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穷的人们》中救助与求救的矛盾

2015-03-26许文娜

文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救助

内容摘要:宫本百合子的《贫穷的人们》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救助,但贪婪堕落的贫民只是一味的索求救助,这使作者意识到单纯的救助无力改变他们窘迫的生活。本文通过对救助与求救的矛盾进行分析,探讨“扶贫”“脱贫”中应注意的内容。结合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浅谈笔者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贫穷 救助 求助 天助自助者

一.先行研究

进入20世纪20年代,随着日本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无产阶级文学在日本文学界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对无产阶级文学家宫本百合子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多数研究方向是她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反战思想。例如,张爱丽的《浅析宫本百合子的解放思想》,王与华的论文《从<播州平野>看宫本百合子文学中的反战思想》等。但关于《贫穷的人们》的研究却很少。苏调和在论文《宫本百合子的<贫穷的人们>——关于阿新死亡的原因》中,主要是分析阿新自杀的原因及所反映的人们生活状况、心里状态等社会问题。本文从救助与求救的矛盾为出发点,分析《贫穷的人们》中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探讨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中“扶贫”“脱贫”这一热点话题。

二.宫本百合子与《贫穷的人们》创作背景

宫本百合子(1899-1951)出生在东京。1916年,在《中央公论》①9月号上发表了小说《贫穷的人们》。这一作品的问世,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部作品也开启了宫本百合子文学的生涯。1930年加入了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1930年秋加入了日本共产党。宫本百合子在“白桦派”②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钟爱托尔斯泰与罗曼罗兰的作品,在创作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爱和善的执着,对邪恶的憎恨,以及面对自然的虔诚之心和探求真实的深思等等。她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包括妇女解放和为广大人民群众、为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谋幸福的社会主义文学。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资本主义危机加重。强权专制主义与半封建的农村为特点的日本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虽然有片山潜③组织领导社会党,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工作,但还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社会主义运动体系。劳动人民与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为寻求新的道路而斗争。

在宫本百合子上小学,女子学校的时候,经常去福岛县农村的奶奶家过暑假,亲眼目睹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整理,创作出了《贫穷的人们》。

三.《贫穷的人们》主题思想

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一位“东京来的小姐”怀着人道主义救助精神,想帮助底层贫困人们但却无力改变他们的境遇为主线,客观描写出农村的现实状况。作者对贫苦人们的同情与帮助是真实的。然而与主人公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相比,贫民却算计猜疑,贪婪虚伪。作者对自己的施救行为进行思考与反省。

四.救助方

1.主人公

身为资产阶级的主人公没有以资产阶级的视点来描写人们如何的卑微如何的贫贱,而是对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付出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抱有真挚的同情与尊敬之意。然而面对地主家小姐的关心,孩子们并不领情,“用不着你操心”怒骂回去,甚至是用石头回敬过来时,主人公反而为孩子们找到了让人难以接近的理由,“那些孩子早就看见自己的双亲在为谁流汗了吧?在收割的时候,毫无怜悯和同情之心,从他们手里抢走一草袋、一草袋的粮食的,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在那些稍稍见闻过世事、开始懂得大人生活的孩子们的心灵里,一定充满了对双亲的莫大的同情,和对富人的猜疑吧[1]”。作者虽然一方面有着资产阶级自身的优越感,但同时愿意用贫苦人们的视点来重新认识世界,理解他们粗鲁、冷漠的行为,这说明了宫本百合子要越过地主与贫民之间的那道鸿沟,愿意尝试着加入到劳动人民的队伍中来的想法。

他们需要的帮助是永远没有限止的。哪怕我们为了帮助他们变穷了,他们也依然要求我们想办法,怀着“总会得到什么东西”的希望每天每天到我家串门的[2]。

我无论如何不能和他们成为一体。我不过是为了想救起漂流在河里的他们,从河岸伸出竹竿而已,绝不是亲自投进河流中去救他们。徒然表面上是跑到地里去帮助他们收获,同情他们或是发生共鸣,但我是绝不能变成他们之间的一个[3]。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与前面所不同的思想认识。作者发现了这些一味索取,并将求助作为改变生存现状的唯一手段农民身上的贪婪与懒惰,认识到只是依靠他人的慈善救助是根本不能改变贫穷生活的,不再像从前那样不加思考、单纯的帮助他们。这一想法的出现,可以看出作者在积极地探索救助贫苦人们的道路。

