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血沸腾的二十四天——兼论瞿秋白对党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的贡献

2015-03-26李美玲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反帝瞿秋白社论

李美玲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410006)

1925 年6 月4 日,时值五卅反帝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进入高潮之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了党的历史上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报纸虽仅发行了24 期,但却是中国共产党宣传、组织、推动五卅运动的舆论先锋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喉舌。它的出版发行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共新闻报刊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也为今天研究五卅运动留下了宝贵资料。在五卅运动90 周年和瞿秋白牺牲80 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深入研究《热血日报》及其历史作用,对于深化和拓展瞿秋白与五卅运动的研究,重温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激励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当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热血日报》的创刊背景

(一)党的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1925 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制定了党的新策略。大会通过的文件多次论及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如《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若要民族革命运动得到较彻底的胜利,固然需要最革命的无产阶级站在领导地位,同时这领导阶级也要能够抓住被压迫的各社会阶级的力量,向共同的敌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国内军阀及地主买办阶级)——作战,才免得处于孤立地位,这是一个重要问题。”[1]p338又如《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指出:“所以在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仅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还要参加民族革命运动,并且在民族运动中须取得领导地位。”[1]P342《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则指出:“我们民族革命的成功,只有在工人阶级居领导地位条件下,才能取得。”[1]P358党的四大还分析指出:“民族争斗的力量之发展,恒依无产阶级及农民等一切劳动群众阶级争斗的力量之发展为正比例,不但在推翻外国帝国主义的战斗中,须依靠无产阶级及农民等一切劳动群众之努力,即此等争斗得着胜利,亦须无产阶级及农民等一切劳动群众有他们强固阶级组织及其政党,才能够保障革命的胜利。”[1]P331从党的四大这几个文件均明显可见,党的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并解决了“怎么领导”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将工人、农民等一切革命的阶级和群众组织起来,投入到革命中去。唯有如此,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创办党的机关报《热血日报》,就是党在五卅反帝斗争中组织和领导“工人、农民等一切革命的阶级和群众”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二)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使中国人民热血沸腾

1925 年2 月,沪西纱厂工人举行大罢工。以党的四大精神为指导,陈独秀、瞿秋白等及时加以引导,广泛介入和引导工人的反帝运动。5 月15 日傍晚,上海发生了内外棉纱厂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被残害的事件,激起全市工人、学生和市民的愤怒。上海地委立即作出进一步展开反帝斗争的决定。同时,中共中央接连发出第32 号、第33 号通告,及时指导运动。5 月28 日,陈独秀主持中共中央与中共上海地委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中心口号,使斗争表现出明显的反帝性质。会议还决定在租界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5月30日,英国巡捕向示威游行者大肆开枪,酿成了举世震惊的“五卅惨案”。影响所及,使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一场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由此来临。斗争的发展呼吁强有力的领导者将各界群众组织起来,推动运动向有利于革命的方向发展。于是,出版一张中共自己的报纸以及时指导运动,成为势所必然。

(三)面对惨案,上海各大报纸“不肯说一句应说的话”

