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幸福之歌”——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街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2015-03-26胡庆军,刘旭东
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街围绕构建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坚持以 “情暖万家,幸福中城”为主线,从 “管理为民、取信于民、服务便民、稳定安民、保障惠民、文化乐民”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不断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大港街以 “情暖万家、幸福大港”为主线,坚持 “以人为本、管理为民”的社区管理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通过打造服务于民的“快乐团队”。通过 “抓学习、增素质,抓建设、增实效,抓管理、增业绩”的 “三抓三增”活动,加强对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支以 “和谐、拼搏、开拓、创新”为核心,以 “为民、便民、安民、惠民、乐民”为宗旨的快乐团队,增强了街居干部服务为民的工作热情和攻坚克难的工作能力。通过引导群团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团、兵、妇、商会等群团和社会组织在创建“平安家庭”、 “妇女之家”、 “企业之家”、应对社区突发事件、慈善事业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共驻共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区管理积极性。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和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搭建“共驻共建”平台,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帮助解决社区困难,做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通过探索大港街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社区管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物业为中坚、小区业委会为基础、社会组织为配套、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多方联动管理模式,按照居民建议、社区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和提议事项公开、审议程序公开、决议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办理结果公开的 “五议五公开”社区自治流程,把党的领导机制、 “两委”协调机制、党内基层民主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高效运行的社区管理机制。
街道积极引导社区开展 “阳光社区”创建活动,通过让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发挥居民的主动性,推进社区科学管理。这样的社区管理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使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公信力大大提高,社区管理呈现出政通人和、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但服务并不是挂在口头的一个口号,而必须真正体现在行动中。街道坚持把代办、导办服务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建立 “一站式”便民服务。街道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33个社区服务站。同时,街道还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街道社区组织操作、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运行模式。几年来,大港街围绕 “营造社区和谐天地,幸福千家万户居民”这一主题,以 “便民”为根本,以 “安民”为保障,以 “助民”为动力,以 “乐民”为中心,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鼓励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把志愿者的招募对象辐射到辖区各文明单位员工、在校学生及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志愿者人数已达1万多名,辐射20万人口,组建了扶贫助困志愿队、医疗保健志愿队、社区工作志愿队、党员义务巡逻志愿队、文体宣传志愿队等100支队伍,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辖区经济繁荣,人员组成复杂,社会矛盾纠纷多的特点,大港街将维稳安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以 “平安大港、幸福家园”为主题的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排查社会治安工作隐患,及时化解社会各类矛盾,探索出了 “预诊”源头预防矛盾、 “门诊”为民排忧解难、 “急诊”快速化解矛盾、 “出诊”狠抓纠纷化解、 “会诊”破解信访难题、 “复诊”巩固调解成果的 “诊疗”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街道还通过成立社区警务室、治安联防队等,加强社会治安的防控,努力构建社会和谐新格局。近年来,街道33个社区先后被评为 “平安社区”。
大港街还确定了打造 “文化街道”的品牌带动思路,坚持 “文化先行”的发展方向,以 “打造社区文化,增强街道实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在发展城市经济、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积极培育大港人文特色,努力做到高起点筹划、高水平设计、多渠道筹措、多样化开展中城街道的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社区文化节,推进民间艺术文化、全民健身文化、广场文化、家园文化、计生文化、志愿者文化、居家养老文化等发展,逐步把大港街33个社区建设成为了 “一居一品”、各具特色的格局,用文化培育社会文明新风,让文化带给人们快乐,以文化凝聚民心民智,谱写 “幸福大港”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