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案例
2015-03-26李刚
李刚
内容摘要:个性化教学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风格、教学优势、教学个性、教学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并能充分体现其创造性的一种理念。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 案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个性化阅读的体验性,是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实现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即是一种独到的体验。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性格、独特的阅历和独特的教学经验,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常常采用独特的个性化的方法。
一.教材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选有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课后设置了3个训练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课堂教学设计:
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我们备课组的三位老师设计出了三种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案。
方案一:识字探句意 诵诗绘情境
1.吟读课文,感知韵律。2.朗读课文,识写生字:紫、尺、疑3.默读课文,探求句意。4.品读课文,感悟意境。5.背诵课文,描述情境。
板书设计:简笔画
方案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插图。2.朗读并背诵诗歌。3.根据课文插图说说诗句的意思。
(1)川:河流,平原。指瀑布的宽阔悠长。
(2)疑:怀疑,表示揣测,意为“好像”。
4.画一幅画,并把诗歌默写在画上
5.赏画(包括欣赏画面与诗歌书写)
方案三:用问题驱动建构
1.你是怎样识记“紫、尺、疑”这三个生字的?
2.说说你和老师的朗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括号的词好还是原文里的词好?为什么?
(1)日照香炉生(升)紫烟
(2)遥看(望)瀑布挂前川
4.你能根据插图把诗句的意思讲一讲吗?
5.你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吗?试一试。
三.案例分析
面对同一个课题《望庐山瀑布》,三个老师设计出了三种不尽相同的教学方案,反映出了不同的教学思想。
第一个设计所用的是“目标教学”思想。“识字探句意,诵读绘情境”这个标题,既简明扼要地展示出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又简明扼要地显示出了教学的整体立意: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融通整合,将简明的教学策略和简洁的教学流程融于标题之中,传达出了实现目标的行为方式及技巧。五个教学环节,对应着五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和五个具体的目标,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活动,显示出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的系统性、方法的灵活性、目标的有效性。
第二個设计所用的是“情境教学”思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标题很有诗意地展示出了明确的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同时把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展示出来——“语言描述情境”、“图画展示情境”。这种方法通过形象的图画感知与抽象的语言理解,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五个教学环节把诗与画粘合在一起,既符合诗歌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发展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个设计所用的是“问题教学”思想。问题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方法。它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建构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新知识、新方法。五个问题的提出,的确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效地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转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语文课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具有主观性、直觉性、想象性、间接性、多义性等特点,讲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因而不能像其它学科一样直接地、线性地、单调地去探究问题,应该间接地、立体地、多角度地去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要从三个方向引导学生思维:一个是顺向思维——“一江春水向东流”;另一个是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成新曲”;还有一个是多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样,答案就不是唯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高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4]GHB0028)子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枝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