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调研与思考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2015-03-24张文翠康维波

关键词:泰安惠民村民

□张文翠 康维波



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调研与思考
——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张文翠 康维波

文化惠民工程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农村,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显示出独特的作用。本文在泰安市农村地区抽取5个综合发展水平不同的乡镇,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主要了解泰安市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情况及其满意度,以期找到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新的途径与方式,提高农村文化覆盖率,更好服务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

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地调研

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是一项惠及农民的服务,政府在其中发挥文化服务职能,它是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部分,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泰安农村群众文明素质、提升文明程度,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是与农村经济、环境建设拥有同等地位的建设领域,如果说经济、环境等建设是农村建设的“硬实力”,那么农村文化建设则是农村建设的“软实力”。[1]

泰安市的文化惠民工程一向走在山东省的前列,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依托泰安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广覆盖、高效率和均等化,是摆在各级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如何,农村的文化需求怎样,是评估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

因素,这两大方面也为今后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继续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为切实把握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现状,探寻泰安市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我们选择能够代表泰安综合发展水平不同的楼德镇、大汶口镇、龙廷镇、岱庙镇及肥桃镇,共5镇20村开展实地调查,与主管文化建设的乡镇领导、村干部及部分村民进行访谈,并现场发放问卷230份,全部收回后,通过运用SPSS21.0软件对230份问卷做了统计分析,就如何推进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进行了有益探讨。

一、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受访者结构组成:在性别上,男性占54.5%,女性占45.5%,性别比例较合理;在年龄分布上,18岁以下占7.2%,18—35岁占50.0%,35—60岁占39.4%,60岁以上占3.4%,以中青年为主;在受教育程度分布上,小学及以下占11.8%,初中占33.0%,高中或中专或技校占21.7%,大专占3.2%,大学本科占30.3%,离散趋势明显;职业分布上,农民占42.0%,村干部占5.5%,打工者占14.6%,学生占28.3%,其他如教师、个体户等占9.6%,以农民为主;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分布上,农业收入占45.0%,工资性收入(包括打工收入)占41.3%,租金收入(土地、房屋租金等)占2.8%,经营性收入占10.6%,其他收入占0.5%,农业收入是大多数受访者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状况

1.文化下乡活动

泰安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农村文化建设的号召,在农村地区多方式、多途径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开展放电影、送戏、送书、科普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其中放电影和文艺演出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在活动类型中占据62.6%的比例。除此之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安山东梆子下乡也成为泰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大特色。泰安农村群众在本村内能够观看电影、文艺演出,参加科普讲座,群众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精神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对于当地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如图1所示,有32.24%的农村群众感到满意,有39.25%的农村群众感到比较满意,有23.36%的农村群众感到不太满意,有5.14%的农村群众感到不满意,也就是说,有71.49%的农村群众对政府部门开展的文化活动感到满意,整体满意度较高。

图1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满意度

2.群众文化组织与村居广场建设

农村群众文化组织是村民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农村群众文化组织数量和种类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该地区农村文化的发展水平。通过调研发现,泰安农村的群众文化组织主要有舞蹈队、锣鼓队、合唱团、书画协会等,并且被调查的每个村都有舞蹈队,其覆盖率达到100%。近年来,随着农村群众精神需求的增加,在农闲时节,几乎每村热爱文艺的群众都会参加广场舞活动,相应地,政府部门为每个村庄配备了文化广场、便携式移动设备、道德舞曲、文化广场舞翎(广场舞指导员),村居广场建设运行情况良好,如图2所示,在230份问卷中,文化广场、便携式设备、道德舞曲、广场舞翎运行好的频数分别为192、178、184、191,所占比例为83.48%、77.39%、80.35%、83.41%,有些乡镇还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村或社区的广场舞比赛,丰富农村群众业余生活,提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图2 农村村居广场运行情况

3.文化设施管理

泰安农村文化设施比较齐全,每村都有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阅报栏、文化健身广场。村民平时利用较多的文化设施有文化健身广场、阅报栏,分别占31.5%、19.9%,而对文化活动室的利用较少,仅占11.9%。农村群众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使用情况也持不同的看法,46.09%的村民认为管理很好,能够经常使用;33.04%的村民认为管理较好,但有时空置;16.52%的村民认为管理混乱,空置严重,这说明虽然泰安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备较为齐全,但是对它们的管理没有跟上,文化设施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图3)。尽管上述泰安农村传统文化设施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的镇,例如楼德镇,创新建设“一廊一窗一栏一榜”文化阵地,镇村乡村文明行动宣传栏、艺术长廊、村情橱窗、阳光村务公开、光荣榜、志愿者服务栏等内容一应俱全,营造“人人参与文化、人人沐浴文化”的良好氛围。

