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案例教学法在MBA教育中适用性探析
2015-03-27袁冬梅吴佳佳
袁冬梅,吴佳佳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我国案例教学法在MBA教育中适用性探析
袁冬梅,吴佳佳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在案例教学法推行多年之后,如何提高MBA案例教学的适用性成为理论争论的要点。本研究全面剖析了国内高校MBA案例教学实践在教学环境、教学主客体、课程设置和案例质量等方面与案例教学内在需要的不适用问题。借鉴西方国家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案例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生源质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案例教学适用性与有效性的建议。
案例教学法;适用性;有效性;MBA
一、引言
自本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以来,这一教学法已成为西方国家以MBA为代表的专业学位教育中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法也逐步被广泛运用到我国MBA专业学位的培养与教学中。从我国多年人才培养实践来看,MBA案例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如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案例比重偏低[1],师生角色不适应、教师案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等[2-3],无法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以促进MBA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促进案例教学法在MBA教育中更加有效地实施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研究案例教学的适用性则是促进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
从狭义上看,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是指某门课程适合使用案例教学的程度[4]。按照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转移来划分,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案例教学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管理情境能够促进隐性知识(即难以言传的、只能通过实践和体会来获得的知识[5])的共享和转换,故不同课程中隐性知识的比例决定了该课程案例教学的适用性。从广义上看,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不仅涉及不同课程隐性知识教学的比重,也意味着案例本身的质量与针对性、师生水平和实施案例教学的环境、体制机制等的相互协调。
总体来说,关于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将在梳理相关理论争论的基础上,探讨MBA教育中案例教学适用性的内涵与内在要求,剖析我国MBA教育中案例教学适用性现状,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探讨促进案例教学适用性的思路与对策。
二、有关案例教学法适用性的理论争论
世界各国MBA教育大致存在三种教学模式,即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模式。实施第一种模式的代表性学校有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加拿大毅伟商学院,这些学院认为管理是一种专业能力,提倡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在课程设置中超过了80%;实施第二种模式的代表性学校有卡内基梅隆大学、芝加哥大学,这些学校认为管理是一种科学,应以纯理论教学为主,仅仅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这两大极端之间,绝大部分的大学商学院既注重案例教学,又注重理论教学。
与这三种教学模式相对应的是对案例教学持不同态度的三种典型观点,并在理论界形成较有影响的争论(见表1)。
表1 有关案例教学法的争论
总体来说,目前推崇在MBA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是主流观点。我国MBA教育向来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学者们主张使用案例教学是在保留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案例教学的引入,大多主张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从MBA课堂教学实践来看,核心课程使用案例教学的比重在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但案例教学的成效与满意度并非显著,要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无疑需要深入剖析当前我国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结合我国MBA教育实践提高案例教学的适用性。
三、我国MBA案例教学不适用性问题
我国MBA教育始于1990年代初,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发展过程。据统计,至2012年我国开设MBA课程的学校已达到236所,联考报考人数达106 862人,录取人数为28 391人,录取率为26.7%。
我国MBA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下文通过对相关高校学员的问卷调查,并依据相关文献与统计资料,具体剖析当前案例教学不适用性的原因及各种表现,以期对我国MBA案例教学实施现状有深入认识。
(一)相关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
本文选择某省几所代表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在被调查高校各选择一、二年级部分MBA学员进行问卷,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48份,有效问卷1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6%,回收问卷的信息统计如下。
1.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知
78.0%的学员认为案例教学的“作用非常大”,19.8%的认为“作用一般”。其中,案例教学对知识掌握的作用, 46.2%认为“非常大”,51.6%认为“比较大”;案例教学对能力提升的作用,35.2%认为“非常大”,58.2%认为“比较大”,6.6%认为“很小”。关于“案例教学的最大收获”,64.8%认为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4%认为是“提高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6.6%认为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见,在MBA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学员比较充分的认同。
2.对案例教学适用性的认知
关于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58.2%学员赞成以案例教学为主,37.4%赞成两者并重。关于课程中案例教学的比重,过半学员认为30-60%最合适,同时认为案例讨论的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应为20-50%之间,但调查发现,50.5%学员认为目前MBA课程设置中案例教学程度偏少,49.5%认为还可以。可见,MBA教育中案例教学比重还有待提高。
关于学员案例讨论的参与程度与成效,62.6%学员认为由于准备不充分,19.8%认为由于不喜欢当众发言、害怕说错或不感兴趣等原因,参与案例讨论的程度较低,且没有获得相应的收获。MBA学员多为在职员工,有限的课外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施,另外,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产生一定影响。
