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与浙江机遇
2015-03-26钟国人
钟国人
一、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机遇
中国经济需要关注产能过剩。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但是目前面临的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具体的体现一是产能过剩,这些过剩的产能并不是落后产能,都是符合技术规范、符合环保标准、比较先进的产能。二是工业和投资的速度有所下降,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两点,因为它涉及到实体经济,涉及到整个拉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关键点。这些年高速发展积累了一些矛盾,一些风险,最近也在逐步显现,但我们对中国经济还是充满着信心。
产能合作的市场需求来自全球方方面面。特别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任务,它们急需提升制造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在全球价值链上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这一链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确保经济全球化大潮下的生存发展。目前,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的优势富余产能,装备性价比高,显示了相当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同很多国家形成互补关系。
——国际产能合作实际上顺应了产业发展潮流。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使得一些经济体、工业体系迅速发展,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同时它会带来产业的全球深度调整和重新分工。还有一些经济体抓住这一机遇,补足基础设施的短板,加速建设自身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得到明显改善。
从中国来看,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抓住了这一轮产业分工调整的机会,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又比较丰富的产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不能完全依靠出口消费品来拉动外需,应该从单纯出口消费品转向国际产能和装备合作,更好发展外需,这顺应国际产业发展分工的潮流。
——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无论跟发达国家的结合或者跟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都需要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享利益。中国会非常好地去考虑产能合作国家的需要,考虑它的核心关键,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建设产业集聚区,按照国际惯例、商业原则、企业运作、政府引导方式来实施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要么进行直接投资,要么进行技术合作,同时还可以有其他更丰富的合作方式。
总之,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增进相互合作、增加发展动力的宝贵机遇。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完善全球产业布局,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实现包容性发展。
二、“走出去”成为新常态
“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拓市场、稳增长、促转型上积极作为,到今年上半年,已提前完成了对外投资100亿美元、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00亿美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结合浙江商业发达、产业链齐全的出口大省实际,加强对企业“走出去”的指导与服务,引导企业抱团行动。目前我省已在境外建立6个经贸合作园区(国家级3个: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泰中罗勇工业园和越南龙江工业园;省级3个: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博茨瓦纳经贸合作区),同时建设一批境外资源开发基地、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承揽对外承包工程,探索企业到境外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各类产业园区。
国际产能合作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目前国际产能合作的进展与具体措施,虽然产能合作从提出到现在时间并不长,但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有了良好的开端。石化、钢铁、建材、水泥和有色等行业已成为浙江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
石化行业。主要是浙江恒逸集团投资43.2亿美元在文莱建设800万吨炼油炼化项目,该项目是中国民营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是国内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原料瓶颈,而民营企业在国内开展炼油炼化制芳烃项目在3年前难以获得审批,而且原油进口受到极大限制。近年,投资项目的审批门槛大幅放宽,但是在境内投资炼油炼化制芳烃项目门槛还是很高,且国内民众对炼化PX项目也非常反感,恒逸在文莱投资避开了国内的反对,也符合产油国文莱想把原油产业链向下延伸的意向。
钢铁行业。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核准和备案该行业境外投资项目6个,中方投资19.92亿美元。其中较大的是青山钢铁“走出去”在印度尼西亚建设青山工业园,该项目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和印尼总统在中国—印尼商务协议的签约项目,青山钢铁是中国产量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印尼青山工业园规划用地1200公顷,可扩展空间为5000公顷,现已拥有800公顷,主要配套建设1000MW发电厂,1个6万吨码头,1个简易机场,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生活区。园区总投资约40亿美元,初步规划在园区建成后,镍铁年产量120万吨,不锈钢钢坯年产量20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美元。印尼一期年产30万吨镍铁及2×65MW自备电厂项目于2013年开工建设,今年初竣工投产。印尼二期年产60万吨镍铁及2×150MW的燃煤发电厂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初竣工投产。由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投资建设印尼三期年产镍铁30万吨,100万吨不锈钢连铸坯及配套2×150MW火力发电项目,总投资8.2亿美元,计划于今年开工建设。
