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

2015-03-24李文海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组织化学包膜胸膜

李文海

(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医院 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探析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

李文海

(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医院 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对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边缘清晰光滑,10例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3例为肺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为纵膈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扫7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地图样"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可见包膜,1例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可见蒂状结构。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由胶原与梭形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细胞疏松区与密集区,血管十分丰富,且管腔出现裂隙变化,免疫组化结果:CD34、Vimentin均呈阳性。结论: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需依据免疫组织检查与病理学特征才能确诊。

胸部肿瘤;CT表现;病理特征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医学领域中一种比较少见的纤维性肿瘤,其通常被认为来源于胸膜间皮组织,近些年报道显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以来源于胸膜外多种组织[1]。本文选取我院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5例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15例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4岁,平均(52±6.2)岁。主诉为胸痛者6例,咳嗽、咳痰者4例,体检发现者3例,呼吸困难者2例。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Plus 16螺旋CT机进行平行扫描与增强扫描,层距与层厚均为5mm。经前臂静脉以2.5m 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碘海醇80~100ml。用10%福尔马林将手术标本固定,并用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与常规HE分析。观察大体标本肿瘤的质地、外形、边界、大小及包膜等。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主要有CK、CD99、CD34S-100、Vimentin等。试剂盒与抗体来源于福州迈新公司。结果判定标准:染色呈现棕黄色即可判定为阳性。

2.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15例患者共15个病灶,3例位于肺内,2例位于纵膈,其余10例位于胸膜(左侧4例,右侧6例)。病灶最小者约2.1cm× 1.4cm×4.1cm,最大者约13.3cm×6.2cm×9.8cm。15例病灶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卵圆形、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肿瘤平扫7例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地图样"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可见包膜,1例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可见蒂状结构。

2.2 手术所见与病理特征大体标本显示12例有完整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外观为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地较硬或中等,切面存在旋涡状外观。镜下观察:体内肿瘤细胞胞质浅染、稀少,呈长条状,细胞排列呈旋涡状、竖状或不规则状。免疫组化结果:CD34、Vimentin均呈阳性,CK、S-100呈阴性,CD99阳性者11例。

3.讨论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医学领域中一种比较少见的纤维性肿瘤,其通常被认为来源于胸膜间皮组织,近些年报道显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可以来源于胸膜外多种组织。本次研究显示,CD34、Vimentin均呈阳性,CK、S -100呈阴性,CD99阳性者11例,与既往报道一致。镜下观察显示肿瘤细胞胞质浅染、稀少,呈长条状,细胞排列呈旋涡状、竖状或不规则状。部分患者显示脂肪变、片状粘液样变、淋巴细胞浸润,并且同一肿瘤可见细胞分布差别较大的神经样分化区、肉瘤样区及血管外皮瘤样区。细胞异型性改变与细胞质的浸润性生长是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显著特征。

该疾病多发生于25岁~70岁的成人,平均年龄在50岁,性别与年龄方面不存在差异,与既往报道一致。由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后期患者常表现为气短、胸痛、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压迫性症状。本组中5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并且病灶最大径均小于5.2cm,其中2例患者3年期间病灶大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可见该肿瘤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其余10例病灶体积较大,病灶最小均大于5.2cm,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肿瘤压迫。

CT表现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起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及位置,以及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通过图像的重建,可以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病灶观察,明确肿瘤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可知:①大多具有明显清晰的包膜。本次研究中,大体标本显示12例有完整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提示包膜的产生可能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重要征象;②界清、单发的卵圆形、圆形的浅分叶软组织密度肿块,钙化现象较少发生;③肿瘤平扫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或均匀密度区,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密度区强化。对病灶内低密度区进行平扫,显示可能与出血、坏死、囊性退变及粘液样性变有关。

由于该肿瘤发生在不同的部位,需要分别和胸膜源性肿瘤及肺内肿瘤进行鉴别。总而言之,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比较罕见,当CT显示界清或单发软组织肿块,存在包膜,并且增强扫描时不均匀"地图样"强化明显,则可以考虑本病发生的可能,但最终确诊需依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判定。

[1]张烨飞.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05):66-68.

R445.3

B

1009-6019(2015)01-0038-01

猜你喜欢

组织化学包膜胸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