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价值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2015-03-26王默李臣玲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王默,李臣玲(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民间信仰价值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王默,李臣玲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长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并广泛影响着人们生活。对民间信仰的价值,历来都存在着褒贬不一的两面性认识。因此,我们需要以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从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新的解读,重构现代社会中民间信仰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信仰;传统文化;文化价值;文化功能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拥有广泛而庞大的信众群体,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民间信仰作为信仰文化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却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到批判和抵制,同时它也代表着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而受到官方文化的打击和排斥,但这并不能抹煞民间信仰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不存在着信仰文化的身影,既反映了少数民族人们的世界观、宇宙观,也约束着他们的日常行为。近些年来,民间信仰在经历了漫长蛰伏之后,得到了空前的复兴,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和价值。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民间信仰进行社会文化研究,理性看待、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价值,并善于发挥民间信仰的积极作用,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一、原始崇拜的生态伦理价值
(一)万物有灵的自然观
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对由感官直接感觉到的自然力、自然现象及自然物的崇拜,这种自然崇拜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出现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同时最为普遍的信仰形式。自然崇拜作为最原初的信仰崇拜,它基于早期人类朴素的万物有灵观而出现,并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民间的原始信仰中,原始崇拜的对象包罗万象,山河湖泊、日月星辰、树木石火、电闪雷鸣都属于崇拜的范畴,充分体现了“万物有灵”的信仰观。在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动植物、山水、土地都是有灵性的,有鬼神主宰的,不可妄自取获。人们需要获取物品时,必须举行特定的仪式,用以补偿神灵,希冀得到宽恕。例如土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中对神山和圣水的崇拜尤为突出,神山和圣水是不可侵犯的。人们在生活中不能破坏神山的植被,山神掌管着村庄的兴盛与安定。同时也不能丢弃垃圾污染圣水,否则整村都会将受到惩罚。每年各个村庄都会组织转山活动,通过对山神的祭祀来祈求来年的祥和安康。
(二)“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套关于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和谐共处、互动共生的和谐生态伦理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棘手难题。人与自然始终都是高度关联,相互作用的共同体。这套讲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生态观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生产生活方式、制度建设、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来制约和维持着这种平衡。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人崇拜以及种种禁忌,大多体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从而调适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神的信仰和对动植物的崇拜,一方面保证了植被和水源的安全,提高了居住环境的绿化面积,有效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以及对生态环境索取适可而止的态度。“(民间信仰)它在客观上的的确确调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及时恢复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许这种古老的智慧真的会成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的途径,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1]只有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即人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拥有安全栖息的土壤,才能使社会更好的持续发展。民族地区长期维持和保护脆弱的生态平衡,正是得力于民间信仰所树立的爱护自然环境生态观和敬畏生命的“天人合一”的道德观。
二、民间信仰的文化价值
美国人类学家芮斐德提出文化的“大传统”和“小传统”这一概念,用以说明复杂文明中存在两个不同层次的文化传统。所谓大传统一般指代表上层士绅、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而小传统则指作为俗民文化,特别是乡民社会的生活文化,民间信仰即是典型的小传统文化。大小传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都是构成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时不应区别对待。民间信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信仰文化是所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信仰逻辑和行为模式构成,通过这些信仰和行为,人们试图控制本来超出他们控制范围的宇宙某一领域。[2]人类文化史上每个时代、每个重要阶段,都是伴同宗教而开始的。后来成为人类自我活动的对象,即成为文化之事的一切对象,当初都是宗教的对象。[3]
(一)具有稳定结构的文化传承
