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内地基金互认理财新通道开启
2015-03-26武长庆
武长庆
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7月1日起正式实施,内地证监会已受理12只香港互认基金的注册申请,相关审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两地的基金互相销售,南北进出额度为各自3000亿元人民币。互认基金类型涵盖绝大部分常见基金,对冲基金等个别品种暂不被允许。按照“基金须成立一年以上,资产规模2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标准,香港共有100多家基金符合要求。令投资者产生无限遐想的是,这一波进入A股市场的香港资金,会不会像今年3月强渡过江赴港的内地资金,选择类似的小票和A股进行投资呢?
“南下”比北上更踊跃吗
截至目前华夏、工银、上投摩根、广发、汇丰晋信、中银、南方、景顺长城、易方达都已确认向香港证监会提交了互认申请,每家基金更是申报的数量都在1-3只之间,确认的基金合计有十六七只。8月19日工银瑞信旗下的工银稳健成长混合、工银核心价值混合两只基金双双发布公告,称将自即日起增设H类基金份额类别,同时修改基金合同和托管协议。依据公告此次增设H类份额是“为满足香港地区客户的投资需求”,新增加的H类基金份额类别仅在香港地区销售。依此两只基金已可确定将是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后,工银瑞信预备到香港发行的先锋基金,很可能会成为内地基金“南下”的首批产品。香港证监会则收到14只基金“南下”申请。建行8月与多家内地和香港金融机构及基金公司签署了在香港分销内地基金及在内地分销香港基金的服务意向书,探索基金互认的市场机遇。工行工银亚洲也筛选出5家基金公司、10只基金产品“南下”销售。从总体进度内地基金“南下”的热情与动作较“北上”更为踊跃。有消息称目前香港证监会已接受逾20家基金公司的产品申请,内地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冲刺,争取让产品尽早登陆香港市场。
互认基金开闸以来,中国证监会收到了11只香港基金“北上”的申请;虽然业内预计未来市场规模或扩展至近千只,但至今还没有基金获得互认资格的消息发布。业界分析认为严格的监管审查和近期A股市场震荡,恐怕是互认基金产品还未落地的主因。一般而言按照产品结构复杂程度,两地监管机构应该在20个工作日至6个月内予以批复。市场人士预计最快在8月底,首只“北上”的香港基金会登陆内地市场。
多赢体现在哪里
内地香港基金互认是多赢之举。主要体现在一是拓宽跨境投资渠道,提升沪港两地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基金互认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境内投资者将享受到境外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提供的服务;三是两地基金互认对两地股市都属于重大利好消息,是两地投资市场合作的又一突破。此前内地投资者只能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基金有限地涉足海外市场,互认后内地市场将面临海外基金产品的挑战。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等产品也难免承压。
从目前来看香港的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前提是在注册、投资、运作和实际管理必须在香港,并受到香港法律和SFC的监管。对于早就看好内地市场的香港基金来说是个积极信号。内地市场储蓄率高,潜在客户基大,香港基金产品将有望获得内地投资者青睐。有迹象显示多家外资机构都在港积极注册基金。摩根旗下约有香港1/3基金已在港注册成功。此外德盛安联、富达投资、富兰克林邓普顿等也积极筹备。香港证监会认可的1845只基金中,已有318只基金在港注册占17.2%,高于去年同期的273只,在港注册基金一年增加了16.5%。
或成QDII催化剂
随着两地基金互认落实到位,海外产品进入将与我国QDII产生一定竞争。一方面,海外有大量投资沉淀在美国市场、新兴市场的绩优基金里,而中国内地基金在海外投资能力尚有不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基金产品的总体费率水平相对比较低,在内地基金投资人逐渐对费率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权衡,将对于投资指数化产品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兴趣。
在两地制度环境下,QDII应全面审视和重新定位自身的业务策略。互认后海外基金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或许会成为激活QDII市场的重要催化剂,因为产品竞争维度多方面,例如较海外同行而言,香港对内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更熟悉。互认后香港投资者可直接购买内地注册的A股ETF,无需绕道通过QDII进行交易。成本较高的RQFII基金承压将不可避免,不过作为本土机构,RQFII基金可利用对在岸市场的经验,提高海外销售的精准性。
证监会即将公布的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交易细则,将会对互认基金的历史业绩作出限制,暂时只会包括境外单一市场的股票或债券,不会包含期货和衍生品投资;指数基金、股指ETF和债券基金有可能入围。至于内地赴港销售的基金类别,有可能从A股ETF等被动型产品开始。对于投资人来说内地和香港的基金互认政策,一方面通过引入境外投资基金,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产品,以及多层次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境内基金的境外发售,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为各类海外投资者提供方便的投资渠道。同时有助于推动境内基金管理机构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或为A股行情再起蓄势
随着内地和香港基金互认开闸,盘活两地资本市场,将有利于香港成为海内外基金产品的进出口平台。内地、香港市场将迎来多元化的长期投资时代。事实上近两月IPO暂缓,A股惨遭剧烈调整,依然有超过五成的投资者看好内地投资市场。回到三个月之前的5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签订了《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关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监管合作备忘录》,同时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参加互认交易的香港基金,资产规模不得低于2亿元人民币。而对基金管理人申请基金互认的数量没有限制,建议市场主体根据情况合理申报。其中内地市场中的分级基金、保本基金目前暂不纳入互认范围。
作为首批启动基金互认业务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于开闸首日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互认基金的注册申请材料。上投摩根基金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组建,近日获批QDLP资格 (Qualified Dom estic Lim ited Partner即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成为国内基金行业率先获得这一资格的基金公司,获批额度1亿美元。QDLP允许注册于海外,并且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对冲基金,能向境内的投资者募集人民币资金,并将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海外市场。
链接:
香港的基金市场已发展了三十多年,主要的特色是国际化:无论是成立的基金公司、投资的市场及资产类别,以至产品的注册地都包括本地及海外市场。最近十年,随着基金投资日趋普及,以及强制性公积金条例的实施,本地投资者的基础才逐步壮大起来。香港的基金种类极其多元化,由股票类到债券类,由房地产类到对冲基金都一应俱全;而投资的地域、行业更广泛,由新兴市场到成熟市场,由专门投资于天然资源行业到投资于消闲行业都有。香港基金业法制健全,监管松紧适度。香港证监会提供灵活的机制,让一些相当规范的市场所批准之基金公司或产品能有效地进入香港市场。而为了确保产品能配合香港市场的独特性,香港证监会就信息披露等加入一些额外要求,务求令香港投资者可获得全面的信息。最近几年的发展进一步突显了此模式的优点,特别是能带动产品创新及推动市场多元化的发展。香港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先允许向散户销售对冲基金的市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