五卅惨案发生后,面对群众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当时上海的几家报纸虽然也有个别的对事件做了报道,但总体上反应相当冷淡。帝国主义、军阀政府、大资产阶级操纵的报纸,或者对事实进行歪曲报道,或者对于帝国主义“惨酷的足以使全人类震动的大残杀案,竟不肯说一句应说的话”,表现十分软弱。据《热血日报》刊载,“这几天外国巡捕房尽量的屠杀上海市民,上海的外国报纸受了外国工部局的指挥,便尽量地来颠倒事实,造作谣言,破坏我们中国民众的团结。”“上海泰晤士报昨天的时评,骂上海的商人到:‘他们为什么这样没有脊梁骨呵!你,假如愿意,你们就能够中止这次的事情呵!……’”“上海工部局的机关报《字林西报》在昨天的时评中写道:‘本报的北京记者告诉我们说,北京外交部将有所抗议。对于这次的事情,如果说要有什么抗议,这抗议应该是列强向外交部提出的——抗议学生攻击巡捕的暴徒行为……如果外部的外交部要有所举动,这举动应该是对着学生的,应该照前几天北京而发的命令一样,叫他们回到学校里去安心念书……’”[2]P3-4这种恶劣的舆论环境震怒了中共中央。为了适应形势,更好地引导运动的发展,形成全国性的反帝浪潮,迫切需要一份报纸来宣传、鼓动群众的斗争和揭露敌人的残暴。根据党的四大精神,五卅惨案发生的第二天(5 月31 日)清晨(也说5 月30 日晚上),在横浜桥附近宝兴里一幢两层楼房里,陈独秀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行动委员会领导五卅运动。同时决定出版《热血日报》,以加强党对斗争的领导,宣传、动员民众参加反帝斗争,鞭挞帝国主义者的屠杀罪恶,和反动军阀进行坚决斗争。正如马克思所说,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有一张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日报,就能更好地每日及时指导群众反帝斗争。经过仅仅4 天紧锣密鼓的筹备,1925 年6 月4 日,《热血日报》第1 期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中与读者见面。

二、《热血日报》的主要特点

《热血日报》6月4日创刊,6月27日被迫停刊,共出版24 期。作为党领导“五卅运动”的机关报,也是党的历史上出版发行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筹办快

《热血日报》作为中共中央领导这场浩大反帝斗争的报纸,且又是第一次办日报,没有经验,却能在作出决定后4 天内(6 月4 日)迅速与读者见面,可见其效率之高是惊人的。也正由于时间紧迫,开始几期报纸在编辑出版方面还能看到某些不完善之处。如报头内容和式样,在前四天里就三次改换。第1 期报头中无通讯处,第2 期加上了通讯处,到第4期又将报头版式作了调整,到第5 期报头才固定为包括报名、日期、价格、序号、通讯处五项内容的固定版式,直至最后一期。此外,作为每天都发社论的《热血日报》,开始两期由于时间紧却无社论(第一期可以说是以《发刊辞》代社论),从第3 期起则每期都发社论了。另外,《热血日报》共辟了十多个栏目,但第1 期却除了一般的发表文章外,尚未正式辟出任何栏目。上述情况对报纸的宣传效果并无影响,但却集中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该报第2、3 期尚未完全来得及走上正轨,这也正说明了这张报纸筹办时间的短促和紧迫。

(二)主题专

一般说来,一张报纸,对反映方方面面重大事件甚至不太重大事件的稿件,都可列入自己的刊载范围。而《热血日报》却不同,它的办报主题和宗旨只有一个:为五卅反帝斗争服务。诚如《热血日报》启事所云“五卅惨杀,民气沸腾,本报应时出版”。作为指导五卅反帝斗争而在五卅运动高潮中问世的《热血日报》,它在“空间上要用上海市民的热血,引起全国人的热血;时间上要用现在人的热血,引起继起者的热血”,要唤起人民向帝国主义进行“一个普通的长期的斗争”,把五卅反帝斗争进行到底。《热血日报》的所有文章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和宗旨而刊发的。甚至包括“国外要闻”、文艺副刊等栏目直至报社的有关启事,都是紧紧扣住这一主题的,从而使这张报纸始终没有离开五卅反帝斗争。办报主题如此集中于一件大事,这在其他报纸是极为少见的。

