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的金融服务
2015-12-23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一带一路”下的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中国银行业正全面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并已取得明显成效。未来,为了更有效地满足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中资银行应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全球网络布局,促进金融资本服务产业资本“走出去”。
一、中资企业“走出去”现状
自“十五计划”中首次将以对外投资合作为内涵和基础的“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优秀企业抓住难得的窗口期,加快了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并稳步增长,且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海外投资者。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在全球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位居第8。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吸引外资仅差53.8亿美元,双向投资首次接近平衡。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实现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升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放眼海外,我国资本“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增长速度快,但存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自2003年中国发布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以来,连续12年实现增长,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2002年的45.6倍,2002-2014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7.5%。这推动对外投资存量实现了较快积累,2014年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位居世界第8位。但同时,由于起步较晚,存量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1.5%,英国的46%,德国的46%,日本的61%。
2.“走出去”目的地分布广泛,投资地域高度集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速显著快于其他地区。截至2014年底,中国1.85万家境内投资者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3万家,分布在全球186个国家(地区),覆盖率达79.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高度集中,2014年底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的国家地区存量占总量的近90%。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方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集中的地区,投资额分别达到6009.7亿美元和1061.1亿美元,占比分别达到68.1%和12%,集中了对外投资存量的80.1%。对外投资流量的情况,从地区分布来看,对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对其他国家地区的增长速度。根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1-9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66.2%,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泰国等。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7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3059份,新签合同额591.1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2.9%,同比增长24.9%;完成营业额440.2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3.7%,同比增长5.0%。
3.投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第三产业投资流量、存量均超七成。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按三次产业划分,投资流量占比分别为1.3%、25.3%和73.4%;2014年底三次产业存量占比分别为1%、24%和75%。投资存量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的行业有4个,依次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上述4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6867.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7.8%。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强烈诉求相对应,中资基建企业成为进入沿线国家的急先锋。以笔者调研的巴基斯坦、泰国和新加坡为例,中国电建、中兴通讯、中国建筑等大型企业在巴基斯坦、泰国都已有置分支机构。此外,由于巴基斯坦、泰国的人力成本低廉,与很多国家的贸易条件优于中国,而且巴基斯坦人口近2亿,拥有较大的国内消费市场,这些有利因素吸引了包括海尔、TCL在内的中资制造业企业在当地投资设厂,进入泰国的制造类中资企业在所有中资企业中的占比已超过50%(见表1),而随着中巴工业园的开发,进入巴基斯坦的制造业中资企业数量也有望继续增加。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进入的中资企业行业分布特色明显更为多元化,除了通讯、建筑、能源、运输等传统“走出去”行业外,包括传媒、金融、法律、会计、教育、餐饮、旅游、商贸等诸多服务类企业均已在此设有分支机构,这些高附加值的金融及商务服务类企业在所有中资企业中的占比近40%。同时,由于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交通枢纽,进驻的海运、空运中资企业的数量也明显多于其他两国。但总体来看,中资企业“走出去”的类别分布仍相对狭窄,尤其缺乏为上述“硬企业”提供“软服务”的咨询、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中资企业。
