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探析

2015-03-26李颖徐爱玉

当代医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造瘘造口膀胱

李颖 徐爱玉

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探析

李颖 徐爱玉

目的 探讨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术后患者非常满意16例,满意11例,一般2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0.0%。无病情恶化,无发生再次感染。结论 回肠造瘘术后的针对性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抑制病情恶化,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回肠造瘘术;术后感染;护理

回肠造瘘术适用于回肠部位坏死、外伤性肠破裂、绞窄性肠梗阻症状[1];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严重衰竭、休克患者,由于其不耐受结肠切除术也可给予暂时性回肠造瘘[2],待病情好转再行一期切除;对结肠占位患者需在近端肠道行永久性回肠造瘘。回肠造瘘与结肠造瘘患者和正常人不同,由于没有用到大肠[3],使结肠的水分吸收功能消失,术后患者小肠液呈碱性,大便呈稀水样,容易损害造瘘口周围皮肤;在开放造瘘口早期,大便不成形其排便次数较多,造瘘口周围皮肤和造瘘口黏膜受到污染容易出现感染,临床表现为造瘘口血液循环差,溢出脓性分泌物,发热肿痛,肠管口坏死,周围皮肤红肿糜烂等,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术后的预防性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南昌市第二医院收治行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58~75岁,平均(62.5±1.3)岁;所有患者术前行泌尿系CT、B超、膀胱镜检查,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无痛性血尿、尿痛。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泌尿系感染。患者均给予回肠造瘘术治疗,术后并发感染,均伴有发热症状,其中27例暂时性造瘘,3例永久性造瘘;25例造瘘口周糜烂,4例造瘘口周溢出脓性分泌物,1例肠管坏死。

1.2 方法 患者术后均给予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根据具体检查结果,遵医嘱用药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术后协助患者摆放平卧位,生命体征稳定后可改为半卧位,协助患者早期适当行床上活动、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深呼吸和咳嗽的技巧,保持呼吸道畅通;严密观察呼吸、意识。脉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畅通,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保持床铺干燥整洁,每天定期行病房内空气、设备消毒;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空气清新。

1.2.2 心理护理 行回肠造瘘术的患者尤其是做永久性人工肛门的患者,由于其对治疗方法并不了解,加之疾病影响,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术前应详细介绍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安全性、成功率、人工肛门的重要性,使患者接受事实,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尊重患者的隐私,可安排单独病房,以缓解其顾虑;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通过家庭支持使患者树立信心。

1.2.3 造瘘口护理 术后24 h,对造瘘口进行彻底清洗,将纱布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外敷,术后72 h使用造瘘袋,密切观察肠黏膜的局部血液循环状况,观察肠造口出是否发生出血、回缩或坏死情况;注意对造瘘袋内液体量、颜色和性质的观察;更换肛门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通常使用全封闭式的肛门袋,有助于清除排泄物,无异味,可减少更换次数,通常3~5 d更换1次。在将肛门袋粘贴在造口处时,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以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平整,粘贴妥善后按压数分钟可使水胶底盘黏附力增强;若患者造口处附近的体毛过密过多,应先剔除体毛,避免对粘贴效果的影响或导致发生毛囊炎;定时使用温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由内向外将此处皮肤擦洗干净,不得使用油性清洁剂、肥皂、消毒液以免发生刺激性或过敏性皮肤炎[4];若造口袋经常充气鼓起,表明患者排气不畅或机体内气体过多,可在造口袋内侧扎几个小细孔,并贴活性炭过滤片[5]。在剪裁底盘时,底盘宽度应大于造口1~1.5 mm;术后2周,每天用手指扩张人工肛门1次,避免狭窄。

1.2.4 造瘘口周护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清洁,若敷料污染及时更换,保持造瘘口附近皮肤干燥清洁;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造瘘口与凡士林纱粘连紧密时,可先用生理盐水将纱布浸湿使其自然脱落,避免粗暴撕扯,遵医嘱于造瘘口周围涂抹氧化锌软膏,若用药部位出血红肿、烧灼感应立即停药,将药物洗净后告知医生处理;造瘘口处辅助以理疗灯照射[6],2次/ d,以促进血液循环;若造瘘口溢出脓性分泌物,可使用0.5%碘伏溶液消毒。

1.2.5 营养支持、用药指导 回肠造瘘术后患者消耗较大,体质虚弱,肠功能尚未恢复正常,给予营养支持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待造口袋内有排泄物或气体时,表明肠蠕动恢复,此时可进食流质食物,以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为主,由稀到稠、由少至多,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进食期间注意卫生,避免食物中毒导致腹泻,避免粗纤维食物进食过多,忌食大蒜、洋葱、山芋、豆类等易产气食物或刺激性食物,以免造瘘口或肠管梗阻;可适量应用易蒙停[7],以降低肠液分泌量,促进小肠排出物成形,增加大便稠硬度,减少排便次数,每次应用2 mg,6~24 h 1次,视患者具体排便情况调整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感染是否恶化,利用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本次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术后12个月,对永久性造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感染情况。

2 结果

术后患者非常满意16例,满意11例,一般2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0.0%;无病情恶化;随访时,无再次感染表现出现。

3 讨论

导致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的因素较多,造瘘口感染会影响该处血运,导致肠黏膜出血会周围皮肤炎症反应,导致造瘘口周围皮肤肿痛、发热甚至溃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针对造瘘口并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护理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多数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低落、自卑等不良情绪,心理护理有利于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8];术后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功能,造瘘口及周围皮肤的护理有利于减少粪便渗漏,从而避免刺激周围皮肤。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再次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领域推广。

[1] 魏敏.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造口手术的护理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2):279-280.

[2] 韦华清.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5):828.

[3] 汤召兵,苟欣,王明,等.原位胃代膀胱与原位回肠代膀胱的比较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0):1102-1105.

[4] 罗权芳,朱海霞,蓝海云,等.Miles术后造口并发症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83-84.

[5] 施慧,尹淑玲,刘岩,等.回肠代膀胱术后造瘘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25-1229.

[6] 周英婷.回肠造瘘术后并发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9):1138-1139.

[7] 陈晓华,王卫珍,朱琴娟,等.膀胱癌合并糖尿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江苏医药,2013,39(24):3087-3088.

[8] 陈春燕.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后致切口感染1例报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29.063

江西 330000 南昌市第二医院普外科 (李颖 徐爱玉)

猜你喜欢

造瘘造口膀胱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肠扭转大肠破裂近端大肠造瘘与远端大肠造瘘效果对比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膀胱镜的功与过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末段回肠造瘘对比结肠造瘘的临床研究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
结肠造口并发症类型分析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