民间信仰不同于死板的被记载的文化,它是具有生命的、不断演绎的文化。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展演于每个生活场景中,通过祭祀、仪式等活动,来体现信仰文化的具体内容。而每一次的信仰活动,都是对民间信仰的一次完整诠释和传承。民间大多数禁忌文化和信仰仪式都没有书面记载,人们都是靠口耳相传、家族世代传承来保持信仰文化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发展传承的。民间信仰具有一种稳定的文化结构,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从人们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力和作用。民间信仰的存在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生存空间,在保存信仰本身特点的同时,丰富了民间社会的民俗文化。信仰中蕴含着一种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感恩,对仁义礼智信的追求,以及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的目标和理念。这种稳定的文化结构,使得民间信仰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洪流之后,仍然具备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同时我国传统民间信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不仅包涵儒释道思想文化,还汇集了地方文化中文学艺术等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当代民间信仰的复兴,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出现的。
民间通过对祖先的崇拜和祭祀,一方面表达对祖先的思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形式,追溯家族的历史记忆,使血脉和家族文化得以永久延续。由于对鬼神的忌惮,人们总是会绕开禁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虽然这种行为起初只是对鬼神的惧怕,但是却在客观上形成了人类文化中特殊的一部分。人类在自身行为时,行为准则、规范都被这种文化所束缚和引导。民间信仰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并不乏将神话传说人物以及历史上有过丰功伟绩的人作为超自然力的人物加以崇拜。民间对二郎神、关公、八仙、妈祖等神灵的崇拜,已经从单纯的偶像崇拜转化为一种文化的教化。这些杰出人物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以无形的威严约束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这正是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俗文化,对文化内在核心精神的追求。民间信仰的这一稳定的文化结构,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来传递文化和思想,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的关怀。
(二)民间信仰与文化边界
民间信仰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每一个地方神灵的崇拜,都代表着各自的生存境遇、习俗习惯、思维方式、文化差异和价值观。不同民族的民间信仰一方面呈现出各民族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精髓。以此为依据,各民族间可以准确区别于彼此,同时形成稳定的内部团结。
民间信仰长期依附于主流文化,却又用最朴素的方式来慰藉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种实用性的信仰形态,使民间信仰具有强烈的地缘性,成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边界。民间信仰的神灵作为家庭或地方的保护者,其能力范围是划定的,一旦超出界限就会失去灵力,这也是民间信仰具有地缘性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也有部分民间信仰的神灵往往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民族或某一特定区域,也并非某一民族文化的全部,但是各民族总会主动标示区别以彰显其特色,将民间信仰与族群文化关联起来,通过对信仰文化的认识形成对某一民族民族文化的固有印象。这种为了彰显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刻意铸造的文化壁垒,形成了各自文化的边界。不同的文化因为边界的存在,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民族认同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展示着自身与众不同的文化和精神。
三.民间信仰的社会价值
(一)文化教育与道德教化
民间信仰在其发挥社会功能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就是教育。例如在对生命礼仪这一重要过渡仪式上,通过民间信仰所提供的场域、仪式仪轨,来确保这种信仰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教导中代代传承。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成为人生经历各种不同阶段角色转换的必经之旅。又如农耕民族都有一套关于祈祷获得丰收的固定信仰仪式,这类仪式的仪轨通常强调固定的必要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在仪式进行的过程中必须遵照严格的规定来执行每一步的仪轨。以上这些信仰形式的出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信仰者,对普通民众具有代际相传的教化作用,对促进个体社会化以及维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4]同时,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说也是保存群体性地方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另一个教育层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间信仰在传播过程中总是渗透着对于道德伦理的价值观念,其中大多数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能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宗教,是一种复杂混合体。它虽然不像正统的制度化宗教一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但却在发展过程中将佛教的轮回转世、道教的因果报应、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观加以转化利用。使之较正统宗教而言,更加通俗易懂,能为社会中下层百姓所接受,也更加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传播和发展。民间信仰中的崇拜和禁忌,规范和约束着日常行为,将日常行为中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作了明确的划分。对于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容易出现的道德滑坡、人心失信等问题适时的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同时也使得信众在内心得到疏解和救赎,成为维持社会稳定的辅助性工具。
(二)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
