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的国家金融战略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2015-03-26丁振辉
丁振辉
“一带一路”下的国家金融战略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丁振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这两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立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目的是为了打造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多方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推出具有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全面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的进程、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和贸易合作发展的重要作用。落实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既符合我国新常态下国内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也符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域内国家共发展的一致诉求。制定顶层设计、加强互联互通、落实战略规划是保障“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主要探索方向。其中,思索“一带一路”下,金融发展、金融支持对“一带一路”发展的作用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的国家金融战略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密切相关,虽然世界经济增速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并不动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战略立足点并不动摇,实现与域内国家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理念并不动摇。因此,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符合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符合加强亚欧和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需要,“一带一路”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外经济和贸易领域中的宏观经济战略,其中自然包括宏观金融战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明显,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伴生的金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明显滞后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了国际化进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能源价格上涨,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收购油田、矿山等战略性大宗商品,但是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尚不能跟上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从地域看,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方向与企业的国际化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方向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香港、新加坡等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伦敦等欧洲地区的金融中心,以及纽约等地,但是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方向大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资源禀赋相对集中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在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制度环境中,我国的话语权严重缺失,例如在世界银行和IMF组织中,中国的投票权明显低于以GDP和对外贸易衡量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即使是在亚洲开发银行这样的区域内国际金融机构中,中国的话语权也明显低于日本。
第四,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与一般企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更像是国际规则的接受者,在事关商业银行核心监管指标的规则制定上,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毫无话语权,只能根据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等机构的要求而被动调整,缺乏主观能动性。
因此,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化进程。在现有的国际金融框架下,要在此方面进行突破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我国缺少相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人民币并不是国际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缺失,我们亟须破解在这个方面的难题。
尽管“一带一路”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域内国家的经济和贸易合作,但是仍然可以确信地认为,“一带一路”的提出可以说为解决当前我国金融国际化难题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途径。在“一带一路”的宏观框架下,本身即包含了中国金融战略的内容,同时“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国际经济合作也内在要求金融支持力度的提升。具体来说,“一带一路”的国家金融战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或者说“一带一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为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提供机遇和便利化:
第一,跨国贸易引致的资金需求,跨国贸易导致的资金需求对金融机构而言是最为常见的资金需求类型,目前而言也是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融资需求,对于中国本土金融机构逐渐熟悉国外市场,拓展当地品牌影响力有重要作用,是本土金融机构实现国际化的第一步。
第二,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融资需求,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以及为了降低关税、贴近消费市场等一系列目的,国内企业逐渐开始采取在当地直接生产的方式满足不同地区消费需求,为此就产生了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融资需求,跨国投融资需求较一般贸易需求而言,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风险也更高,要考虑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等一系列内容,对本土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的要求更高,更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第三,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外,“一带一路”战略重点之一是希望通过优化域内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部分国家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十分庞大。“一带一路”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国家的资金需求,但是对金融机构的资金筹措能力、市场分析能力、风险应对能力,甚至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维系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金融机构服务国际市场的能力,也是衡量我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四,跨国公司的全球资金业务,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不仅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更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域内国家进行业务扩张,对资金的全球管理产生了新的需求,对金融机构而言,只有很少国际化的商业银行能够满足这类企业的国际化业务,能够成为这类企业的代理行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家商业银行最终的国际化水平,“一带一路”的提出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提供了有力的契机,毕竟中国市场是“一带一路”域内企业最重要的一块市场,与中国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系自然是这些企业的现实选择,但是只有具备一定竞争力的金融机构才能满足上述要求。