4.对外直接投资的经营主体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营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占比从 2007年的 19.7%下降到2014年的6.7%;同期有限责任公司的占比则从43.5%上升到67.2%。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是有明显比较优势并成功转化为竞争优势行业的民营企业,如家电、轻纺以及质量价格比有明显优势的机电产品等;二是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需求旺盛的行业,如油气、矿产、木材及纸浆等;三是具有一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龙头民营企业,如华为、联想、TCL等;四是从事贸易、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分销和售后服务、资讯和咨询等服务型民营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实现跨境服务的“商业存在”。
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中资企业结构还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市场经济越活跃地区中资民营企业的占比就更高。再以巴基斯坦、泰国和新加坡为例,巴基斯坦由于市场风险高、属于早期开发阶段,基建、能源类的国有企业占比90%以上,民营企业主要是华为、中兴等少数大型企业,且已深耕当地市场十年以上。而新加坡和泰国的民营企业这几年明显增多,特别是泰国,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进入。总体来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驻沿线国家的企业类型趋向多元化,更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关注这些海外市场,尤其是自“中巴经济走廊”推出以来,国内企业对巴基斯坦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此外,中资企业进驻的形式也趋向灵活,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独资,以降低投资风险。比如由三峡集团发起成立的面向南亚市场的电力投资平台——三峡南亚公司,在股东构成上引入了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丝路基金,通过引入多边国际机构,不仅扩充了资金实力,而且有助于引入国际标准并增加投资的安全性。
表1 三地中资企业行业分布
5.企业海外并购成效显著。2014年我国大型对外投资并购项目投资领域呈现多元趋势。能源矿产资源领域继续成为投资热点,五矿资源等企业联营体以58.5亿美元收购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国家电网公司以21.01亿欧元(折合25.4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35%股权。制造业领域并购活跃,联想集团以29.1亿美元收购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移动手机业务;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10.9亿美元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14.1%股权。农业领域跨国并购取得突破,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并购新加坡来宝农业公司和以12.9亿美元并购荷兰尼德拉公司,成为迄今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两个项目。
二、“走出去”企业的主要金融服务需求
1.对开发性金融支持有着迫切需求。亚洲开发银行预测,未来8到10年,亚洲每年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世界银行的测算是8000亿美元。目前,各类多边国际金融机构虽然也在持续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见表2),比如世行和亚行每年在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总和约为300亿美元左右,各国能够自筹的资金只有2000亿-3000亿美元左右,但整体而言,资金缺口巨大。
同时,由于能源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均存在投融资期限较长、未来收益不确定、资金需求量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对先期的开发性融资支持有着巨大需求,尤其是在主权担保不足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国际多边机构的合作创新来形成成本可接受的融资方案是“走出去”中资企业最迫切的需求。
2.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企业“走出去”将对综合跨境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走出去”方式转型升级带来大量新业务潜力,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体系普遍不尽完善,“走出去”企业亟待金融企业能提供更丰富的金融风险对冲服务;二是“走出去”企业境外长期经营亦将促使本地化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并促使金融服务需求重点从贸易相关向跨境投融资、财务顾问、投资银行、金融交易、资产管理等多元化需求快速延伸;三是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被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也有望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井喷式”增长。因此,企业亟待中资银行从传统商业银行走向真正的全球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并不断创新、细化面向全球服务的金融产品体系。
表2 现有多边金融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建投资概况
3.需要银行提供更多源头性、延伸性服务。部分中资企业仍处于“走出去”的早期摸索阶段,对海外市场及国际通行规则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目标市场的法律、税收、文化等往往认识不足,在我国配套“软支持”未能同步“走出去”的现实情况下,这些企业往往希望从金融机构获得除狭义金融以外更广泛的咨询、信息服务,尤其希望银行能发挥信息优势,为中资企业提供更多源头性服务,挖掘更多市场需求和商业机会。目前,部分大型中资银行虽然已在海外实现广布点,但集团资源整合和产品协同营销仍不理想,机构之间的块块协同和产品线之间的条条联动机制还不够有效,各机构各自为战居多,产品之间的合作大多出于自发。在“走出去”过程中,此类问题就更为突出,例如“走出去”营销缺乏全行统筹和立体协同,导致营销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营销效果却欠佳;集团政策的集成化和一体化还不到位,在向海外机构落实过程中存在传导不到位的问题,容易形成内外政策割裂。这些问题都凸显了国际化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对集团全球一体化管理要求的同步提高,而中资银行还在逐步适应和摸索之中。