关于案例教学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回答认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和“案例脱离现实管理实际”各占31.9%,排在第一;紧随其后的是“观念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占22.0%;再次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和“教学设施落后”,所占比重最低。
3.对提高案例教学适用性与有效性的认知
针对上述不适用性问题,学员对案例教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78.0%偏向“学生讨论,老师给思路”,13.2%偏向“学生讨论,老师给答案”,8.8%偏向“老师直接讲解”或其他形式。对于提问方式,“强制思考,自愿回答”占57.1%,“强制思考,抽查式提问”占26.4%,其他方式占16.5%。对于积极参与课堂的条件,首先是“课堂氛围良好”(50.5%),其次是“感兴趣”(25.3%),再次是“有准备”(19.8%),“有奖励”和“有惩罚”几乎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没有影响。对“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57.1%认为是“老师所提供的案例对知识点的针对性很强”,27.5%认为是“老师在学生思考时给予方向性的引导”,“老师给学生分析案例的时间合适”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透彻与课前准备充分”各占7.7%。
针对“目前MBA案例教学最迫切需要改进之处”这一开放性问题,一半以上(56.4%)学员认为目前MBA案例教学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案例与实际脱节、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可见案例的不适用已成为影响MBA教学效果的最主要问题。除此之外,学员们就案例本身的改进、案例教学比重的设置、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与参与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由于本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主要是学员,而对于各高校与之相关的教学环境、体制、设施等问题涉及较少,下面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对我国MBA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广泛地讨论与总结。
(二)案例教学不适用性的一般分析
目前我国MBA案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可归纳为教学环境的不适用、教学主客体对案例教学的不适用、课程设置和案例质量的不适用等三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环境对MBA案例教学内在需要的不适用
一是传统教学模式对新型教学课堂的不适用。案例教学课堂要求老师由主角变为教学过程的倾听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接收者变为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分析探讨问题解决方法的主动参与者。而我国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新型的开放式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
二是考核机制不完善,师生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是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案例研发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不计入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对如何提高案例教学水平缺乏动力,致使我国MBA案例教学水平裹足不前。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MBA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对课堂上的案例教学缺乏重视,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
三是基础设施短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课堂发言和讨论是MBA案例教学最主要的活力源泉,所需基础设施,如马蹄形教室、移动白板、多媒体设备、学生铭牌等。我国MBA教育发展历史短,案例教学设施投入相对较少,大多是在方形教室、黑板、粉笔、打印材料等传统教学设施的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也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是营销意识不强,案例教学资金匮乏。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欧美国家商学院校属于私立学校,本质上具有企业的性质,强烈的融资意识使得其拥有上亿美元的捐赠资金和其他收入。而我国绝大部分商学院校为公立性质,计划性较强,缺乏融资能力,资金的短缺严重限制了案例的研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配备。
2.教学主客体对MBA案例教学的不适用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MBA案例教学的特色在于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控的能力。我国MBA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大多为学术型人才,要求学术型人才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另外,由于教学水平的差异和课前准备的不足,部分教师不能熟练把握国外案例,无法充当一个良好的课堂组织者,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二是生源质量不高。作为专业学位教育,我国MBA学生的准入条件较其他同等学历教育更宽松,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单一的入学考试形式——MBA联考将笔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入学参考依据,这使得实践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因长久脱离书本而落榜,缺乏实践经验但擅长考试的应届生顺利通过,降低了MBA学生的质量。在案例教学中,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案例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3.课程设置和案例质量对MBA案例教学的不适用
一是课程设置未达到MBA案例教学的要求。有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显性程度将MBA核心课程分成三类,即非常适合(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比较适合(如运营管理、公司理财)和不太适合(如管理经济学、数量模型与决策)案例教学的课程,第一类课程案例教学比重一般为40-60%,甚至可达80%。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比重占到了总课程的80%左右,然而在我国MBA教学实践中,虽然课程种类总体上与哈佛相一致,但案例教学的比重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且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难以培养出具有全局观念的高级管理人才。
二是本土化案例的匮乏导致课堂与实际脱节。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工具,案例质量的高低对案例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目前我国MBA案例库中真正适用的高质量本土化案例数量少,更新速度慢,大部分教师仍直接使用国外管理案例对学员进行教学,虽加速了与国际的接轨,但也使得MBA教育背离了我国企业的现实。国外案例的背景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实际,与我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都存在本质区别,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和分析。同时我国的企业制度比国外更加特殊和复杂,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获得的知识很难用到未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削弱了案例教学的价值。