(三)社论多

《热血日报》为了更及时地澄清是非,宣传政策、指导斗争、警醒国人,则除第1 期是以《发刊辞》代社论和第2 期无社论外,其余每期都发表了社论。从第3 期起,《热血日报》的社论分别是:《上海市民要注意的事》、《我们要认清风潮的性质》、《工商学联合会与上海市民》、《监督政府的外交》、《五卅交涉的危险——注意亡国的外交政策》、《政府特派员是何居心》、《警告工商学联合委员会》、《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上海总商会究竟要的甚么?》、《全中国都要受外人屠杀了——上海总商会却还要反对民众的团结》、《警告总商会》、《外交当局的欺人政策——商阀报阀的勾结》、《无耻的美国帝国主义者》、《推翻媚外的军阀官僚》、《官僚商阀之秘密外交——人民快起来打倒他们!》、《交涉破裂后我们怎样办?》、《贺上海交涉破裂》、《谁是敌谁是友?》、《全国罢工潮与上海开市》、《北京政府之修正不平等条约——日本外相之政策可以对照》、《全国大示威的意义——应再有实际上的统一行动》、《开市以后怎样?》、《五卅案与废除不平等条约》。其中第16 期是两篇社论。这一篇篇社论,清晰地阐明了党的斗争策略,无情地鞭挞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丑恶罪行,似盏盏明灯,照亮了斗争前行的道路。

(四)无广告

《热血日报》尽管当时办报经费紧张,有时还需读者捐资,但为了紧扣五卅反帝斗争的主题,充分发挥党报的指导性、战斗性,故从未刊登过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不仅在报纸内无任何广告栏目,甚至报边也从未刊载过任何广告,而是见缝插针地在报边刊登震撼人心的反帝斗争口号。如从第4期起,各版的报边分别刊登如下醒目的口号:第1 版报边刊登的口号是:“中国人不能受外国人统治”、“中国的上海归中国人管理”;第2 版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会审公堂和租界”;第3 版是“一致不为外人服务”、“全力救济罢工工人”;第4 版是“全国各界联合一致对外”、“各业罢工者联合起来罢(后改为“各界罢工者联合起来呵”)”,从第4期起期期如此。这些激动人心的口号,与报内“外人铁蹄下的上海”、“舆论之裁判”、“呼声”等十多个栏目相辅相成,使一期期的《热血日报》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刺向敌人,像一声声催人奋进的战鼓,激发人民的反帝斗志。

(五)影响大

《热血日报》是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应运而生的,因此,报纸除报道上海人民的斗争情况外,还报道全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情况和经验以及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尤其是结合斗争实际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主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动本质的认识,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争信心和勇气,促进了五卅反帝斗争的深入和发展,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正如该报从6 月16 日起连续数期所登载的启事所说的:“出版十期,销数即达三万,投稿通信与亲来接洽者,日以百计。”瞿秋白对此也时常兴奋地说:“这项工作比在大学讲台上讲课要有益得多。”[3]P174为了适合广大工人的阅读,瞿秋白在主编《热血日报》时,十分注意文字的通俗易懂,以使一般工人既能看得懂又喜欢读。另外,他还发挥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常撰写和刊登各种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民歌、唱词、小调等文艺作品。如第11 期的《南京路大流血(仿京剧武家坡调)》、第12 期的《五卅纪念曲(无锡景调)》、第15 期的《大流血(泗州调)》、第17 期的《国民团结歌(泗州调)》等。类似的文艺作品在《热血日报》几乎每期都有,从而增强了报纸的宣传效果,扩大了舆论影响。

(六)时间短

正因为《热血日报》具有上述的主题专、影响大等特点,所以引起了帝国主义和奉系军阀的仇视,成为他们的眼中钉。在该报短暂的出版期间,就发生过报贩被拘捕和报纸被没收的事件。1925 年6 月25日,梅白格路(今新昌路)186 号明星印刷所突然被大批巡警包围,巡警查获了该印刷所承印的大量《热血日报》、《劳动青年》、《陈独秀演讲》小册子。印刷所被查封。6 月27 日,《热血日报》第24 期设法另找印刷所印刷发行,广大读者还是看到了这份报纸,此后即被迫停刊。[3]P177这是迄今为止笔者所接触到的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纸中时间最短的报纸之一。(1930 年7 月28 日彭德怀等率领的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接收了原国民党《国民日报》的设备而改办的《红军日报》,仅发行六期。)

