆服务——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5):68-75.

[10]薛敏芝.数字世界的病毒营销[J].中国广告,2006,(2):162-164.

[11]张紫琳.病毒营销实施策略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7):39-40.

[12]牛西,马俊.互联网环境下病毒式营销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2,(4):106-107.

[13]姚玲杰.谈奖励推荐计划与高校图书馆为教师读者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9):62-64.

[14]王绿茵.有的放矢之“病毒营销”[J].现代企业,2011,(7):55-56.

[15]王祝康,王兆辉.微博营销策略应用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9):34-38.

[16]丁立华.微电影:图书馆社会化媒体营销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3,(4):84-87.

[17]周任慧,张仁钟.对病毒性网络营销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6,22(10):243-244.

[18]吴峰,田蕊.网络环境下浅谈病毒式营销[J].商场现代化,2009,(11):106-108.

[19]杨玫.杭州图书馆微博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5):157-160.

猜你喜欢

病毒图书馆用户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