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组织方式的研究
2015-03-26孙习军
孙习军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组织方式的研究
孙习军
研究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组织方式,提出市县区农民运动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陷式”,揭示运动会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为农民运动会组织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管理组织建议。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组织方式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是我国特有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重要体育赛事。目前市县区农民运会的项目设置存在“时空”的局限性。最为突出的是对“农民”身份的质疑、赛事性质的演变、项目设置的竞技性、赛事组织管理方式的思考等存在十分激烈的差异性[1]。但系统研究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文献较少。鉴于此,通过对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组织方式存在的“陷式”进行深入解析,提出有利于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组织方式优化的对策,为相关组织部门提供管理建议。
1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社会“应然”
1.1文化性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主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目的是繁荣农民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市县区农民运动会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举办农民运动会,展示其体育文化魅力,引发广大农民的共鸣,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关心体育文化、参与体育文化、享受体育文化。在广泛的参与中感受乡土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多方面挖掘体育人才,发挥特长,打好班底[2]。市县区农民运动会同样也促进着我国竞技体育的文化发展。
1.2政治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三五”期间党和国家的重要建设任务[3]。市县区农民运动会能够在一定范畴内,以精彩的特色竞赛项目和丰富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各种现代信息与媒体传输为桥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从而增强农民对社会的认同感、参与社会的团结感、与社会融合的归属感。这是市县区农民运动会政治价值的重要体现。
1.3继承性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所设置的各类特色项目普遍来源于农民的生产劳动之中,与农民的现实生产劳动非常贴近,很多竞赛项目就是农民生产劳动场景的展示,是对农民的勤劳、勇敢、执着、体能与智慧的传承[3]。市县区农民运动会运会所开设的“100m推轮胎赛跑”、“30m搬重物赛跑”、“80m搬挑粮食赛跑”、“60m 5人抗洪”等项目,都是从“负重”式的生产劳动方式变为运动竞赛方式;“60m插秧赛”项目直接反映农民插秧的速率,充分突显出农民劳动技术动作的传承性。但是,很多从农村田间生产劳动中所传承的各种技术动作,还不能作为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竞技项目,要通过教练员和运动员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技术动作更有利于成为竞赛的项目,更有利于创造好的比赛成绩。
1.4经济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文化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举办市县区农民运动会对于推动区域性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特殊的功能。市县区农民运动会能够促进地方与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乡镇体育产业群体,快速开拓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生成体育企业,并为我国地方体育赛事开发的市场化提供有益的经验。这就从经济的角度上大大增加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潜在效益[4]。
2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社会“缺陷”
2.1竞技性
目前从全国农运会到市县区农运会所设置的运动项目来看,有了很多的进步和改革,尤其是全国农运会设置了很多农民生产劳动特点的竞赛项目,为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可借鉴的模式。但是在很多地方农运会中,项目设置还是根据传统竞技项目和现代竞技项目而设置。尽管这些运动项目对于运动会来说具有一定的竞赛意义,但对农民运动会来讲就缺乏了农村体育的本质特点。一般农运会以竞技运动项目的设置为主,其不具备农民所具有的体育基础,从而导致参加项目的对象有所变化,甚至变成了专业的运动员。而农运会确切需要的参加者是农民,是在第一线生产的农民、具有较好体能的农民。这样的农运会才能体现农村体育的特点。而这种竞技性才能真正代表农村体育发展的真正方向。
2.2松散性
在我国,农民体育协会是规模最大的农民体育组织。市县区农民运动会是农民体育协会开展的一项重大农民体育活动。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开展与实施就是一个为提高农民素质,普及农村体育活动的例子。但是在基层,体育管理和体育锻炼指导人才匮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学历和指导能力参差不齐,体育人口分散难以集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农民参与体育锻炼与趣味竞赛的意识性不高等问题都将是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2.3自觉性
在我国农村,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和自我农业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在农忙时,繁重的体力劳动占据了全部时间,农民不可能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锻炼,农闲阶段成为农民进行锻炼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大多数农民认为,农忙时身体大量出汗,肌肉感到疲劳就是运动,就是体育锻炼,所以他们不需要参加体育锻炼,而参加运动会更是浪费时间。大多数农民认为放更多的时间在农活上才是应该做的事情。正是这样的意识导致了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缺乏。