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认为社会控制是指对人的动物性的控制,限制人们做出不利于社会的行为。为了防止社会问题的大量出现,必须使用社会控制机制来约束个人或集体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秩序。[5]宗教和信仰都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是达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必要措施。社会控制可以是内化的,这种内化是植入个体或群体内部的,依靠个人的羞耻感、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畏忌来加以震慑。这种内化控制可以是自己加给自己的控制,也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强制施加到个体身上。民间信仰就是依靠自身制定的一套行为准则,约束和控制着乡土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这种控制深入人心,时刻关照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其性质上是纯粹利用信仰文化作为控制力的。
民间社会有一套属于自我的认知方式和知识体系,面对外部存在的社会秩序以外,还存在一种通过自身逻辑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民间信仰在中国社会中只是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其一旦被赋予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使命,便被寄予了更丰富的社会意义。民间信仰中的神灵多数是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和地方人物,无论过去有多少丰功伟绩,在对其崇拜中,都体现出信众内心的美好愿望,令其扮演着维护公平和正义的角色。历史上长期的封建集权统治,并未能完全实现对最基层乡土社会进行有效管制,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国家和官府对这一层级的直接统治范围和力度有限。对社会秩序缺乏国家机器的有效管理,民间信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维系乡村社会秩序上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在一些人口稠密,宗族林立的村落中,民间信仰在规范道德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等问题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法律法规有限的限定范围之外,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成为了维护社会动态有序平衡状态的力量。这些神灵虽然有时不一定为正统所承认,但对于社会底层百姓而言,却维持着其家庭成员间,邻里亲戚间、社会群体间的团结有序。
四、民间信仰的历史价值
(一)从信仰文化展演中国社会发展史
民间信仰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几乎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部过程,不仅是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展演,也从不同的视角呈现出中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民间信仰是集体行动的产物,以定期的集体活动为团结,作为个体成员必须遵守集体共同的守则。而民间信仰产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产物。它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其表现形式也是以传承为主,是一种集体的文化。表面看来,民间信仰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甚至有些时候显得落后且不合时宜。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史,其内涵与外延都伴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无论是信仰功能、信仰仪式、信仰逻辑,都发生着极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在历史洪流的夹缝中通过主动改变,顺应时代的需求而完成的。而这些改变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基于不同时代和环境,文化的进步和需求的变迁。
在大传统宗教中,对于儒释道的区分非常清晰,但是在小传统的民间信仰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三教与民俗合一的信仰文化。这种深层次需求的一致性,让大小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成为可能。无论佛教还是道教,他们都从已有的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体系中吸收营养。相较于强调大传统文化的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而言,底层的小传统文化更具传播性,而其功利性也利于其被民众所接受,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挥作用。佛道二教在争取信众人数的同时,被迫不断世俗化、平民化,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了民间信仰的内容,并加以改造。反之,民间信仰作为底层文化,也一直寻求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取得正统性,主动将主流文化及佛道教的轮回观和多神崇拜融合在自身中。这种相互渗透和补充,凝聚着人们对过去、今日乃至未来的认识,造就了今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社会的信仰文化形态。它们是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世代相传的文化,也是顺应时代具体条件下的再创造。社会历史总是伴随人类生活不断延续,民间信仰研究为中国社会史的理解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角度。因此李亦园先生认为“在思考中国文化的前瞻意义时,实在不应该对民间文化传统完全忽略,而似更应该放弃从前对它不屑一顾且认为是迷信的态度,认真给予某种程度的考量,才是一种合宜的立场”。[6]
民间信仰产生于人类社会之处,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了解民间信仰文化,能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史,了解现实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民间信仰以直观、完整的形式,记载着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内部规律。通过对民间信仰的解析,去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早已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将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不断传承给后代子孙,将自身文化延续和保存下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了本民族的历史。通过信仰仪式和民俗活动的展示,强化民族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许多人类对于世间万物的认识,都体现在民俗事项中,对应着原始社会的思维方式。作为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通过对这一特殊的文化加以分析和解读,可以探究隐藏于信仰文化背后,民族社会的文化史,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和历史发展的。