课题组成员:樊志刚、马素红、王婕、郭可为、吕振艳
执笔人:王婕
链接
中国工商银行服务“一带一路”的现状及下一步方向
作为国内最大、全球网络覆盖最广的中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既是工商银行自身的发展机遇,也是工商银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2015年初,工商银行成立了“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布局“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第一,工商银行已经构建了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度重合的境内外经营网络布局,在沿线18个国家拥有120家分支机构,金融服务能够全面辐射到“一带一路”规划区域。其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工商银行在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设立了机构,服务亚欧非的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合作区域的东盟地区,工商银行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拥有61家分支机构,并且在新加坡和泰国获得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是东盟地区服务能力最强的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内,工商银行在东南沿海、西南和中西部拥有近20家一级分行以及数量众多的二、三级分支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工商银行还将争取把境外机构覆盖国家和地区从目前的42个增加到50个左右,新增机构将重点布局在“一带一路”的空白区域,加快在重点区域延伸二、三级网络,形成强大的联动服务基础,进一步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
第二,提供大量信贷资金支持和全面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走”得更快。项目融资方面,截至2015年6月末,工商银行为支持企业“走出去”提供的融资中,仅支持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融资就已超过2000亿美元,融资余额约1100亿美元。工行现在储备的“走出去”项目有286个,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储备项目139个,总投资额合计近2000亿美元,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项目储备在“一带一路”上。这些项目涉及电力、交通、油气、矿产、电信、机械、园区建设、农业等行业,基本实现了对“走出去”重点行业的全面覆盖。同时,工商银行已经构建起了涵盖存贷款、结算、贸易金融、资产管理、资产托管、投资银行、私人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的多元化“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能够抓住战略性大项目带来的业务机会,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强大的全球服务支持。2015年4月20日,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伊斯兰堡分别与巴基斯坦当地4家项目业主签署了能源电力项目融资协议,协议金额总计达到43亿美元。此前,工行于2月15日完成签约的萨察尔风电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第一个新能源贷款项目。在这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工行驻巴基斯坦机构根据项目业主的融资需求提供了配套融资,为高效完成签约创造了条件。
第三,提供海外市场信息和本地化服务,帮助企业走得更“准”。在全球政治、经济、行业、法律以及国别风险等领域,工商银行都有较强的研究实力,拥有强大的全球信息资讯平台,设有专门的国别风险研究团队、全球经济研究团队和行业研究中心,每年都定期向数百家企业发布相关研究信息,帮助让企业更为及时、全面地了解全球市场动向,并降低获信成本。在本地化服务方面,工商银行也填补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大量空白,首家获准在英国设立分行,首家获准在墨西哥营业,也是首个在新西兰、科威特两国开展业务的中资银行。截至2015年6月,工商银行境外网络已经覆盖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达到339家,并通过参股标准银行集团间接覆盖非洲20个国家,是全球网络覆盖最广的中资金融机构。
第四,为企业牵线搭桥,挖掘潜在投资机会,帮助企业走得更“远”。近几年,工商银行多次组织国内企业家到世界各地访问,在为中外企业牵线搭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在曼谷成功组织了中泰企业家论坛,国内近50名企业高管和泰国总理在内的政府高层及当地企业家、银行家等200多名嘉宾参加了论坛,最后达成了十余项实质性合作协议。2014年,与亚布力论坛合作,协助国内知名民营企业进入欧美拓展市场,也有若干合作项目达成意向。此外,和巴基斯坦最大的哈比银行联合在巴基斯坦发起中巴工业园项目,通过提供“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服务,协助纺织、钢铁、水泥等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设立产业园区,目前也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第五,为企业量身定制“走出去”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走得更“好”。以跨境金融为支柱,配套高端财务顾问、股权融资等投行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投融资结构设计、市场信息咨询等多元化需求。以交易金融为基础,通过远期结售汇、利率掉期、货币互换等金融市场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对汇率和利率等风险管理需求。以资产金融为平台,通过全球现金管理、境外资产管理等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全球资金的安全便捷调配、境外资产的保值增值等需求。以租赁金融为桥梁,帮助境外业务“以租代购”,在国产飞机、高铁机车、核电设备等高端装备出口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