三、瞿秋白对创办《热血日报》的贡献

杨尚昆在瞿秋白就义50 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瞿秋白“作为党的中央局成员,作为党创办的《热血日报》的主编,发挥了重要作用。”[4]P95作为《热血日报》的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瞿秋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为该报的创办和发行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和历史贡献。

(一)历史贡献

1.瞿秋白是《热血日报》的主要创办者。当中央决定创办《热血日报》后,瞿秋白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报纸的创办工作中:确定报纸名称、题写报头、撰写《发刊辞》等工作均由他完成。报名“热血”便是瞿秋白深思熟虑的结果。《热血日报》创刊的前一天(6月3日),郑振铎、胡愈之、叶圣陶、沈雁冰等创办的《公理日报》创刊,报纸旨在发表“万忍不住的说话,以唤醒多数的在睡梦中的中国人”。瞿秋白固然为老朋友们的举动而高兴,但又觉得该报名称太温和,他说:“这个世界有什么公理呢?解决问题的,只有热血!”[5]P240因此,在《热血日报》的《发刊辞》中,瞿秋白直接阐明了报名的内涵:“洋奴,冷血,这是一般舆论所加于上海人的徽号,可是现在全上海市民的热血,已被外人的枪弹烧得沸腾到了顶点了;尤其是大马路上学生工人同胞的热血已经把洋奴冷血之耻辱洗涤的干干净净。民族自由的争斗是一个普遍的长期的争斗,不但上海市民的热血要持续的沸腾着,并且空间上要用上海市民的热血,引起全国人民的热血;时间上要用现在人的热血,引起继起者的热血。”“创造世界文化的是热的血和冷的铁,现在世界强者占有冷的铁,而我们弱者只有热的血;然而我们心中果然有热的血,不愁将来手中没有冷的铁,热的血一旦得着冷的铁,便是强者的末运。本报特揭此旨,敢告国人!”[6]P179-182从中可见,瞿秋白以“热血”作为报名,是为了提醒国人不要忘记帝国主义残杀中国同胞的暴行,激励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2.瞿秋白是《热血日报》的主要撰稿人。《热血日报》出刊后,瞿秋白继续积极地从事写作,且是该报的主要撰稿人。在《热血日报》出版发行的24 期中,瞿秋白共撰写社论、时评21 篇,杂感、小言23篇,并经常撰写一二百字的编者按。例如,在《热血日报》24 篇社论(包括《发刊辞》)中,就有第1、5、6、7、9、11、12、14、16、19、20、21、22、24 等14 期的15 篇社论出自他之手。为了写好社论,瞿

秋白总是每天一早就买来新的书报阅读,根据新的材料和工人所受帝国主义欺压凌辱的具体事实写好每一篇社论。又如,在1925 年6 月12 日和6 月13日的《热血日报》第9 期、第10 期,瞿秋白分别用“热”、“血”、“沸”、“腾”、“了”、“热”、“血”、“沸”的笔名写了8 篇杂言,题目分别是《巡捕房的假证人》、《枪弹究竟应当从哪里进去?》、《上帝呢,还是财产?》、《贼的伎俩》、《蔡廷幹的标示》、《也是一种爱国方法》、《江亢虎辟赤化谣》、《小吃齐心酒》。这些社论、时评、杂感、小言针砭时弊,用语犀利,是党领导五卅运动方针政策的集中凸显,对于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理论贡献