(二)从民间信仰关照传统国家与社会关系
社会群体的行为无法离开特定时代,同时特定时代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离不开群体的动力。[7]研究民间信仰,就不能不提及国家与信仰之间的关系。许多事实表明,国家的政策、对民间信仰的态度,都对民间信仰的兴盛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乡村宗教的等级制度、联系网络、信仰、教义及仪式是构成权力的文化网络的重要因素。[8]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民众参加正统宗教活动、祭祀诸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参与信仰活动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功利目的,而官员祭祀则除功利性外也是封建官吏的一项职责。杜赞奇认为“宗教意识在将中国乡村纳入儒教政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央集权和儒家思想在整个社会中起着凝聚力的作用”。[8]在神灵祭祀中必须分清正祀、杂祀和淫祀,民间信仰中大部分崇拜都被归于“淫祀”的范畴。尽管国家可以通过禁毁和赐封来实现对民间神灵的掌控,也可以通过对地方士绅的笼络,将官方意识形态灌输于民间,但“国家”与“民间社会”的二元对立的形态还是持续存在。[9]
解决这种二元对立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统治阶级所关心的问题,“淫祀”的存在对其政治的稳定性带来潜在的风险。专制君主始终希望通过各种手段约束民间社会的行为。所以打击毁灭民间淫祀,就成为维护统治的必然选择。为了逃避这种打击,淫祀只能谋求被正统所认可,栖身于正统宗教的保护范围内。这种存在有时也被默许,甚至地方官员也入乡随俗,对其采取默认的态度。国家利用民间社会的信仰来控制民众思想和行为,从而稳定了社会维护了自身统治;民间社会也利用国家的神权来为民间祭祀取得正统性,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政权提出诉求。民间社会正祀、淫祀混杂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中民间信仰活动的主体。国家与社会,从对立到和谐,相互利用保护,相互妥协,温和互动,以非暴力的形式完成了社会秩序的重构。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这种的变迁,主要是围绕国家力量完成的。国家力量主导着民间信仰生存的空间,而民间信仰的不断变化也影响着传统社会的文化与秩序。
五、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价值
我国各民族都有着优秀文化传统,民间信仰文化涵盖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容。深入研究民间信仰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不难看出其对民族文化影响至深,对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民族认同都有深层次影响。甚至对维系民族文化血脉、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传统文化中官方正统文化的影响,民间信仰的功能和价值,并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公正的看待。
无可否认,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民间信仰文化确实存在消极的、阻碍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面。应当对民间信仰中具有迷信思想的内容予以否定和
批判,将宣扬迷信和危害社会安定
的信仰要认清之后加以剔除。从根源上防止其毒害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另一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民间信仰也满足了民众的某些需求,使其内心得到安宁平和,维系了社会秩序平衡。我们应该区别对待民间信仰这种两面性,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
在民间信仰复兴的今天,更应该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价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构民间信仰在新时期的新形态。对民间信仰中蕴含传统文化精华的部分,是适应现代社会的,也是与当代社会伦理价值相一致的。这些资料需要被收集整理加以保护,使其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他们对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积极的作用。而对信仰文化中封建迷信的成分加以引导和管理,以免产生消极作用。以期通过政府和信仰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积极引导。解决客观存在于现代社会的民间信仰功能与价值的二重性问题的同时,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艳.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生态伦理意识的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2013.7.
[2]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92.
[3](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十版[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416.
[4]林国平.民间宗教的复兴与当代社会[J].世界宗教研究,2009.4.
[5](美)E·A·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6.
[6]李亦园.人类的视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161.
[7]王铭铭,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8](美)杜赞奇.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19.
[9]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365-369.
责任编辑:王飞霞
作者简介:王默(1988-),女,汉族,山西长治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文化、民间信仰研究;李臣玲(1974-),女,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社会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藏区公共物品供给与基层政府执政能力研究”(项目编号: 15AMZ005);“中国藏区社会治理与社会稳定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14AMZ004)。
收稿日期:2015-07-13
文章编号:1004-941(2015)05-0050-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