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工程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2015-03-25索贵彬
索贵彬,王 哲
(石家庄经济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论加强工程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索贵彬,王哲
(石家庄经济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永续发展”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新型的具有生态文明伦理观、素养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我国高等学校目前实施的工程类本科培养计划需要做相应的修改,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加强工程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以及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
关键词:工程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
一、引言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特征,是一种“灰色”或“黑色”文明,全球性的一系列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已没有能力继续支持工业文明的发展,因此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发展,这就是“生态文明”。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新型的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工程技术人才。截至2010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 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为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教育部于2010年6月23日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新型的具有生态文明伦理观、素养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现在实施的工程类本科培养计划就需要做相应的修改,增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二、核心概念界定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一种“绿色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工程:人们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狭义的工程指与生产、建设活动密切联系,运用自然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原理、手段才能得以实现的活动,如三峡建设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广义的工程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看作工程,包括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如希望工程、211工程。本文中的“工程”仅指狭义的“工程”。
工程类本科:我国高等教育工程类本科专业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生物工程、水利工程、通讯工程、航天工程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国外关于在工程类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中开设生态文明或生态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都比较少。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近的教育理念包括环境教育和绿色教育等。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与行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概念,认为各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众多紧迫性问题,需要准确定位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承载力和增长局限性。1970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国际会议”,提出“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观和澄清观念的过程,这些价值和观念是为了培养、认识和评价人与其文化环境、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与态度”①。197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环境教育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共同主持召开了“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大会的主要成果《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明确提出“要建立新的发展观和世界经济秩序,关键在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系统改革”②。1977年召开的第比利斯会议上发布的《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宣言和建议》认为环境教育是跨学科性和整体性的,总体上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个学科,关注人类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关联性,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道德、美学和精神的各个侧面全面、整体地看待环境,鼓励并培养净化价值观念和对环境价值判断的能力,关注环境伦理的建设③。
在我国,《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首次把环境教育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2]。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推广的中国EPD(Education for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PD)教育项目,其目标是:提高教育工作者进行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和能力,树立新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领域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在高等教育方面,1998年,清华大学首先提出了《建设绿色大学规划纲要》,成为我国提出创建绿色高校的第一所大学,并成功地于2001年被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为“绿色大学”。清华大学提出的绿色大学构想是: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科技意识开展科学研究和推进环保产业,用绿色校园示范工程熏陶人,使清华大学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的卢达溶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工程类学生生态意识的理念,并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予以实践。此外,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绿色大学”建设模式。
综上,目前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环境教育”“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绿色校园”建设等理论和实践活动。虽然这些活动和生态文明教育均有相当程度的关联性,但是,无论从内涵的准确性、系统性等方面看,和我们国家目前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文明理论、实践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四、论加强工程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与人的关系在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社会历史时期都是一个不能够回避的话题。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且更加尖锐。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的永续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以人与自然相和谐为核心,遵循生态性、公平性、共同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尤其是工程类大学生,他们的生态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工程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须贯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教育”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再到“生态文明教育”,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新任务,以及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在人,只有使每个公民都成为自觉的“生态人”,“建设美丽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伟大目标才能够实现。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导力量,无论将来从事经济建设领域、社会建设领域,还是政治建设领域和文化建设领域,他们都需要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观、素养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在“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是基础,而要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的发展在资源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需要一大批新型的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就必须加强工程类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们对以往价值观念的重新认识,渗透着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观察,是人类对文明价值的全新诠释,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意识与和谐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3],而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关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是,由于目前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不太完善,高等教育改革滞后于我国其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使得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恪守生态道德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生态文明素养不高,很少主动深入地思考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伦理观,掌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激发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增强他们为生态文明建设而尽心尽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亟待加强,必须把生态文明教育列入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4]。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迫在眉睫。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作用,全面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完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实现什么样的教育、教育什么样的人是由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决定的,如何教育、教成什么样的人却取决于教育的内容。生态文明教育囊括了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新内容[5]。推进高等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时期完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我国当前的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认为生态文明教育仅仅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开展不同层次、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
首先,生态文明教育应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放在首位,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的。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应该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开展不同层次、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讲授生态文明的和谐价值观,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辩证统一地看待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当代利益和后代利益,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人文关怀。而在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中讲授生态学、环境科学、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特别是针对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生物工程、水利工程、通讯工程、航天工程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工程类本科专业,应讲授生态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并讲授在建筑、交通、水利、海洋、农林、城市规划等领域,如何采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实现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注释:
① IUCN.International Working Meeting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 Curriculum.Final Gland.SW.1970.
② UNESCO.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Final Report.Yugoslavia.1977.
③ UNESCO.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Final Report.Tbilisi.USSR.1977.
参 考 文 献:
〔1〕 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N].中国经济时报,2006-09-28.
〔2〕 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3〕 刘建伟.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6):17-18.
〔4〕 曹迎.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绿色中国,2006(21):62-65.
〔5〕 王勇.论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3.
(责任编辑杜敏)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SUO Gui-bin,WANG Zhe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hijiazhuang,Hebei 050031)
Abstract:To achieve the grand objective of "Building beautiful China,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and achieving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new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need to have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thic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terac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kills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needs to be appropriately changed,to increase educational cont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Civilization Education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ecology,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mproving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and improving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Key words:engineering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75(2015)01-0137-04
作者简介:索贵彬(1968—),男,河北磁县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技术社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项目(GH141090);河北省社会科学 (HB14YJ025、HB14YJ022);河北省重点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资助。
收稿日期:2014-12-02
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5.01.026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10.13937/j.cnki.sjzjjxyxb.2015.01.026.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5-02-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