第五,参与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与治理,“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与主导下的一种新形式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安排结构,为了解决“一带一路”开发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先后倡议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区域性金融机构,部分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这标明,中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在“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通过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设想的完善,试图以宏观战略实现金融战略,以金融战略反哺宏观战略,其中,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在金融战略实现中唱主角,商业性金融机构也应该充分利用此战略契机,实现境外扩张,加速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
二、“一带一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一)传统信贷业务
传统信贷业务依然是“一带一路”下商业银行国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业务类别。对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咨询、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度远低于国际商业银行,因此其比较优势还较多地集中在传统信贷业务上,因此,商业银行参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传统信贷业务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一带一路”域内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部分国家还是最不发达国家,很多国家面临政局不稳等问题,且容易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冲击,对币值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进入这些国家市场一方面可以跟随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进程,多发放以人民币计价的贷款,同时加大对贷款项目的审核力度,尽量避免在民族、宗教冲突频繁地区,自然环境最弱地区,政局动荡多发地区,以及与我国存在严重纠纷(当前主要表现为领土纠纷,特别是南海岛礁纠纷)地区的建设项目。此外,中资商业银行也可以与当地银行成立合资机构,为当地企业的传统信贷需求发放贷款,在国际化初期阶段,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落后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金融、法律环境相对欠完善,中资商业银行更要审慎地实施本地化经营,寻求当地合作伙伴,可以是当地本土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国际商业银行的当地金融分支机构,实现风险共担。支持国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开发时,应合理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在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重点寻求高收益项目。由于部分地区对资金需求程度高,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溢价,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同时,国内货币市场相对宽松,资本收益率低,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争取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金融租赁业务
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中,金融租赁也首次被确定为我国当前需要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国家对金融租赁业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寄予厚望。可以说,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金融租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第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通路、通航和通商为主要目标,初期将着力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焦点的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信、电站、水利工程项目,此类项目需要大规模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同时,这些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周期较长、收益见效慢,而金融租赁是基础设施建设时经常用到的筹资手段,可以有效解决部分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第二,金融租赁有助于扶持我国优质产能走出国门,特别是高科技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走出去,在支持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作用。金融租赁有望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方式,与其他金融工具相比,金融租赁集融资和融物于一体,在支持商业银行金融走出去的同时也能够支持企业产品的贸易走出去,有效地在国外专业设备使用者和国内专业设备生产者之间搭建桥梁。第三,在前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下,国内商业银行可以继续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未来经济成长,例如:港口设施建设完成后,航运公司可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租赁大型船舶;机场建设完成后,航空公司可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租赁航空飞行设备;铁路网线建设完成后,铁路公司可与国内商业银行合作租赁列车组。只有在前期良好的金融租赁合作关系下,后续金融租赁合作才能进一步完成。为此,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充分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将金融租赁合作的焦点更多地放在自身较为熟悉,产业链条长,对国内设备有较强带动力的产业上,例如铁路基础设施,提供铁路建设专用设备、火车站台建筑专用设备、列车组及动力牵引系统等一条龙服务。
(三)金融创新业务
“一带一路”本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世界经济格局跌宕起伏的背景下,着眼国内、立足长远提出的一项创新性、建设性战略规划。因此,“一带一路”下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业务势必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一,要拓宽金融服务的领域,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商业银行面临外部不确定性挑战更多,因此应该更加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机构网点、金融产品、科技平台、人才服务等方面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通过提供股权融资、质押贷款、进出口贸易信贷、金融租赁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优化产品结构,在支持国内优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加强境外资金和产能合作。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国家、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开展跨境结算、交易、信息服务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构建综合化、立体式的金融服务体系。第二,要加大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积极探索以境外资产、股权、债权等为抵押标的的贷款服务和并购贷款服务,支持境内优质企业在境外募集发行资金,创新债权发行品种和规模,优化债权发行的要素组合方式。积极推广境外PPP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为重大项目、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合理优价的融资便利。积极探索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增加中长期的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汇率保险等险种,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第三,创新金融服务的产品,在强化项目信贷、境外投资、短期融资等传统金融产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境并购与重组贷款,跨境贸易金融租赁、跨境资产组合等新的金融产品服务。提高银团贷款等批发类贷款业务的比重,加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本外币兑换、汇率结算等领域的合作,推广更加便捷高效的支付工具,提升境外金融服务水平。利用境内外市场盈利模式的差异,培育健全的跨地区、跨币种、跨领域金融服务产品。
(四)金融同业业务
在“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商业银行应该在自身业务发展中服从国家宏观金融战略的大局。商业银行应该加大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加强对沿线国家和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与这些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风险分散和利益共享,同时积极申请人民币清算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此项业务也是我国金融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最具优势的业务品种之一。因此,商业银行要以跨境人民币业务准入为契机,加快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种类、范围和地域,完善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推进境内和境外业务联动,为境外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