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彰显“四性”
2015-03-24杨慧琴
杨慧琴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作业设计;趣味性;多样
性;层次性;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122—01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那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要把握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积极主动、持久愉悦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因此,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游戏、儿歌、故事、谜语、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味。
二、要实现多样性
在布置作业时,不要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应该有多种形式,如开放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调查统计、动手操作型作业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才会对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教学“统计”以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选择一件你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进行调查,完成统计图。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做了什么工作,是怎样完成的,得到了哪些数据。在此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自己确定作业的内容,自己设计版面,自己找材料,自己想办法绘制统计图,萌生了一个个新颖的想法,一个个精妙的构思,一个个大胆的设想……在他们的准备过程中,灵感的火花在撞击下应运而生,实现了知识信息的重组,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要体现层次性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地考虑这种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比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笔者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从三道题中任选两道题。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要突出实用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
例如,在学习 “纳税和利息”这节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设计一个表格,到当地信用社或邮政银行,把当时的利率表抄下来。创设一个情境:给你们5000元,你们自己决定存多长时间,计算一下,到期可得利息多少元?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地就完成了这项作业。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兴趣的培养,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后盾。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