1.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对于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瞿秋白在《热血日报》上写了《外人大屠杀之目的》、《巡捕房的假证人》、《枪弹究竟应当从哪里去?》、《上帝呢,还是财产?》等文章,愤慨地揭露敌人屠杀中国工人,伪造证据,颠倒黑白,百般狡辩,为屠杀中国人找借口等行径和伎俩。他在6月6 日的《外人大屠杀之目的》中揭露:“上海日本纱厂日人枪杀工人,随着便是南京路的大屠杀”;“前半个月大连日本工厂的监工杀死好几个工人,前一两礼拜时,青岛日纱厂命令温树德的海军陆战队枪杀工人七、八名,拘捕八、九十人”;“上海惨杀后三四天,汉口英美烟厂罢工,工人又受枪伤,死伤数十人。”[6]P2096月12 日的《巡捕房的假证人》则斥责帝国主义在屠杀中国人之后,却由外国人来裁判中国人的伎俩。揭露帝国主义的侵华的冷血行径,唤醒中国人的热血,这也符合《热血日报》创办的初衷。

2.抨击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五卅运动中,北京政府不与帝国主义国家曾进行交涉。但在交涉的过程中,军阀政府妥协、伪装。北京政府特派交涉员蔡廷乾、曾宗鉴到上海后,调查五卅惨案。但当他们看到工人提出的罢工“十七条”后,立刻变脸,甚至公开说“尚须有所选择”。对此,瞿秋白在《五卅交涉的危机——注意亡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中严厉指责蔡、曾二人:“这是什么话!”“最小限度的要求,还要选择!”并严斥他们不是来调查五卅屠杀案的,而是来替帝国主义者破坏“三罢”,向国民宣战的。[6]P198-20他在6月5日的《监督政府外交》中这样分析,“这种屠杀惨剧,假使发生在能稍微独立的国家,至少也要预备宣战。”[2]P21而北京政府方面的政策,“恰刚刚与此相反,北京政府派来两位大员,前天刚到上海就对新京报的记者说:“将来交涉地点,当在北京……得于沪上和平解决,有所期盼。”“余等所希望者,为缩小罢工罢市之范围,缩短罢市罢工之时间,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则风潮自易收束,交涉自易解决。”在瞿秋白看来,北京政府的这种态度无异于代表外国人要中国人赶紧投降。因此,他呼吁“全国国民,赶紧起来监督安福政府的外交”[2]P22。对于军阀政府的有力抨击,有助于帮助群众认清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斗争的决心。

3.鞭挞买办阶级的妥协伪装。上海的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期间同样具有妥协性和动摇性。瞿秋白先后写下《上海总商会究竟要的什么?》、《江亢虎辟赤化谣》等文章,对他们的这种倾向予以严词抨击。6 月10 日,面对上海总商会删弃罢工工人提出的撤退外国军警、取消领事裁判权、工人集会结社之自由等条款的做法,瞿秋白发出了“上海总商会究竟要的什么?”[6]P217的质问,尖锐抨击总商会牺牲民众利益,垄断交涉,讨好列强的行为,揭露他们的妥协伪装。并呼吁中国的民众,赶紧起来“改正商会的妥协主张!”[6]P221他的《江亢虎辟赤化谣》明确指出:“糊涂的毕竟糊涂——江亢虎的宣言,尽说着‘缩小范围,期于速了。’真听了他的话,便成了‘软持不到底!’”[6]P215

4.歌颂工人阶级的战斗精神。五卅运动期间,工人阶级是最先起来反抗的阶级,也是斗争最顽强,持续时间最长的阶级。对此,瞿秋白在《热血日报》上对各地工人阶级的战斗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和热情歌颂。他在6 月8 日的《工商学联合会与上海市民》中写道,“上海工人是反抗侵略和压迫的一大势力,假使他们没有组织,没有行动之自由,中国民族是永世不能得解放的。”[6]P196在瞿秋白领导下,6 月6 日的报纸分别以《外国报馆华工全体罢工》、《各西饭店华役罢工》、《外国书报业华人罢工组会》、《英美司印刷工人全体罢工》、《工部局工人亦罢工》、《华商西文印务各公司工友罢工》等为题,对上海工人的罢工情况进行了颂扬和报道。同日的报纸还刊载了《上海总工会宣言》,提出了工人阶级的七条要求。这一切,鼓舞着工人继续斗争的勇气,指引着工人继续斗争的方向。

