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障“一带一路”经济银保需携手共进退

2015-03-26孙继业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保险业一带一带一路

孙继业

去年11月北京APEC会议宣布,中国未来10年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6万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3倍。预计拉动投资的乘数效应为5倍,将达到8万亿美元,重点支持“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区域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设施、能源开发、贸易合作、民生工程等项目。

保险业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路径清晰,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逐渐成为大势所趋,保险业将携手银行业扬帆起航,正在迎来新的时代。

一、保险顺势而为 彰显重要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1.53万个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54万家境外企业。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努力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与服务。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的市场化载体,为我国政府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产保障与风险补偿,与国家促进产业转移升级、化解过剩产能的“一带一路”战略积极互动,不断提高契合程度。二是通过境外投资保险,有效支持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制造业等行业对外发展,针对海外投资项目和出口合同的特点,量身定制了多种保险方案。通过发挥保险机制作用,引导企业加速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经营能力。三是发挥资本融通功能,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需求的建设资金周期长、数量大,保险资金恰恰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强的优势,与基础设施项目需求具有天然亲和性,保险业不仅开发相应的保险保障产品,而且对港口、物流、航空、园区建设直接投资,体现保险投资的支柱作用。四是协助企业提升跨境运营风险的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宗教复杂,“一带一路”沿线更是大国利益交汇区域,经贸合作面临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风险。保险机制介入,有助于提升企业跨境运营风险意识。五是积极推进保险与银行协同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设计等增值服务,提高我国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境外投资、海外工程承包等方面的竞标优势和投融资能力。

二、形势环境变化 经营亟待转型

上世纪90年代过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粗放增长时期,投资、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倡导的是产品与劳务出口,出口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金融服务表现为企业围着金融机构转的模式。企业拿到出口海外的产品(项目)订单,才能去银行融资、找保险公司投保。导致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保障、融资准备、担保结构设计不足,难以有效满足企业向保险承保、向银行融资的要求。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金融风暴,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对外出口贸易的内涵与规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产品出口、加工贸易受到抑制,而技术出口“走出去”承包工程,以及直接投资、并购重组、合作贸易的方式不断多样化,向金融机构提出信用支持、海外融资、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保险机构在继续创新完善贸易险、项目险、投资险等产品内涵的同时,需要由“被动跟随”转变为“主动引领”,保险机构需要携手商业银行,创新服务,提高效率,满足与“一带一路”相伴而来的金融服务需求:

创新融资担保保险。为企业海外订单、海外投资承保。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与银行联手推出融资担保,由保险机构搭建融资平台,为企业向银行融资牵线搭桥;为走出去企业降低收汇风险。满足企业贷款需求。

保银携手贸易融资。创办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业务,向银行开具保证合同或保函,通过企业应收账款权益转让,将保险的赔款权益转移至银行。对无法偿还的贷款由保险机构履行偿债义务。帮助中小企业缓解抵押、担保能力不足问题获得融资。

为国内企业推荐项目。发挥风险管理数据与技术优势,开发国别市场为企业推荐项目。提供贸易投资合作国家以及行业风险信息,为企业开展跨境合作提供决策参考。保险机构提供投融资、风险管理一揽子服务,银保双方借助相互优势,从跟着企业“走出去”转变为领着企业“走出去”。

抓住海外投资机遇。2012年以来全球金融处于低息环境,导致欧美金融业估值水平盈利能力明显下降,国家对海外投资监管放松限制,国际市场出现了买断债权、投资公司、控制股份的机会,保险资金看好高回报、低风险、多样化组合,下一步要从直接投资转变与银行合作,组建投资基金、成立投资公司,银保合作要研究建立新型的投融资关系。

三、担当应尽责任 还需各方扶持

保险业要积极作为抢抓机遇,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需要从四个方面的协调联动:首先是在金融行业层面,鼓励银行与保险积极联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无缝连接”服务。探索保险与银行海外市场信息共享、业务互动、机构共建等合作机制,畅通在外企业的投保融资渠道,强化对“走出去”企业服务落地,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形成支持合力。支持具备资本实力、良好商誉的中资保险公司,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劳务输出、承揽工程较为集中的地区,开设营业机构网点,增强境外保险服务规模与实力,逐步形成国际化、区域化经营服务网络。支持中资保险公司拓展保险资金境外运用范围,提升保险资金配置效率。加大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企业装备出口、营运责任的保险保障力度。鼓励引导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新兴产业出口企业投保出口货运险。

其次是通过宏观决策,将保险作为制度性安排,纳入“一带一路”战略与“十三五”总体规划,扩大保险覆盖面。创新机制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将“一带一路”经济带建成全球最重要保险市场,扩大中国保险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对国有保险公司“走出去”放宽盈利考核要求,对保险公司开展国际业务实行税收减免优惠,引导更多国内保险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建设。不但发挥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的重要作用,还要发挥公共管理优势创新公共服务,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保险与银行监管部门联动,加快保险资金投资市场化改革,减少前置审批环节,放宽投资比例限制,丰富投资形式。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与国之间,加强与沿线国家保险业沟通合作,重点在市场准入、监管政策、信息交流方面协调信息共享,既为企业“走出去”营造公正、公平的外部环境,又协助防范国际、区域风险跨行业、跨国境传递。增强中国保险业对沿线国家的行业引领作用,扩大在丝路带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加强与亚洲地区保险监管多双边合作,提升我国保险监管的区域形象。加强“偿二代”(即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在新兴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将保险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更为广大的区域。

再次是在保险行业层面,发挥保险资金融通优势,为重大建设、重点企业、重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大型保险金融集团“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保险企业沟通联系,激发市场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参与格局。分析捕捉市场需求,找准定位和方向,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多样化的保险服务。建设熟悉风险管理、投融资关联、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人才队伍。引导企业客户加速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走出去”质量,提升服务有效性。从境外资源入手开发国别市场,推荐企业参与境外投资或工程承包。改变开拓海外市场依赖当地代理的局面。银保合作开拓市场发挥协同优势,整合双方客户资源,建立信息共享、风险评估、贷后保后管理的协调机制。

猜你喜欢

保险业一带一带一路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