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015-03-26张辉
张辉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口干舌燥地讲解,学生在课堂下面被动地听课。教师习惯了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讲解着,而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爱好;教学模式;有效性
一、充分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数学教学大纲,根据其大致走向进行教学,具体安排教学计划,在教学方案的设计时,教师不能只注重于表面形式,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形式的创设,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发挥其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种渴望,刺激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学习之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性和自主性。受到初中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状况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开发智力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创设数学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去,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和总结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构建良好的数学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数学问题情境,如果有一个三角形,两个边的长度分别为三米和四米,问这三角形的另一个边的长度是多少。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说那个边长是五米。这时,教师就要进行教学引导,告诉学生已知条件并没有说那两个边是三角形的直角边,也没有说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加细心,还能够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打造符合教学的主体数学课堂
在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教师都是孜孜不倦地授课,自说自演,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已经习以为常,对这样没有新鲜感的教学形式早已经失去了兴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和教师之间又缺少交流和互动,这样学生即便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不敢大胆发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课堂上的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性,学会动脑思考,摆脱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而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一些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的地方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慢慢地引导学生,从而得出结论。对于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纠正,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得到培养,还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温馨。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引用章鱼保罗的例子,问一问学生章鱼是否真的有预测未来的功能。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有一些学生认为是,有一些学生有反对意见,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都是碰巧的原因,是一种随机事件。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练习拓宽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大,有一些胆怯的学生对教师还会产生惧怕的心理,在课堂上不敢直视教师,也不敢和教师说话,在课堂上会出现不安的情绪,对于听得不懂的地方学生也不敢问老师,这样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这对今后数学教学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数学这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思维性和逻辑性,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科学地进行数学练习,通过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学习到数学的解题思路,有助于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在习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和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
而构建一个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总而言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新时期的初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情况创新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屠丽娟,胡小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