建材行业。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核准和备案建材企业境外投资项目4个,中方投资9.25亿美元。主要是由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走出去”投资玻纤生产项目,巨石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玻纤供应商,2012年投资2.23亿美元在埃及建设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技术,是迄今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也是中国在海外自主建设的首条大型玻纤生产线,项目于2014年5月顺利投产,项目二期向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增资1.8亿美元建设年产8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拉丝生产线项目也已启动。同时,巨石集团于2013年投资3.3亿美元在美国建设年产10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今年中国玻纤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2.97亿美元建设年产8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向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增资1.09亿美元建设年产4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
水泥行业。2013年今年上半年,共核准和备案水泥行业企业境外投资项目4个,中方投资6.98亿美元。主要是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投资0.94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合资建设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向香港红狮水泥控股有限公司增资2.2亿美元建设缅甸曼德勒红狮水泥公司6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以及浙江上峰建材投资1亿美元在吉尔吉斯斯坦合资建设28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等。
有色行业。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核准和备案有色行业企业境外投资项目6个,中方投资2.57亿美元。主要包括新湖集团投资1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矿产股权项目,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投资0.4亿美元在刚果(金)投资开展铜钴矿勘探项目等。
不可否认,我们许多企业已经进行了许多成功的跨国并购,在进行了全面的法律评估、资产评估、财务审计,并通过充分谈判和严谨的合同签订,较好的规避了风险。但由于我们“走出去”和对外投资发展历程较短,影响和制约企业提升“走出去”质量,打造高水平跨国公司仍需努力。
——融资难依旧是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面临的最大瓶颈。从国内银行服务能力来看,除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两大政策性银行外,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境外投资贷款业务,海外服务网点偏少,特别是在浙江企业境外投资集中的发展中国家分支机构很少,对境外投资的服务能力偏弱。从政策性担保体系来看,国内缺少类似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日本国际协办银行等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融资担保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虽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类似业务,但是额度较小,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应对境外投资项目风险需求。从“外保内贷”和“外保外贷”支持来看,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实体经营年限短,缺少自己的信用记录,很难在国外得到信贷支持。境外投资形成的土地、房产、股权、设备等资产评估和处置难,国内银行出于风险评估的考虑,一般不接受国外资产作为贷款的抵押。如,浙江恒逸集团投资43.2亿美元在文莱建设800万吨炼油炼化项目因资金投入巨大,项目融资遇到困难,投资和工程进度受制于资金。
——境外投资项目推进受当地政策变化影响。大型境外投资项目在投资之前,都会就当地的法律、财务、人文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但还是不可避免出现环境政策变化,影响企业投资进展的情况。如上峰建材投资1亿美元在吉尔吉斯斯坦合资建设28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由于东道国办事效率较低,建设、设计所需基础资料较难收集,且图纸、施工等都必须符合当地要求,项目进展缓慢。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日本投资建设3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由于2014年九州电力对并网申请关闭了一段时间,该项目设备的变更申请及并网初步设计延后至2015年1月递交,项目进展因此后延。浙江航民科尔纺织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气流纺纱项目,由于美国对劳动环境的安全标准非常高,厂房验收时间长,影响了正式投产的时间。
三、我们投资建设要有新举措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和区位条件、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发达的民营经济和遍布海内外的浙商(侨商)群体,理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现代化浙江提供重要支撑。
——国际商贸物流的重要枢纽。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深水良港、杭州空港、义乌陆港等综合交通优势和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海宁皮革城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市场的优势,加快建设对接“一带一路”的海陆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设立海丝港口国际合作组织,推动“义新欧”等国际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构建国际商贸物流大通道,建设国际大宗商品的中转物流基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采购配货的集散地,努力建成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国际商贸物流枢纽。
——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团队。充分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开放合作水平较高、境外投资合作全国领先、浙商网络资源丰富等优势,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提升,强化现代经贸合作网络,推动浙江优势产品、优势产能、优势服务和优势技术“走出去”,支持省内有实力的大企业积极并购沿线发达国家的先进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资源富集国家的油气、矿产资源、农产品种植加工和远洋渔业等合作开发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力度支持海外“浙商回归”,力争继续走在我国区域与国际开放合作前列。
——跨境电子商务的引领省份。充分发挥浙江电子商务的领先优势,加快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宁波、金华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争取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数据开发、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以及便捷通关等公共服务上有重大突破,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合作领域,鼓励支持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在沿线国家布局线下物流节点、物流基地,加快构建一条沿线国家的“网上丝绸之路”。
