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5-03-24薛生才
薛生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主体性;积极性;
质疑;互动;空间;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3—0094—01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作为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结构,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学新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有效地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这句话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火药的导火索,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正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你们看过荷花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述说着自己见过的荷花。此时教师自然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公园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把美丽的荷花写出来的。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发现和创新的基石,质疑是创造之母。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问到善问的能力,努力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教学中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例如,在教《穷人》一课时,文中写到“桑娜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质疑:“为什么桑娜非这样做不可?如果不这样做,行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而对于学生的大胆质疑,教师应给予肯定及鼓励,因为质疑和辩论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永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笔者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写出总结,使学生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
四、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书本不是学习知识的唯一材料,也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家庭、走向小区、走向社会,冲破教材的束缚,实现课堂教学社会化、学习生活化。如,家里的小书柜,阳台种的花,小区的宣传语,名胜古迹,花鸟虫鱼等等,都可以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材料。
五、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现行的语文教材都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评判,常常会设计许多图案,让学生在自评与他评中建立自主的意识形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用学生对自己或对同学的评定来取代教师的评判,因为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评价是动态的,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笔者就积极利用学校开设的“七色花”活动,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设计两张表,一张表让学生自评,并要求家长给予意见,另一张表让学生交互评价,最后将他评和自评的结果进行综合,参考教师的意见形成学生的评定,以此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自我意识的形成。
总之,只有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自主学习进入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创新思维之花才能常开不败。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