2.镇上太太团

太太团们的救助并非是真心的帮助贫苦人们,而是展示富人的富有与高傲。她们关注的只是捐款单上捐助的钱数与人名。太太们并不想与这些穷人们在一个起点上,而是要用衣着,珠宝,财气等物品与农民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区别线。这与主人公的救助行为是截然不同的,二者的救助初衷的差别,更加映衬出作者关心帮助贫苦人民的伟大志向。

五.求助方

1.大部分农民

农民并不想通过自己的劳作来改变生活状况,而是一味的从他人那需求施舍。即便在得到帮助之后,也没有合理的生活规划,资金支配等,而是虚荣的购买奢侈品。即便是再困难,如果自己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行动,任何人的帮助都是无济于事。“天助自助者”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2.阿新

文中对阿新的描述虽然并没有提及到求助行为,但同为贫苦大众的阿新,与大部分农民并不相同。

首先,我们看一下阿新的登场是阻止了孩子们欺负善呆子的行为开始的。阿新虽然也贫苦,但他并没有像众人那样自甘堕落而是呈现出新鲜的姿态。阿新在北海道工作了七年,因为生病才放弃了工作回来。通过他的工作,带回来了八十元的储蓄。这个“有出息的小伙子”在周围的懒惰自私的人群中,极其突出鲜明。面对大家对善呆子的凌辱,阿新化为正义使者保护弱小的群体。面对母亲的污蔑,阿新没有竭力澄清与反驳,反而拼命的为母亲辩护。可以看出阿新的大度的胸怀与质朴的品行。当病情恶化,知道自己活不长,阿新真挚的与母亲谈论,自己死后,继承家业的事情。并把辛苦挣的钱交给了母亲,而后选择了默默自杀。与村里的其他人相比,阿新的自立与善良显得与众不同。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阿新自己的能量毕竟有限,疾病缠身之下,他只能以死才能保全这份“真”与“善”。endprint

3.善呆子

善呆子的存在对于村民来说就是作弄取笑的对象。但是,作者在文中,感叹道“狗和他却是多么心动相印啊。白痴的心对我是一个谜。我越是不了解它,就越觉得它里面藏着什么,好像有了办法似的[4]。”可以看出,作者没有和其他村民那样看笑话,而是对他赋予了同情心与美好的想象。狗是善呆子唯一的伙伴,即便是在死的时候,也是抱着狗一同溺亡。对于生死观的认识,日本人有他独特的见解。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用细腻伤感的情怀对生与死做了诠释: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所以,作者安排善呆子与阿新的死并非是想营造出悲剧的效果,而是让这两位人物继续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中。

六、救助与求助的矛盾

主人公对农民的无私救助与农民贪婪无度的求助之间的矛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助自助者”说的就是改变现状的主要力量要靠自身的努力,外部的力量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然而,作品中的贫民只是贪图别人的施舍与救助,而不是依靠自身的劳动来改变。所以,提供救助的一方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外还要更多的提供精神意识方面的帮助,让求助方真正从自身发掘潜质与动力,寻找人生改变的道路。例如,提供教育文化领域的帮助,拓宽他们的视野,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建议,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呈现。

七.扶贫的一些见解

国家在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之后,也在大力的帮助贫苦落后地区发展。通过阅读宫本百合子的《贫穷的人们》一书,留给读者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特别是对待“扶贫”这一工作上,我们应该不仅仅在物质上还应该注重精神领域对贫苦地区人民的扶持帮助。

积极的鼓励贫苦农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等措施的实施,再加上扶贫资金的引入,惠民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脱贫致富的改变。

注 释

①《中央公论》:由日本著名出版社中央公论新社发行。明治时代创刊。是读卖新闻集团成员刊物。

②白桦派:日本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创作主张是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反对旧道德对自我的束缚,同情弱小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

③片山潜:(1859-1933)日本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日本籍活动家。

参考文献

[1]宫本百合子.贫穷的人们[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68:13.

[2]宫本百合子.贫穷的人们[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68:56.

[3]宫本百合子.贫穷的人们[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68:57.

[4]宫本百合子.贫穷的人们[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1968:24.

(作者介绍:许文娜,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外语系助教,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救助
司法救助暖民心 巩固脱贫促振兴——赞皇县人民检察院推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申请救助法律有要求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野生动物救助 我们在行动
快速救助艇降放装置陆上模拟试验
救助小猫
水下救助抢险
下一步方向:探索“精准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