四、提高我国MBA案例教学适用性的对策
哈佛大学商学院(简称HBS)MBA案例教学成功做法是各国MBA的重要经验。其经验表现在:第一,考评机制方面。HBS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着其他院校所不能企及的优势,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尤其严格。HBS的案例教学是一个不断给学生施压的学习机制,学生的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5%-50%,如不充分准备,将有可能导致拿不到学分或退学,因此学生非常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堂发言。第二,师生方面。HBS的教师既是学术精英,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娴熟驾驭案例教学课堂,也能亲自编写企业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主力军。HBS的学生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具有实践经验和管理潜能的学生,苛刻的入学条件切实保障了哈佛MBA学生的质量,学生入学后按经历、兴趣等标准分班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18]。第三,课程设置方面。HBS学生两年期间要学习800个案例,在第一年的必修课程中,学生平均每天分析三个案例,每个案例的准备时间为3-4小时,每天的学习时间达13-16小时,高强度的学习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为准职业经理。到第二学年,多为专业课程和各种选修课程,案例的难度也会随着增加,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明显提高。第四,案例方面。被用到MBA课堂的案例都是经过反复认真讨论的案例,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案例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旨在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这些案例的,有哈佛的教授,也有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还有其他相关的研究者。
综合上述我国MBA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美国哈佛商学院成功经验,为提高MBA案例教学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提高我国MBA教育的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可从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案例质量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生源质量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建议。
(一)创造适用案例教学的教学环境
1.完善教学体制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案例教学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各MBA办学单位应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改革办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科学引导案例课堂,摒弃教师导演整个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2.完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从激励和约束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构建。针对教师而言,可将案例开发与研究成果纳入科研考评体系,给予优秀的案例教学任课教师额外津贴,鼓励教师参加案例教学研讨与培训并给予经费保障,鼓励和支持教师成为企业顾问等;同时要求教师自主开发教学案例并纳入考评范围,案例教学考评结果与福利津贴相挂钩等,以进行约束。
针对学生而言,一方面提高案例教学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另一方面提高平时成绩比重,将课堂表现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标准之一;要求学生及时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
3.完善教学设施
MBA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讨论,为保障讨论的效果,需要配备适合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教学设施,如马蹄形案例讨论教室和阶梯形桌椅、具有良好效果的多媒体设备、便于记录的白板和总结的黑板、固定的学生铭牌等等。
4.增强融资能力
我国MBA教育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近年来MBA教育的迅速发展证明其具有良好的融资条件,相关机构应树立品牌营销意识,逐步将MBA教育推向市场,加强与企业的双向合作,让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实践场所,学校为企业输送MBA高级管理人才,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不仅为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障,还能降低学校在采集案例方面的难度。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本土化案例库建设
MBA专业学位教育的实用性客观上要求MBA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要与本科工商管理和普通管理类硕士的学习内容相区别,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并依据课程性质调整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与HBS具有长期实施案例教学的丰富经验不同,我国MBA教育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提高案例教学比重具有一定的难度。优化我国MBA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以企业管理需要为依据,拓宽课程的涵盖面,并适当增加选修课程;二是适当提高实务型课程的案例教学比重,促使学生多接触和分析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同时辅以传统的讲授法,帮助学生逐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到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师直接使用国外案例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经验表明,建立在外国经营管理实际基础上的国外案例不仅使教师难以把握,也使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库成为必需[19]。由于我国MBA教育历史较短,总体实力弱,因此要加强各MBA办学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高质量的案例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直接购买和使用国外案例。对于偏理论知识层面的案例,直接引用能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经营管理理论,促进我国MBA教育与国际接轨;(2)修正和提炼国外案例。对于制度环境有差异但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案例,可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改编;(3)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案例。我国经济社会并不缺乏活生生的案例,如长虹挑起彩电价格战,“苏宁电器”改名为“苏宁云商”并涉足快递业务,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商标之争等等,都为我国MBA案例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我国MBA教育相关机构应加大投入,鼓励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高质量案例库。
