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中药性能与功效特点探析
2015-03-27张丽秋
张丽秋
(大丰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大丰 224100)
苦味中药性能与功效特点探析
张丽秋
(大丰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江苏 大丰 224100)
目的:探析苦味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且以《中药学》教材为蓝本收取120味中药,不包括附药,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分析苦味中药的性能及功效。结果:在苦味中药物中主要以寒性为主,其次为温性,再者为平性,最后为良性和热性。结论:苦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泻火、理气宽中、祛风除湿等功效,安全性较好,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苦味中药;性能;功效
中药性能包括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和归经。本文研究的中药主要以五味为线索,研究分析五味中的中药性能及其功效[1]。由于苦味中药的种类繁多且功效丰富,因此,本文以抽取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中药学》教材为蓝本,现报告如下:
1.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6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35.5±4.8)岁。且以《中药学》教材为蓝本收取120味中药,不包括附药,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数据。
2.结果和分析
2.1 苦味中药的四性分布苦味中药一共为120味,其中寒性中药为61味,主要包括白芍、千里光、决明子、海蛤壳、鸡血藤、青葙子、白花蛇舌草、柴胡、熊胆、益母草、麦冬、川贝母、连翘、黄连、青蒿、冰片、槐花、菊花、紫花地丁、莲子心、四季青、鸦胆子、苦参、大青叶、牵牛子、前胡、枳实、番泻叶、赤芍、蒲公英、西洋参、牡丹皮、板蓝根、雷公藤、天冬、佛手、地肤子、栀子、生地黄、三丫苦、瓜蒌、侧柏叶、独一味、夏枯草、虎杖、金果榄、溪黄草、贯众、山豆根、金荞麦、秦皮、地榆、石韦、漏芦、泽漆、络石藤、枇杷叶、桑叶、芦荟、蔓荆子、射干。温性中药30味,主要包括三七、远志、木香、青皮、香橼、海风藤、瓜蒂、延胡索、白前、苍耳子、艾叶、马钱子、百部、紫苑、陈皮、独活、蛇床子、苦杏仁、羌活、人参、玫瑰花、补骨脂、乳香、续断、五加皮、凤仙花、莪术、姜黄、白鲜皮、石菖蒲。平性中药15味,主要包括仙鹤草、路路通、穿山甲、香附、牛膝、水蛭、桃仁、桑枝、红藤、海桐皮、郁李仁、老鹤草、肿节风、太子参、桔梗。凉性中药12味,主要包括木槿皮、鹤草芽、牛黄、紫珠、臭梧桐、孩儿茶、朱砂根、木蝴蝶、女贞子、罗布麻、铁苋、小蓟。热性中药2味,主要是吴茱萸、川乌。
根据上述情况得知,苦味中药物中主要以寒性为主,其次为温性,再者为平性,最后为良性和热性。由于苦可以清热,因此,多为寒性,另外,苦味药物还具有理气宽中、祛风除湿的功效,从上述分布中,苦味中药中多为清热化痰、利尿通淋、清热泻火、解毒药物,而温性中药中以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发散风寒、补气药为主,平性药物中以收敛止血、活血化瘀等药物为主,这些均与苦味药物的功效相关,但是除上述功效外,还具有其他功效,因此,需要临床上加大样本进一步进行研究[2]。
2.2 苦味中药的归经分布 入肝经47味,主要包括大黄、芦荟、雪莲花、牡丹皮、桃仁、五加皮、肿节风、雷公藤、黄连、龙胆、独一味、青葙子、蔓荆子、柴胡、苦参、蒲公英、香加皮、凤仙花、白薇、川乌、决明子、马钱子、青蒿、益母草、臭梧桐、鸦胆子、青木香、牛黄、熊胆、路路通、老鹤草、青皮、香附、小蓟、女贞子、木槿皮、丹参、三七、虎杖、仙鹤草、栀子、槐花、地榆、艾叶、朱砂根、侧柏叶、玫瑰花。入肺经28味,主要包括连翘、人参、枇杷叶、孩儿茶、金果榄、桑叶、侧柏叶、金荞麦、四季青、射干、苍耳子、肿节风、陈皮、虎杖、百部、麻黄、川贝母、石韦、山豆根、远志、麦冬、仙鹤草、大青叶、冰片、紫珠、菊花、香橼、海蛤壳。入胃经22味,主要包括板蓝根、黄连、苍术、吴茱萸、大青叶、木蝴蝶、蔓荆子、玄参、荔枝核、白术、知母、三七、木香、枇杷叶、路路通、大黄、白花蛇舌草、枳实、石菖蒲、青木香、金荞麦、西洋参。入大肠经18味,主要包括朱砂根、番泻叶、大黄、金果榄、肿节风、决明子、槐花、黄连、苦参、苦杏仁、枳实、老鹤草、鹤草芽、桃仁、牵牛子、木槿皮、木香。入心经15味,主要包括川乌、人参、川贝母、益母草、板蓝根、西洋参、乳香、远志、栀子、马钱子、四季青、大青叶、冰片、桃仁、牡丹皮。入胆经6味,主要包括虎杖、青皮、青蒿、木香、秦皮、熊胆。入小肠经3味,主要是白花蛇舌草、泽漆、郁李仁。
根据上述情况得知,苦味药物入肝经者最多,其次为入肺经、入胃经、入大肠经、入心经、入胆经、入小肠经。是由于清热药味苦寒,与肝的关系密切,因此,入肝经者最多,清热泻火药与肺的关系密切,因此,入肺经者多,清热燥湿药与胃的关系密切,因此,入胃经者多,还有归心经者大多与其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凉血等功效关系密切,归大肠经者大多与其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痢等功效关系密切[3]。
2.3 苦味药物的升降浮沉苦味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其功效具有一定的联系,以升浮为主的具有升阳举陷、开窍通闭、祛风除湿、温阳补明、理气等功效的药物[4],以沉降为主的具有收敛固涩、止吐止呕、清热、除湿、平肝息风、镇静安神、消食导滞、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5]。中药的作用很多,有的升降浮沉不显著,也有的既可以升浮,也可以沉降。
2.4 苦味中药的毒性例如吴茱萸、水蛭、苦杏仁、雷公藤、川乌、苍耳子、肿节风等是具有毒性的药物,有学者指出,五味既是产生功效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在《中药材》教材中,甘味药物有毒少,无毒多,苦味有毒多,无毒少,特别是以辛味最为显著,酸碱味有毒无毒情况居中。苦味药物中具有毒性的药物较多,因此,临床应用中要加以注意[6-7]。
3.小结
本文通过研究得知,对苦味中药的性能及功效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结果显示,在苦味中药物中主要以寒性为主,其次为温性,再者为平性,最后为良性和热性。苦味药物入肝经者最多,其次为入肺经、入胃经、入大肠经、入心经、入胆经、入小肠经。且苦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泻火、理气宽中、祛风除湿等功效,这为临床用药提高了较好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样本数量有限,因此,该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诊断苦味中药的作用机制及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大研发的力度。
[1]赖昌生,张蕙缨.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分析[J].河南中医,2015,01:166-170.
[2]周福生,游章才,许仕杰,陈冠林,陈君千.中药药性-功效关联性的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学会:,2009:5.
[3]赖昌生.入小肠经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计算机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2009:4.
[4]赖昌生.入胃经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的计算机分析[J].河南中医,2010,01:94-98.
[5]张波.《中华本草》纯咸味中药性效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6]纪玉佳.中药药性与其基原属性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7]张卫."五味"理论溯源及明以前中药"五味"理论系统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R285.1
B
1009-6019(2015)09-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