图3 村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使用情况

4.“幸福e家园”网上文化惠民

网上文化惠民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安网上文化惠民工作走在山东省的前列,曾在泰安市举行过“山东省‘泰山幸福e家园’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研讨会”等专门会议。为在更大层面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泰安市设立“幸福e家园”网站,配备专门人员管理与维护网站,通过网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难题,实现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良性互动。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却遇到了瓶颈,主要表现在村民对“幸福e家园”的了解程度不高,一般是年轻人了解和使用这个网站,所占比例仅是37.69%,由于是新生事物,再加之农村地区网络不发达,村民对它还没有完全的了解和信任,他们对问题的解决大多不抱很大的希望,认为效率一般甚至较低,对这项网络文化惠民工程的满意度也不高(图4)。

图4 对网上“幸福e家园”的了解程度

(三)泰安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情况

1.整体需求状况

农村文化需求是农村文化供给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它也是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从调查来看,在被问到“您对文化的需求如何”这个问题,29.39%的村民表示渴望很强烈,27.63%的村民表示渴望比较强烈,39.91%的村民表示渴望一般,约3%的村民表示不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大约60%的村民对文化的需求比较强烈。在“您认为目前自己的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一题中,如图5所示,31.53%的村民选择“满足”,52.70%的村民选择“基本满足”,15.32%的村民选择“不能满足”,0.45%的村民选择“不清楚”,可见超过80%的村民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少部分村民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图5 文化需求满足情况频率分布

2.农村读物的需求

农村群众对农村读物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选择,他们的选择也体现了其文化需求。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村群众最需要的读物类型是农业科技类、技能培训类、医疗卫生类和文化教育类,所占比例分别是18.7%、18.4%、16.7%、16.5%,不难看出,他们所需要的读物基本是与农业、健康和孩子教育有关。在“阅读书刊的目的”问题上,23.4%的村民倾向学习技术,31.6%的村民倾向娱乐休闲,25.0%的村民倾向孩子教育,17.1%的村民倾向学习政策法律知识,2.9%的村民倾向其他,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村群众大多需要农业、健康和孩子教育有关的读物,他们平时阅读书刊,除了娱乐休闲,也主要关注上述三大类问题。

表1 最需要的农村读物类型

3.文化设施布局与时间需求

农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与文化设施的布局有时间上的选择性,在“对您有需要的各类文化设施,您认为步行几分钟到达比较合适”的选择上,15.28%的村民认为5分钟之内合适,41.05%的村民认为5-10分钟到达合适,24.45%的村民认为10-15分钟到达合适,约8.7%的村民认为15-20分钟到达合适,约5.7%和4.8%的村民认为20-30分钟甚至30分钟以上都可以,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村民接受15分钟以内的时间,比例高达74.23%,这既说明村民对文化设施的布局有要求,也说明在到达各类文化设施的时间上有要求,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出村民文化需求侧重便利性的弹性发展[2]。

图6 步行到达文化服务设施的合理时间频率

二、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一)农村文化服务刚性供给与需求弹性发展存在矛盾

虽然基层政府一直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做努力,但是基层政府的文化服务供给却是刚性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很少能够倾听村民真实的文化意愿。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追求的提高,其文化需求呈现弹性发展的趋势,自主性不断增加,不再满足基础需求,更要求差异性需求。而现如今,政府提供的一些文化服务可能不是某一时间段内农村群众所需要,例如,政府每个月都会来放电影,可是北方冬天气温太低,天太冷,虽然放电影的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地完成放电影的任务,但是寒冷天气的农村群众更愿意选择待在家里,而不是出门看电影,那么这种文化惠民活动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这种刚性的供给与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弹性发展之间也就产生了矛盾。