(三)强化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MBA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不再简单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处理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冷场、偏题等问题,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相当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我国大部分MBA授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案例教学培训,如支持教师参加国内案例教学研讨班,去国外知名大学访问学习等,并鼓励教师担任企业顾问,积累实战经验,为编写高质量的本土案例和熟练领导案例教学课堂奠定基础。各MBA办学单位也可借鉴HBS经验,邀请企业家或企业主管给MBA学生讲授企业经营管理经验。
(四)推行多样化入学考试,优化生源质量
MBA案例教学的质量不仅受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也受学生基本条件的影响。学校要严格把控学生“入学”关,以申请材料、笔试、面试、性格测试、潜能测试等多样化的入学考试形式代替笔试单一的考试形式,让真正有管理潜能的学生进入学校接受MBA教育,全面提升MBA学生的质量和MBA案例教学的质量。
[1]何志毅,孙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91-95.
[2]周英男,王斌.大连理工大学MBA案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71-73.
[3]文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案例教学问卷调查与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1(9):200-201.
[4]裘江南,仲秋雁,董磊磊,王春玲.MBA课程案例教学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6):260-265.
[5]王众托.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从知识层面认识管理[J].中国科学院院刊(政策与管理研究),2007,22(1):39-44.
[6]Blumenthal J.Use of the Case Method in MBA Education[J].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1991,4(1):5-14.
[7]Thompson,Edmund R.Are Teaching Cases Appropriate in a Mainland Chinese Context? Evidence From Beijing MBA Stud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1(11): 108-112.
[8]Hammond J.S. Learning by the case method[O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6(1).http://hbr.org/product/learning-by-the-case-method/an/376241-PDF-ENG
[9]Doran,John,Margaret Healy,Maeve McCutcheon & Steve O'Callaghan. Adapting Case-Based Teaching to Large Class Settings: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Accounting Education[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3):245-263.
[10]王玉东.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04(3):86-89.
[11]徐亚纯.案例教学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5):64-66.
[12]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4):286-291.
[13]赵向阳.跨文化视角下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案例法应用[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1(3):242-247.
[14]Shugan,Steven M.Editorial: Save Research-Abandon the Case Method of Teaching[J].Marketing Science,2006(2):109-115.
[15]黄磊.MBA案例教学与理论学习关系探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2):69-72.
[16]曾晓春,祁然,徐二明.MBA并不都是案例教学[J].管理评论,1998(1):44.
[17]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78-80.
[18]隆瑞.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上卷)[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19]于海云.我国MBA管理教育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哈佛案例教学法的借鉴[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8-50.
Analysis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China's MBA Education
YUANDong-mei,WUJia-jia
(SchoolofBusiness,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
How to improve the suitability of case teaching in MBA education has been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since case teaching method was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MBA case teaching practices in some Colleg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ase teaching in China's MBA Education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inner demands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environment, course arrangement and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eaching. By learn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mote the sui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China, such a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enhancing the case qualit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optimizing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case teaching;applicability;effectiveness;MBA
2015-06-03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2A007)
袁冬梅(1971—),女,湖南衡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学研究。
G424
A
1672-934X(2015)04-0124-07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