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化“经典”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015-03-24黄巧
黄巧
【摘要】笔者在上语文课时,经常利用《论语》《孟子》《庄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挖掘教材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其次立足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情感、有担当的人;三是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表现情感的机会。笔者试图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文化“经典”发扬光大。
【关键词】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有很多很美的文章,笔者在上课时,从不放过利用这些文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孔子将情感教育摆在教育的显要位置,他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他对不重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深表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论语》)。语文学科的情感性,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的情感教育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是渗透情感教育的主渠道。高三的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笔者在上高三语文课时经常利用《论语》《孟子》《庄子》见缝插针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望他们进入大学、走上社会时,笔者所进行的情感教育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一、挖掘教材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文学即人学”,高尔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文学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论语》《孟子》《庄子》选编的大量文学作品都是极具情感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学生通过这些话语的教育,受其意义的影响,日积月累,自然能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
在教学中,笔者不放过所有能进行情感教育的机会。笔者要求学生不把孔子、孟子、庄子等人当成“思想的化身”,而把他们看成有喜怒哀乐的常人。在上课的时候只要能读懂他们的话语,并身体力行去培养自己的情感,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过就改、坚持原则、能辨别是非的人就足矣。
二、立足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情感有担当的人
情感对人的影响往往是终生的,不可低估。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用多情的心去感悟,用多情的嘴去抒发,用动情的话语去感染学生。有一堂课,有一个学生在吃东西,笔者刚好上到《孟子》中“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笔者适时利用这个机会对他提出了批评,告诉他“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一定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如果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别人还怎么尊重你。”这节课后,班上上课时,就没有学生再偷偷吃东西了。有一个学生不喜欢笔者,原因是笔者有一次在上课时,他在说话笔者直接点了他的名。有一天笔者在上到《庄子》中的“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同于己而欲之,异于己而不欲者,以出乎众为必也。”笔者教育学生:“老师上课批评一个学生,肯定是这个学生做不好了,老师批评他也是提醒他上课要认真听讲,老师不可能去认同你上课讲话,那是没有原则的,所以学生也不应该去讨厌老师,如果一味这样做,最终损失的还是学生自己。每一个老师都是为学生好,没有任何恶意的。”这个学生听了笔者的一席话后,虽然没有当面向笔者认错,但是从这次后,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成绩也有明显提高,笔者想笔者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每一次上到《论语》《孟子》《庄子》选段时,笔者都会留点时间让他们思考,然后在课后布置作业,把他们所想的用手下的笔表达出来。笔者利用上“经典”这块独特的“情感自留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内省。对“经典”作品的赏析,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对同学教师的看法,对社会世事的思考,对男女之间的情感,无一不出现在他们的“情感自留地”中。他们有了一个跟老师交流的场所,而且他们从不顾忌什么。
三、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表现情感的机会
培育学生的情感情怀,就得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情感精神。现在的独生子女被别人关心的多,而自己很少会去关心别人,而当前的学校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的情感精神,那就要给学生创设关心人的机会。上到《孟子》中的《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有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时,笔者告诉学生,现在由于笔者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所以同学们都有这一乐,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珍惜这种快乐呢?同学们不能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才来后悔。小时候都经常说“妈妈,我爱你!”为什么现在就不说呢?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要及早对父母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才不会给你们的人生留下遗憾。班上的学生听了笔者的讲解,他们都认为很有道理。这节课上完没多久,就是“三八”妇女节,那天上课时,笔者让有买花给母亲的同学举手,班上有二十几个同学举了手,看来笔者上课的情感教育确实有一定的成效。许多同学反思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不少人深感自责与悔悟。此后,许多学生都主动与父母沟通,帮父母干家务,或给予父母其他形式的关心。
文化“经典”自有它经典的地方,中华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久远,需要一线的语文教师尽自己所能阐释文化“经典”魅力,让学生爱上文化“经典”,做一个有情感的人,把文化“经典”发扬光大。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