(二)农村文化满意度与文化需求呈现出年龄的差异

文化需求的产生、发展及满足受年龄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青年需求多样化而满意度较低,中老年需求单一但满意度较高。18-35岁年龄段的村民文化需求旺盛,我们分析原因也不难发现,18-35岁的青年人要么处于学生时期,要么处于事业上升时期,迫切需要优秀的文化丰富精神自己的世界,而60岁以上的老人文化需求就没有那么强烈。与此同时,绝大部分村民对村里举行的文化活动满意,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对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满意度较高,但18-35岁的青年人对公共文化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或许青年人对公共文化的要求更高一些。这也启示政府部门,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文化需求的差异性,在文化惠民的形式上注重文化创新,有的放矢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面临的困难重重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存在一定问题,面临一些困难。在与乡镇主管文化建设的领导及部分村干部的访谈中,他们普遍反映资金紧张和乡土人才流失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对农村群众的问卷调查中,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印证。如表2所示,村民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大困难,按比例多少排列,是缺乏资金、缺乏乡土文化人才、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特色文化流失和缺乏村民参与,其中认为缺乏资金的村民占到43.8%,认为缺乏乡土文化人才的比例为27.3%。不论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农村人民群众,都认为目前的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最大困难是缺钱、缺人,也就是说,政府的文化惠民工程开展还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支持与人才保障。

表2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大的困难

三、创新文化惠民工程途径的对策建议

(一)灵活提供农村文化服务,满足文化需求的弹性发展

农村文化服务要因地制宜,灵活提供,切实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弹性发展。送戏、送电影、科普讲座等文化活动,要避开农忙时节,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对一些不可忽视的特殊要求的文化项目,要充分调研可行性,尽量满足特定需求。同时,政府为满足农村群众的基础需求和差异性需求,一方面,应鼓励市场和社会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到农村领域,多元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譬如,可采用“政府采购、公司运作、全民享受”模式,将文化服务承包给专业文化公司,根据服务的绩效予以奖惩,扩大文化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在办好传统文化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重点要扶持与资助一些农村地方艺术团和社区文化社团,发挥农村群众自主性,以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让各种地方艺术团体“走亲”,加强相互间交流,让“接地气”的文化活动走进农村群众的日常生活,营造“人人参与文化、人人沐浴文化”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建立15分钟文化服务圈,增加文化惠民工程的可及性

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显著特点,就是要惠及百姓,方便村民的参与,增加民众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的“适合度”(thedegreeof“fit”),也就是文化惠民工程的可及性。这种可及性直接的表现是可接近性,指民众能否通过一定的交通工具、时间、费用从居住地到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机构[3],而服务半径恰是可及性与可接近性重要的操作化指标。调研发现,农村群众对步行到各类服务设施时间的心理接受度为15分钟,因此,可以15分钟为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各类文化设施,尽量把文化场所设置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另外,要保障文化设施正常开放,把镇、村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设施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缩小农村文化服务半径,让农村群众在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提高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可及性。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经费投入常态化

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各级政府部门是文化惠民工程的主办者,而各级财政部门是文化惠民工程的保障者,面对现阶段泰安市农村文化活动资金短缺的情况,各级政府要相应地做好财政预算与投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将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经费和运营经费,作为经常性项目,列入各级财政预算[4]。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是要不断增加对农村文化的资金投入,提高文化建设支出在整个新农村建设支出的比例,并使这一资金的投入常态化,二是要加强对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的村庄的文化资金保障,鼓励社会组织、致富能手、企业加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使更多的企业、组织、个人出资建设农村文化。

(四)重视培养本土人才,减少人才流失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支撑。文化设施管理人员、农村文艺骨干等专门人才的缺失,一定程度上,既导致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运转不力,也使农村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要想努力推动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开展,实现文化惠民工程的广覆盖、均等化,在农村地区,首先,要安排专人负责文化设施的管理,由财政给予工作补贴,激发其工作的动力;其次,要不遗余力地培养本土文化人才,服务本地文化的发展,重视对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再次,加强对管理人才、文艺骨干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技能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文化;最后,要鼓励民间艺人、文化团体组织文艺活动,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领更多的群众热爱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

[1]苏宝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泰安市的实证研究[J].科教文汇,2013(6).

[2]孙政,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刚性供给与文化需求弹性发展的矛盾及解决之道——基于 12省25县 (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卷调查[J].广州公共管理评论,2013(00):87.

[3]吴理财.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延伸到村社[N].光明日报,2014-09-13(012).

[4]课题组.安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益研究——以凤阳为例[J].江淮论坛,2011,(1).

2015-02-05

本文为山东省泰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泰安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途径与方式研究(项目编号:14skx058)”的前期研究成果。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张文翠(1989- ),女,山东莒县人,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管理创新;康维波(1963- ),男,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文通讯作者。

G

A

1008-8091(2015)02-0085-06

猜你喜欢

泰安惠民村民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泰安杂记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泰安无性系引种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步研究
因地制宜 推惠民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