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2015-03-27王元明,王旭

关键词:知识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王元明,王旭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素养以及职业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笔者发现,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本文认为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更好的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能力;素养;知识;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为生产一线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者人才,同时也在为服务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课程体系中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科学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对学生入学成绩统计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在近年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大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怀有某种恐惧心理。如何在此种形式下,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就变成一个迫切的任务。在长时间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采取了在教材内容调整,课堂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相应的改革,这些措施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一、根据专业不同,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现在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材基本还是本科教材的延续,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本科教材在内容难度,逻辑缜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但是很显然不符合当前高职高职学生的实际学情,所以有必要对当前的高等数学教材进行必要的适度的调整。

(一)教材的内容应以专业需求为基石

专业是学生赖以生存的依靠,专业是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平台,作为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改革应该立足专业需求,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实际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紧密联系专业需求,不同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需求可能不一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把高等数学内容主要分成基础板块(高等数学必备知识和数学思想),专业板块(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以及拓展板块(学生今后发展需要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在板块划分中,不仅要体现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要体现出对学生科学素质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特色,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按照“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为本”、“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取舍。

(二)寻找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应该体现出与专业为专业服务的特点,这既是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的工具性、基础性作用的体现,也是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梳理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结合点知识,并根据专业不同编撰不同的校本教材,高水平的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较好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同时,科学的思维习惯是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有了良好的思维方式,学生就可以在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难度应作适当降低

根据目前实际的学情,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材在教材内容难度方面应该作适当的降低,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该减少复杂的运算、严密的逻辑证明等教学内容,可以把难度较大的内容归入拓展内容中,这既满足了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不会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挫折,这对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信心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重视课程教学设计,突出“能力本位”

在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堂表现是:睡觉、玩手机,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教学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学习后感觉作用不大;其次,课程教学缺少能力的训练,内容还是以识、记为主;最后,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那么针对此种现象,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们的课堂,如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的学习,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有用性已经成为需要迫切改变的事实,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解决前述几个问题会有较大的帮助。

(一)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要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一方面是企业缺乏大量对应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另一个方面是大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中技能型人才所占的比例又较低。高等数学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职业能力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而这些都是高技能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要素。高等数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强化对学生的政治素质、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转变传统课程评价标准的观念

在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评价中,评价者往往是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气氛、备课是否充分、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就是对教学的主导对象进行评价,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这种评价标准却忽视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没有评价学生在此种标准下,他们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这种评价体系仅仅可以说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间接知识”,而这些“间接知识”显然不能够让学生在职场上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传统评价标准所代表的是我们对待课程教学的传统观念,这些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当前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当前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数学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为重点。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校在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而企业、公司需要的却是职业能力高的学生,这就是“高分低能”的现象:考试分数很高,但是职业能力很低。这充分说明了当前的课程教学与实际的社会需求相脱离,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得到职业能力的训练,得到更多的只是“被灌输”了相当多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并不代表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应该是实践(实训、操作)。鉴于此,新的评价标准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进行有效的训练。

2.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以“案例、任务”为主要载体。传统的高职课程是“知识本位”的课程,课程突出知识目标,表达传授知识的载体是语音、文字、图形、公式,但是高职教育应该突出能力目标的训练,所以课程内容的载体必须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案例和任务就是高职教育的主要载体,因为案例和任务是教师带着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目标。

3.高等数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新的课程评价标准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好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是学生是否对课程内容有兴趣,其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自己主动动脑训练,而不是旁观教师的“表演”。[1]

(三)重视课程设计,体现“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的话,那么课程设计就是剧本,剧本的好坏无疑关系着作品的质量,而对教学而言,课程设计关乎着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际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重大问题;而能力本位的思想就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以知识目标为载体,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双提升。高等数学课程不同于工科课程,工科课程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较为容易的进行能力本位的教学,而且效果较为明显;高等数学有其独有的课程特色。高等数学课程虽然很难通过一个具体的项目来贯穿所有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具体的任务来进行单元教学的安排,通过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用途,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设计中提高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解逆矩阵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密码入手进行设计,通过密钥的确定、明文的加密、密文的传送、密文的解密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不仅可以完成逆矩阵的判定、矩阵的乘法、逆矩阵的求法、矩阵方程等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如此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能力本位”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进行,很多学生是被动的学习高等数学,在课堂上呈现往往是: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很多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整个课堂变得懒散没有生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作了以下几种改变:

(一)设计导学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合作精神

在设计导学案时,一般是按照一个教学单位进行设计,这里所说的教学单元不是教材内容上的单元,而是教学时间上的单元,往往指的是连续的1~4节课。在具体进行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对学生的课后探究、拓展延伸、学习反思、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分析。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可以采用个人,分组等方式进行,

2.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不应该把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要提供一系列、层次递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得学生在探究明白这些问题后,自然而然的掌握相应的高等数学知识。

3.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高职高专很多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薄弱,如果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难度大,这样只会让更多的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所以优秀的导学案设计会使得“学困生看到希望,中等生看到鼓励,优等生看到挑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4.导学案的设计中重点应该是如何实现导—学过程。在具体设计导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样学;其次,在高等数学的导学设计环节中,问题的层层推进应该紧扣所学内容;最后,导学案的设计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是希望通过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自学、合作等职业精神。

(二)利用翻转课堂或微课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补充

在传统意义下高等数学课程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强调对定理、公式进行严格的证明,但是在高职阶段中,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放弃对定理、公式进行严格的证明,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实际应用上,但是因为绝大多数的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有些学生上课虽然听明白了,但是课后又忘记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恰恰说明了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并没有理解所学内容,如果这个时候有相应的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的话,那么对他们理解这部分内容应该是非常有用的,而翻转课堂和微课恰好可以弥足这方面的不足。

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以上只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摸索得到的一些经验,有的经验可能还有待考验。但是,我们知道,只要我们坚持改革的信念,高等数学的教学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5-7.

猜你喜欢

知识高职高专高等数学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爱与知识的力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