2.4广泛性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体育消费的增长,但是体育消费机构不合理,缺乏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是现实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的体育实物消费多体现在购买运动服装上,几乎没有涉及体育娱乐服务的消费。现阶段,我国的农村体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体育的投入,但是由于农村体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还是十分明显[6]。以上各种因素都导致了农民参与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广泛性降低。
3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重组”
3.1竞赛内容的创新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项目组织设置继承了传统的农民生产劳动方式,贴近农民的生活[7]。为了完善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项目组织设置,要继续挖掘地方民间体育项目,整理农村生产劳动方式和休闲娱乐项目。要创新思维,大胆移植、改造、不同类别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竞赛项目能有更多的农民参与,竞赛中要体现项目技能、项目参与的村组与人数、项目配合默切度、项目运动方式的准确性,使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竞赛内容更具地方性、劳动性、群众性、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与特色性。
3.2社会参与的宽度
政府要转变职能,拓宽社会参与的宽度[8]。把主办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职能转责于社会组织群体,如农工委、农民体协、体育中介机构、企业与行业协会、媒体协会、社会经济实体等。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角色,负责组织、指导与协调农运赛事,负责兴建农村体育设施与健身路径,组织体育明星到乡镇村组展示表演,组织体育专家、体育年志愿者到乡镇农村宣传与普及体育知识与健身方法等。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组织可采用分散赛区,促进赛区地级化发展。
3.3个体认知的提升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是传播健身知识,增强农民健身意识的平台。健康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无法取代的,它的价值是不言而喻[10]。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让人们享受体育实践,认识到体育健身的意义,认识到其可能改变国民素质和精神力量。因而要时刻抓住农民的想法,让其从个体的思想上、观念上去改变参加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的态度,对参加市县区农民运动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3.4各级组织的融合
要建立“镇—县—市”的 3级农运会模式,让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真正进入基层,形成以基层建议为主,高层方案为辅的组织结构。同时各层组织要加大市县区农民运动会项目的组织宣传和推广力度,让其促使我国农民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可以通过加强村组、乡镇、县市农民体协网络建设、理顺市县区政府农委与乡镇农委的上下级关系、协调各级妇联、共青团、青年联合会之间的协同配合[11],以促进市县区农民运动会活动顺利举行。
3.5物质条件的投入
坚持全面落实农民运动会,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健身方式,加强农村体育发展的物质条件投入[12]。1)加强乡镇村组现有公益体育场地设施的调研统计与管理,尽可能地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率;2)地方政府给予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专项投入,按照省市有关市县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用地范围的规定,将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依靠社会力量增加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当地经营效益高的大中小企业、个体致富者、志愿支助者参与资金投入;4)地方政府在小康县、小康乡镇、小康村建设的评价体系中,把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指标,采用一票否决制,促进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视。
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组织方式的变革是彰显吋代特征的重要方面。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把市县区农民运动会纳入和谐农村建设与小康农村建设之中,将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1]朱海涛.农民运动会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1).
[2]李飞飞.培育特色文化群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1(4).
[3]周立.对我国农民运动会发展方向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4).
[4]刘清早.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的初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
[5]陶运三.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
[6]吴昊,李灿.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现状浅析[J].科技信息,2011(8).
Study on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The Farmers'Sports Meeting in the City and County Areas
SUN Xijun
The paper studies the organization methods of the peasant's sports meeting,and figure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sports meeting,which reveal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Games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peasant movement.Certa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city and country;peasant sports meeting;organization methods
G812.2
A
1003-983X(2015)10-0903-02
2015-07-30
孙习军(1976-),男,江苏东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淮阴工学院,江苏 东海222300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Donghai Jiangsu,2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