既然目标已经确立,下一步我们到底怎么办?大家都知道,作为国际产能合作提法的首次正式亮相,国务院5月份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供了一个提振经济、优化全球经贸合作关系的全新思路。同时,由于很多产能过剩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酝酿了一段时间,改革文件近期陆续出台。国家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当中,哪些行业是允许进入,哪些行业不允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混合?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具体说法。
从国际产能合作的角度,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恢复较弱,投资水平依然很低,且贸易增长水平30年来首次低于全球GDP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FDI)占比也仍然偏低。对于中国而言,产能过剩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我看来,国际产能合作能在很好地解决国内问题的同时,向全球输出资本和技术,推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复苏是一大利好。而如何深化全球合作将是今后一两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要把握“三个是”:
一是推动若干重点优势产业的国际合作。发挥核电产业优势,参与沿线国家核电基地建设。依托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中亚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原材料丰富的优势,开展轻工、纺织、建材等产业投资项目,建立生产加工基地。依托东南亚地区和印度等国铁、铝、铬、锰、镍等矿产资源富集,推动我省钢铁、冶金、有色、化工等行业加大投资,实现初级产品加工的本地化。依托中亚、东盟等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旺盛,支持电力、水泥、玻璃等行业投资,深度开拓当地市场。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双向投资,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金融服务、科技服务、设计创意、养老、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二是支持境外企业集群化布局、抱团发展。支持浙江企业在沿线国家主要节点城市和港口布局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优势产能在境外集群发展。巩固发展我省企业投资设立的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中国龙江经贸合作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等国家级境外园区,提升推进在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文莱、印尼等省级园区和大型投资项目申报成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境外园区与我省优势产业、“两反一保”涉案产业、开发区转型升级做好对接。
三是建设一批“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平台。探索跨国联合、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合作开发机制,支持以色列、新加坡等国与省内开发区合作,依托现有园区,打造一批主体功能突出、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国际合作特色园区,引进一批符合浙江产业转型需要的外资、技术和人才。
从“一带一路”的角度,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12个重点产业,包括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我们要把握“五个要”——
要建立投资合作机制。尽快摸清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需求,争取纳入到国际产能合作框架协议统筹考虑;了解我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争取纳入双边合作机制统筹解决。建立投资合作机制,既包括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也包括企业间的合作机制。
要有投资框架方案。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争取一批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级“十三五”规划、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和国家重大工程包。继续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大项目前期推进力度,强化要素保障,确保列入国家重大工程计划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建立省领导分工联系的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协调难度高、影响面广、带动作用大的重大项目建设。
要有投资项目清单。注重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和进展,适时滚动调整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库,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特别是包括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大项目,明确早期收获项目清单和远期项目清单。按照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机制,建立并动态更新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项目库。
要有投资融资安排。资金对于产能和装备合作至关重要,在推广中国装备、标准、技术“走出去”的项目上给予融资支持。支持和引导企业用好国家金融政策工具,建立我省重点项目与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重点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工作机制。深化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省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设立省基础设施投资引导基金,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社会资本合作,推动设立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基金,与国家政策性基金捆绑使用,为重大项目建设和相关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撑。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省级相关专项资金要对“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给予支持,鼓励以项目为平台开展境外资本市场的融资。
要有投资服务保障。加强对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宣传,激发境内外企业参与建设热情。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探索浙江口岸与国内、沿线国家的节点城市的口岸签订互联互通协议,建成“单一窗口”,推进“一站式”作业,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监管体制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境外投资企业符合条件的境外利润资金、资源性产品等返回省内。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防控机制和工作体系,对风险信息发布、预警、跟踪、处置指导和后期服务等形成长效机制,保障境外企业、项目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