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到芦花最深处

2015-03-24王迪英

课外语文·下 2015年2期

王迪英

【摘要】新优质教育背景下,学校精神的凝炼需要“依据实情,因校制宜”。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追求文化高度;要联系师生实际,以形成文化广度;要加强文化管理,以凝炼文化深度。要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学校精神及时进行凝炼,以促进学校更大、更快、更优质的发展。

【关键词】新优质教育;校园主题文化;学校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每一所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重要、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而学校精神是学校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的反映,是学校价值观念的选择。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优质的外部条件,但在办学过程中必须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并凝炼属于自己学校独有的学校精神。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不在于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形式本身,而在于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和效能,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即凝炼学校文化精神,真正使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能源。

上海市在2011年3月举行的“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启动仪式”上提出了“新优质”的概念,指出:“新”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观念更新;“优”代表了科学的评价方式;“质”就是每一所学校以富有特色的实践创造赋予了品质的价值,从而实现“新优质”的样本意义。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在与城区传统名校不一样的起点之下,更要注重对学校精神的凝炼,以学校精神促进学校更大、更快、更深入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新优质”的真正内涵。新优质教育的一个核心是依据学校实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点,在此背景之下,学校精神的凝炼也同样需要“依据实情,因校制宜”。

一、做好顶层设计,追求文化高度

学校文化是一个理念,一种力量,学校主题文化和形象建设均能够以达成精神、坚定信念、塑造个性、提升境界的教育形式对学校办学、师生成长起到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作为一所乡镇小学,我们应该形成怎样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主题文化?应该如何体现新优质?这些都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核心。这就需要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依据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指导学校主题文化的逐步形成和深化,从而达到文化高度。斗门镇小学“求真知,做真人”的精神提炼,即在对学校历史文化的解读与传承的基础上所做的一个顶层设计。

(一)解读历史文化,提炼校风校训

每所学校在发展中都必然会有一个历史沿革的过程,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适时的解读,有利于提炼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校风和校训。

十几年来,我们柯灵小学一直秉承柯灵先生“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并努力形成“诚实、朴实、扎实、结实”的八字校风和“求真、求实、求精、求强”的校训。在对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现今的时代发展及学校发展需要,在传承之上,对学校的价值观进行了重塑,确定了“敬、善、勤、辨”的四字校训,将“谨敬、美善、勤勉、思辨”作为学校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以“怀谨敬之心,行美善之道,尽勤勉之力,拥思辨之能”作为其基本内涵,确立了“思辨求真知,明志做真人”的校园主题文化。

(二)确立核心项目,推进内涵发展

在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中,主题文化的确立还是处于无形阶段,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有具体的执行项目使之在学校运转的各个层面进行纵深推进。

我们斗门镇小学在围绕“敬、善、勤、辨”的学校价值观的核心思想,确立校园主题文化——“思辨求真知,明志做真人”之后,确立了“明志德育”“思辨课堂”“三生社团”三个核心项目,以此作为纵深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抓手。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根本。我们把孩子迎进来,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出去,是为了给每一个孩子的持续发展进步一个推力,也就是我们希望培养出带有什么样的学校烙印的孩子。我们希望从柯灵小学走出去的孩子是“心地善良,聪明能干”的,那么这一个目标就要让孩子明白,也即走进柯灵小学的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志向,学校所有的德育内容与方式都应指向于此,是为“明志德育”。

而学校价值观中的“思辨”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校中最多的活动是上课,最大的阵地是课堂,因此,这一抽象的概念也必须深深根植于此。在学校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地营造思辨的氛围,提炼思辨的方式,掌控思辨的评价,以思辨课堂的模式落实“思辨”价值。

现代学校的教育有别于古代私塾的其中一个标志,即在学校中除了教师主导的课堂之外,还有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性的社团活动。从另一个角度解读社团,社团活动可以说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有效呈现。斗门镇小学的红领巾多彩社团体系就是这种自主性与生命力的体现。我们所遵循的“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让教育使人‘三生有幸”的办学理念下确立的“三生社团”,就从学生的主动性方面推进了校园主题文化的有形发展。

二、联系师生实际,形成文化广度

顶层设计之下,校园主题文化的确立要在师生中形成“文化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认知重构的过程。因此,要联系师生实际,形成文化广度,从而达到最普遍的文化认同。

(一)学校精神的显性体现

在确立了校园主题文化后,学校中的显性文化建设就要围绕其核心来进行,办学理念和主题文化在校园内要随处可见。以我校为例,“敬、善、勤、辨”的四字校训和“热爱生命、健康生存、快乐生活”的新优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在世纪街校区和斗门校区的校门口、大厅处、班级名片牌等醒目处随处可见。这种显性的外在文化不仅加强了两校区的融合,更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接受这种基于顶层设计的校园主题文化。“求真知,做真人”的学校精神在日复一日中逐渐扎根于学校师生眼中、耳中、心中。

(二)学校精神的隐性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精神是十分抽象的,它最终要落实在学校的师生活动中,要从师生文化中体现出来。师生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点。因此,在确立了校园主题文化之后,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核心来进行设计与开展。学校在制订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时采用“抽屉式”方式进行设计,将一学期中的活动都归结到“明志德育、思辨课堂、三生社团”这三大板块中,以条块的方式指导学校中所有的活动。我校的“明志德育”也好,“思辨课堂”也好,“百团建设”也好,都是“求真知,做真人”在师生活动中的体现。正是在活动的开展中,师生逐步接受并认同学校的主题文化,进而真正了解学校精神。

三、加强文化管理,凝炼文化深度

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和互动来实现的。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校文化管理强调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发展,而学校发展的前提还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属于独立、自觉和能适应复杂需要的文化人,有着强烈的个体发展愿望,学校的文化管理要尊重这种需要。

首先,学校文化管理要关注教师的“精神塑造”。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现代人文素养。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提高教师人文素养,能够凝聚成积极向上的组织风气,从而形成一种优秀的组织环境。另一方面,营造教师的“精神家园”,使教师有归属感,将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融为一体。反观自我,我们斗门镇小学在凝炼学校精神时始终将教师的发展作为核心价值来体现,“求真知,做真人”的校园主题文化同样包括了教师的发展。

其次,学校文化管理要关注共同价值的塑造。学校在校园主题文化确立与深入过程中要对教师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学校精神外显为校风,内隐的则是学校的组织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的建设。学校的任何办学行为,教师个体的教育行为,都受到学校整体价值观的统领。

学校文化管理的本质功能,就是用文化的手段,用文化的因素,进行培育、疏导、集中、凝炼,体现学校意志,塑造学校精神,升华学校价值,就是对教师精神生活、价值目标、行为方式的疏导、整合,从而形成共识,构建学校价值观念体系的过程。通过共有价值观念的内化,才能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在学校的任何活动中加以体现,也才能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凝炼出学校独有的文化内涵。

学校精神的凝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在不同价值观冲突中不断重构的过程。在当前新优质教育背景之下,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学校精神及时进行凝炼,必将促进学校更大、更快、更优质的发展,恰如进入芦花更深处,定能欣赏到更迷人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吴宁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文化思考[J].师道,2008(7—8).

[2] 张香兰.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观[J].教育科学研究,2010(1).

(编辑:董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