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2015-03-24章艳茹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创面愈合糖尿病

章艳茹

(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内4科 河北 任丘 062550)

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章艳茹

(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内4科河北任丘06255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糖代谢紊乱与皮肤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只大鼠,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一组为正常大鼠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成模,待观察组大鼠成模后,取两组大鼠背部皮肤进行组织学的观察,再检测两组大鼠皮肤中的组织糖含量及1型和3型胶原等表达量和被糖基化的程度。结果:观察组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次并不清晰,而且有部分表皮细胞没有复层排列,导致棘细胞减少,使表皮层和真皮层变薄,而胶原纤细,导致排列十分紊乱,有些胶原会发现慢性的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皮肤组织的糖含量比对照组高,有明显的蓄积,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大鼠皮肤没有受到损伤,而且组织结构十分完整的情况下,组织学与细胞生物学等行为就已经开始改变,这也是糖尿病皮肤容易受到损害创面难痊愈主要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创面愈合;糖代谢紊乱;皮肤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发性的溃疡或者创面难愈等因素和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管神经病变密切相关。据研究显示,当糖代谢发生紊乱时,代谢产物会导致组织细胞及生长因子等发生改变[1]。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皮肤组织病理改变,本文研究了糖代谢紊乱和代谢产物与皮肤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糖尿病皮肤自身病变与溃疡形成及创面难愈发展。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变化的分析,研究糖尿病并发症创面难愈机制,这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只大鼠,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所有大鼠均为雄性大鼠,体重在200~220g,进行2周适应期的饲养后,把20只大鼠分为两组,一组为正常大鼠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设定为观察组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成模。观察组大鼠诱导前要禁食24h,在诱导同时,为为患者进行链脲佐菌素(美国进口)的腹腔注射,注射量控制在65mg/kg,在注射前后要为大鼠采尾静脉血检测血糖,测量大鼠的体重,抽取大鼠胰腺组织后,观察大鼠组织学[3]。

1.2 方法

将两组大鼠饲养到实验日时处死后取背全层皮肤作为标本,皮肤取1cm×1cm置于培养液内完成组织培养,再取上清液进行保存,将部分标本以4%甲醛溶液进行固定,另一部分标本在-70e下保存等待检测,再取新鲜大鼠皮肤组织检测细胞周期。检测大鼠皮肤组织的糖含量,将冻存的皮肤组织进行切块称重,经过匀浆和离心后,以生化自动仪进行血糖浓度的检测,再换算为每克皮肤糖含量[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大鼠皮肤细胞组织排列及表皮层、真皮层厚度、皮肤内糖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次并不清晰,而且有部分表皮细胞没有复层排列,导致棘细胞减少,使表皮层和真皮层变薄,而胶原纤细,导致排列十分紊乱,有些胶原会发现慢性的炎性细胞浸润。观察组皮肤组织的糖含量比对照组高,有明显的蓄积,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大鼠的皮肤组织表皮层、真皮层明显变薄,而且表皮细胞的层次并不清晰,有部分的表皮没有复层排列,有明显的棘细胞减少。而胶原纤细,导致排列十分紊乱,有些胶原会发现慢性的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皮肤复层结构十分丰富,胶原的排列呈现出典型的编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织学有着明显的反差,这就为本次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变薄有了重要的组织学依据[5]。

研究中观察组所选的大鼠血糖水平小于8.9mmol/L, 通过诱导后血糖均在11.2 mmol/L,以上,而且大鼠的体重有明显的下降,对大鼠胰腺组织抽查后,发现大鼠的胰岛细胞已经受到破坏,表明糖尿病的模式已经成功诱导。检测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有明显的增加,可见,大鼠体内糖量的改变已经累及到了皮肤组织中。经过检测,观察组大鼠的皮肤组织糖含量增高会导致糖代谢紊乱,使局部含糖量过度蓄积,使皮肤组织发生病理生理等改变。

皮肤组织细胞在正常状态下需要控制稳定增殖率,才能保持身体正常新陈代谢,保持表皮结构完整。观察组大鼠表皮细胞少于对照组,表示受到抑制后,正常表皮细胞无法进入正常的细胞增殖周期,细胞的减少,导致表皮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糖尿病皮肤中如果bFGF出现糖基化,会影响皮肤组织正常更新与创面修复,而中性粒细胞内MPO在细胞中有固定的含量,对酶活力进行分析后,可以对中性粒细胞数进行定量。观察组大鼠MPO含量比对照组高,可见,糖尿病皮肤组织内的中性粒细胞过多,由于内外源方面受到损害等异常,就会使炎性介质与氧自由基、酶等过量释放,出现炎症反应,从而损害皮肤组织。观察组皮肤内中性粒细胞过量会使局部皮肤出现自发性的溃疡与创面难愈,而对照组皮肤组织中MMPs表达不高,保持基础的含量可以保持真皮结构正常更新与代谢。受创伤和炎症等影响,一些纤维细胞与内皮细胞等会临时合成MMPs,降解变性胶原[6]。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大鼠的皮肤可以观察到胶原的排列十分稀疏,而且胶原有肿胀变性的改变,虽然没有观察到大鼠皮肤中的羟脯氨减少,可是,观察组大鼠皮肤变薄,皮肤单位面积中羟脯氨酸的总量开始减少,由于观察组大鼠的皮肤内胶原减少,导致真皮结构变薄有关。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当皮肤组织未受到损伤时,组织学与细胞生物学等已经发生行为改变,是一种隐性损害,并没有对皮肤组织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造成损害,提出隐性损害这一机制,是相对皮肤结构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受到外源损伤提出的,隐性损害属于内源性损害,不会对皮肤的缺损和断裂造成损害,组织学与细胞功能学影响发生改变后,皮肤组织再受到外源性损害,就会增加皮肤的易损性。隐性损害只是患者皮肤局部的高糖和蓄积,使皮肤组织内细胞或者基质出现功能不良的情况,与血管神经病变导致的皮肤缺血性坏死等继发性损害有所不同,所以,分析血管或神经原因造成的糖尿病溃疡与创面难愈等情况下,要注意高糖造成皮肤组织隐性损害,分析出隐性损害也是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或创面难愈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生理改变,既能丰富糖尿病并发症研究,也能分析糖尿病患者自发性溃疡及创面难愈机制,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清玲.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β-catenin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南昌大学,2011:18.

[2]唐晓美,郝 娜,郑 敏,危重老年患者糖尿病创面1例的临床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876-2877.

[3]葛小静.糖尿病大鼠早期皮肤组织病理改变与微血管、神经纤维病变相关性的初步研究.南京医科大学,2012:16-17.

[4]杨群英.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P物质在糖尿病足溃疡愈合中的作用.南方医科大学,2011:22.

[5]彭程.小鼠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缺失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中南大学,2011:12.

[6]景丽峰. PI3K/Akt-HIF-1信号系统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南方医科大学,2014:13-14.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5)15-0114-02

猜你喜欢

创面愈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临床应用概况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
黄连紫草膏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