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研究

2015-03-27吴雪影

关键词:培养路径新时期大学生

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研究

吴雪影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1)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自控力缺乏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和学校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因素。作为学校和家庭,请退后,给学生创造独立面对挫折挑战,承担结果,发展锻炼的机会;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角色意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和掌控自身的行为;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锤炼自我控制力。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路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价值和标准呈现多元化倾向,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和包容使得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有自主意识、个性越来越突出,敢于打破常规;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弥散的功利主义色彩的思想风气和网络社会各种腐朽、堕落、拜金的意识形态,越来越多的诱惑,也影响着大学生,使得他们很难静下心读书、学习,面临诱惑时难以把持、丧失自控力,任由堕落。很多在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学业荒废、酗酒打架、吸毒犯罪等现象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都反映了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控制力的缺乏。这样一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一、自我控制力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自我控制力,就是对自我行为判断后进行的理性行为,这种理性的判断和执行就构成自我控制力。包括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五个方面。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自我控制对于个体成功地适应社会相当重要,它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班杜拉在《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对控制的实施中心要素自我效能的论述,也可以看到。他说:效能信念影响人的思维、情感、行动并产生自我激励。具体地说,这样的信念调节人们选择干什么;在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中投入多少努力;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他们能坚持多久,他们的思想模式是自我抑制的或是自我提高的;在应付困难情景时,他们经受多大压力和沮丧以及从逆境恢复的活力。[1]特别在21世纪的今天,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更是成了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

二、当代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当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的大学生,缺乏了自我控制能力、缺乏了敢于担当的能力和勇气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当我们的青年一代一味沉溺于享受、索求、恣意而为时,成为社会的危害者或破坏者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啃老族的出现,对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啃老族”最早源于英国,称为“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根据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啃老族”大部分都是80后独生子女。“啃老族”的出现其深层的心理渊源在于我国特有的家庭亲子观,“养儿防老”也是这种观念支配下的典型心态。这种亲子观,在强化亲情的同时,也让亲子之间的“心理脐带”难以剪断,让亲子两代人成了心理上的“连体人”,彼此都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彼此间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近消失。[2]新时期大学生自控力缺乏现象的关注和大学生自控力的培养已经迫在敏捷。

三、大学时自我控制力缺失的原因探析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做事风格都会对孩子们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父母为了孩子毫无杂念,一心学习;学习之外的所有事都已经替他们考虑了好安排好了。所以,孩子根本就不用去考虑学习以外的事情。这样从小到大他们形成了强依赖性,低独立性;自我个性强烈,缺乏协作精神;软弱心态明显,缺乏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观念模糊等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导致部分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学习上吃苦精神差,在集体活动中协作意识差,在困境中心理承受能力差,办事没效率,遇事慌张,时间观念不强,自我约束力低等。长此以往他们就严重的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

(二)学校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

传统教育以服从教育为主,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为了升学率老师进行连续“填鸭式”教学,学生就紧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潜力,没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独立人格的教育,学习者没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意识。

现在教育中只注重智力开发,缺乏情感教育,受传统观念束缚,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但是在人的心理构成要素知、情、意三者中,情感或情绪处于核心地位。情商是一个人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的标尺。长期忽视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学生缺乏自我情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除了外界因素以外,他们自身对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对于将来的自我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所以就比较迷茫。自我约束力低,没有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控制力。

四、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作为学校和家庭,请退后

新时期大学生多是90后,家庭结构多是6+1,家庭的溺爱,原本从小就应该培养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负责任的意识和态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Atterson(1986年)等人通过对父母过度保护及忽视或放任进行控制的研究指出,这两类父母控制下的儿童虽然自我控制的具体表现有差异,但自我控制的性质却很相似,皆具有消极的自我控制特征,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控制问题。[3]不管是他们的生活起居还是学业发展,只要出现问题,立刻有出现1个、2个甚至6人出面帮他们解决,在家庭家长解决,在学校由老师解决。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家长或教师总是能为他们找到很多理由。这无疑就使得孩子本身的自主意识的萌发受到了抑制,原本应该在经历中、挫折中培养起来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自我控制能力,也萎缩了,丧失了生长空间。久而久之,养成了“出了事,由家人和老师给我兜着”,“不管怎么说,老师你总不能不给我及格、不让我毕业吧”的心理。

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被抓到时还一脸不在乎,上报处分文件时,意识到处分真的来了,求到辅导员和老师,“我以为监考老师就是吓唬吓唬我呢,老师你一定要帮帮我别让学校处分我”。笔者作为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感受到很多学生的想法就是,“我想怎样就怎样你不要管我,等我出了事,你必须得为我兜着”。我们不得不反问一句“凭什么你不受任何约束,出了事还要别人为你负责”,其实这就体现出,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我负责任的态度和勇气。当他连对自己负责的意识都没有时,我们又怎能要求他们会自我控制、自我克制、自我把持呢。

所以家长和老师,当我们的孩子和学生面临选择和做决定时,请先退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衡量,做出自己的判断;当我们的孩子和学生面临挫折的时间,请先退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挣扎和努力,起身;当我们的孩子和学生犯了错误时,请先退后,让他们勇于接受该有的惩罚,并在惩罚的过程中,受到教训,以免下次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二)作为大学生自身,请上前

作为青年大学生,到了我们该负责任,必须学会负责的时候了。

1.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提升自我管理的角色意识

大学生应当主动地将学业的规划同职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树立清晰的职业发展目标,以此导引大学的发展方向。很多学业不良、行为失范、生活堕落的学生,无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或者缺乏清晰的目标造成的。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和掌控自身的行为

大学生活,要求大学生独立地面对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各方面的挑战,必然会带来相应的压力和挫折,心理上也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会影响心理健康,行为上易产生厌学、逃学、对抗学校和家庭,或者更为严重的现象。这就需要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健康的情绪调节方法,缓解情绪压力,解决心理危机,维护心理健康,约束和掌控自身的行为。

3.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锤炼自我控制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和管理力的基本途径。实践是考验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佳方法,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走入社会的最好形式。在实践中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正确的去认识自己,减少他们的惰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一方面能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的磨炼中得以确立、巩固、升华和提高;另一方面,既能把从课本上与课堂里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以社会实践的形式服务于社会,又有利于大学生把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其向着政治素质优、专业素质高、动手创新能力强、肯于吃苦锻炼和勇于社会实践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方向发展。

(注:本文系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SK2013B374)

参考文献:

[1][美]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等,译.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赵九州.中国式孝道[J].中国青年.

[3]童成寿.国内外关于自我控制理论的研究[J].康学院学报,2007,(8).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新时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