5.唤起全国各界人民的团结。正如瞿秋白所说:“民众靠民众自己的力量!”[6]P267五卅运动在上海发生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工商学各界同仇敌忾,共同对抗帝国主义的进攻。在瞿秋白看来,外人屠杀中国人的目的,是“外国人只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要使中国人都做他们的牛马奴隶,替他们做工,而中国的富源物产完全归他们所有。”[6]P190所以,中国人要“都组织起来,团结我们的力量,一致反抗,无论如何不让外人达到他们的目的。”他认为,我们的敌人,是一切帝国主义的国家。他明确要求人民群众“必须用‘坚持’与‘团结’这两个武器,二者缺一决非侥幸所可得着。‘团结’尤为重要,因为不团结便不能坚持。”[2]P9报纸认为“外人欺负中国人,就是因为中国人虽多而无团结,好像一堆散沙,任他们作弄。只有我们有了永久的坚固的团体,才能免得他们作弄,才能得着此次流血的胜利。”[2]P7为了激发各地群众团结斗争的信心和勇气,《热血日报》还对北京、天津、湖北、开封、九江、安徽、湖州等地的运动予以积极报道。

6.指示五卅运动的斗争方向。《热血日报》认为,五卅运动的斗争并不仅仅止于要惩凶赔款,关键是要废除不平等条约。6 月4 日的报纸指出:“大家既然一致地反抗,便应当有一致的要求,然后可以得到最终的胜利。”[2]P2之后,“我们提议:(一)商工学各界要严密组织,一致坚持,各界再联合组织代表会议和总执行机关,指挥全埠的反抗运动,(二)提出一定的共同的条件,不达目的,誓不开市开工,(三)这些条件应当普遍全国各界,同时救援。凡有租界之处一律罢市罢工,尤其是为外国人服役或做工的人必须赶紧组织罢工。我们所拟的条件如下:一、释放被捕市民学生工人,赔偿死伤损失,撤掉英日领事。二、永远不准屠杀中国人,侮辱中国人。三、取消工部局,永远不准用外国巡捕,撤退外国驻华之一切武装势力。四、取消外人纳税会议,华人管理租界市政。五、承认华人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罢工之自由权。六、永久打消印刷附律及码头捐等案。七、收回会审公堂,取消领事裁判权。八、迅速解决工潮,日本纱厂当允许罢工工人之要求。”[2]P7从6 月5 日开始至6 月27 日停刊,报纸均以刊头的形式,将上述所拟八项条件以“我们的要求”为题完整而郑重发表。并指出,我们“不达目的不止”,旨在造成舆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争取运动的胜利,从而为五卅反帝斗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综上所述,以中共四大精神为指导创办发行的、瞿秋白亲自主办的《热血日报》,以先进的办报理念,鲜明的办报宗旨,独具的办报特色,犀利的文风笔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深刻揭露了封建军阀的卖国嘴脸,及时抨击了买办资产阶级的妥协行径,有力唤醒了广大工农学商坚决投身反帝的热血,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却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瞿秋白生平思想和“五卅运动”提供了宝贵史料,其所积累的宝贵的办报经验,对我们党后来直至今天办好党报的有重要借鉴作用。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921-1925)[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热血日报(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王铁仙.瞿秋白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杨尚昆.追忆领袖战友同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郑超麟.史事与回忆(1)[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

[6] 瞿 秋 白. 瞿 秋 白 文 集(3)[M]. 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反帝瞿秋白社论
哈尔滨反帝同盟会机关刊物《现在旬刊》考证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独伊心中的瞿秋白
建国70周年颂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瞿秋白三次被捕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瞿秋白对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贡献
“文革”中的亚非拉反帝漫画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