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功能训练研究
2015-03-26杨文军
杨文军
1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
功能性力量训练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盛行的力量训练方式,功能性力量训练来源于理疗和康复领域。Gary首次提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指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通过对人体不同动作的分析,寻找薄弱环节,从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功能性训练包括涉及运动链中每一个关节和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动作。美国运动委员会指出功能性训练是训练动作的活动,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系统训练。Michael认为功能性训练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
2 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作用
2.1 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专项技术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参与运动肌肉之间的协同工作水平和对高速运动中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有强有力的核心力量作保证,躯干能得到稳固的支持,四肢的应力也能随之减小,由此肢体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更加协调的技术动作,加快力量的传递,整体上提高运动效率[1]。皮划艇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对水的驾驭能力,运动员躯干以及船体的稳定是划船技术动作能否协调用力的关键,如此才能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
2.2 稳定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人体的大多数运动都是多关节和多肌群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这个整体运动中如何将不同关节肌群的收缩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条件,核心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2]。尽管骨盆、髓关节和躯干部位的肌肉并不像四肢肌肉那样,直接完成人体的运动,但它们稳定性的收缩可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创建支点,提高四肢肌肉的收缩力量。核心区域就像是承上启下的枢纽与桥梁,该环节的稳定性,不但影响四肢动作用力的支点是否牢固,还控制着全身动作的正确与否。
2.3 预防动作中的损伤
皮划艇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这大大的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比如下背痛、腹部扭伤、骨盆倾斜等等,这些损伤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2.4 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性
根据物理学关于转动力矩在封闭的个体中保持恒定的原理,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下肢产生一个向前的转动力矩,其它部位必然产生一个相反的转动力矩,这样才能达到平衡。此异侧上下肢的配合就能保持这样的平衡。而在这个过程中,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理,评价皮划艇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好坏,不仅仅是划桨技术动作的外型和用力的大小,更要看运动员的划桨技术效果,即船体的运行速度。许多皮划艇运动员在平稳的测功仪上表现出非常高的技术水准和力量水平,但在实际比赛中,船体运行的速度并不快,原因之一是作用于桨叶上的力量并未形成对船体的向前推进力,而是为了控制船体的平衡,在划桨的技术成分上有部分力量则成了“平衡桨”的动力。
3 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法
3.1 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
此类练习适用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初始阶段,目的在于使运动员深刻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体[3]。如:平板支撑,用肘关节和前臂着地,双腿伸直成俯卧撑动作姿势,躯干成一直线。动作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姿势,身体不能有上下移动。刚开始训练为20sX3,通过几周的训练之后可以维持在1minX3的时候,动作难度可以上升,上升为双臂单腿支撑,达到指定的计划目标,可以进一步增加难度。
3.2 运用器械进行的练习
这类练习是在徒手的基础上加上负重进行练习,目的是对肌肉群加大负荷练习,发展肌肉的力量。通过肌电研究我们发现,皮艇为左右对称性运动,皮艇上肢的运动方式和幅度远多于下肢。故上肢肌主要是肩带肌和上臂的肌肉做功比率居第一位,如拉桨时的后三角肌后部、肱三头肌和冈下肌、背阔肌等,回桨时动用的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和肱二头肌等。躯干回旋和维持姿势的肌肉做功比率居第二位,如躯干回旋肌、腹外斜肌、竖脊肌。下肢主要屈伸、蹬伸的肌肉居第三位,如胫骨前肌和肱二头肌、骨直肌等。只有这些肌肉群协调做功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3.2.1 负重背起与伸臂负重仰卧起坐
方法1:趴在垫子上,双手放置在头后并有一定的重物,双脚在背后并拢夹紧,上体迅速向后背起,依次反复练习。一般可采用50-60次每组,安排5组。练习的目的:发展背肌肌群。
方法2:轴手臂和上体快速起来,也可以上体悬空练习。练习的目的:发展腹部肌肉、肩带肌肉群和背肌肌群。
3.2.2 瑞士球
手撑地,脚背和小腿放在瑞士球上,腰腹肌突然发力,让身体成弓形,在此瞬间,足尖点球,上体几乎和地面垂直,然后还原。练习的目的:提高腰背肌肉的爆发力。
4 小结
在竞技皮划艇项目中,核心部位的稳定性是不容忽视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是皮划艇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5]。皮划艇的影响因素以不稳定居多,通过有针对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大肌群工作的力量、稳定性及协调性,还可以激活更多体内小肌群参与工作,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群参与运动。因此,将功能性力量训练由规划纳入常年训练计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训练水平,还可以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1]刘 宇.竞技能力的全面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郭广越.传统力量训练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比较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4]朱顺强.竞技运动中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训练理念及作用机制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