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

2015-03-24靳明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药理药理学复方

靳明祥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 贵州黔南州 558000)

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探讨

靳明祥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 贵州黔南州 558000)

中药药理学往往是现代药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也来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主要从关于复方研究问题、基本药效问题、关于动物模型问题及关于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问题、关于治法原理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1]。

中药药理;研究现状;问题探讨

引言:通过研究中药药理学的基本任务及中药药理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来制定中药药理研究,使其了解其相关原则、规范以及评价标准。

1.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往往包括3个方面,①通过研究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结合物质基础的研究,了解中药治病的现代科学基础,并指导临床更为合理用药和准确用药。②传统用药经验和现代药理-化学相结合往往推动传统中药的进步和发展③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为基础,临床上通过总结、发现中药作用的规律、特点与优势,来联系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创建现代中药药性理论[2]。

2.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最早提倡的"不论用什么思路和方法,也不论从那一个角度进行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都是应当值得欢迎的"到"提倡中药的复方药物特别是中医经典名方"的研究,再到"九十年代金黄教授提倡的五个结合",往往使中药药理的基础研究迅速发展,取得了成果突出,使之形成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学科构架。这些成果,往往都来自于我国的药理学工作者。临床上随着社会需求与形势的变化,现如今中药新药已经成为了中药药理研究的热题[3]。研究表明[4],通过接受现代生物医学最新成果而用其于进行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往往成为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热点。现如今,大批研究生课题的需要以及由于中药药理研究,当然其既需要广泛的学科交叉,这样会使结果的与客观实在相远离。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关于基本药效研究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了解中药作用及其机理。现如今,大多数的药物的基本药效并不是让人了解,所以有小部分药物并没有其药效。所以至今给临床提供的仍然是一种不是彻底了解的结果[5]。而另一方面,基本药物的作用剂量可被增大到10-20倍,所以临床剂量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另外,临床上大部分药物的某些作用往往被重复的报告,但是并不了解其基本药效,所以药理研究需要了解分子生物学、基因与组学领域。

3.2 关于复方研究

复方往往是几十种的非衡定的活性成分相互影响。换句话说,临床上其单味中药的作用在实质上往往包括"复方"问题。虽然复方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但是复方却是中医用药的现状,因为复方用药往往完全符合人·病·药物间多重关系。所以对中医复方用药需要进行严格、仔细的系统性研究,研究表明,单味或单成分药的疗效主要是因为如何去研究和判断复方在中医用药中的价值[6]。

3.3 关于治法原理研究

临床上治法往往是对中医同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机理,这是在中医临床治病中基于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的认识而形成,但是这却与现代医学的"同类疾病"是不同的。"同类"疾病往往相对于的中药药理而言,可以揭示层次的研究,当然研究的结果在理论、规律与实践之间,把中医的基本理论与中药作用的规律相互结合[7]。换言之,治法原理往往科学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传统认识的现代研究则一方面要"证实",同时也要"证伪"。"证实"后可大幅度地进一步深化与精化认识,"证伪"则将弃其"糟粕"而真正向前跨越迈进。我们十分遗憾地看到九十年代中后治法原理研究的进展缓慢,加之重于证实而鲜于证伪,谁都知道,在某些情况下[8]。

结束语:中药药理学往往是现代药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机理,也来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临床上研究中药药理研究相关原则、规范与评价标准,但学术研究往往会基本的原则与规范,所以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术研究结果的评价往往会有一定的科学标准。小部分学者认为,中药药理研究工作中的"无证开车"现象极为少,进行可重现性则远难推测,可以制定科学而合理的中药药理研究规范,通过重塑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三严精神,应当让社会与公众、起码应当让相关权力机构从基本原则上给出近于正确的评价[6]。

[1]邓文龙.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讨论[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05(7):1-3.

[2]王勇,李春,李栋,等.基于生物网络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4(7):552-555.

[3]贺福元,邓凯文,刘文龙,等.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05(6):256-259 +17.

[4]Jiang T L,Huo H R.Paying greatattention to study on integration effects ofmulti-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J].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02):1-4.

[5]邹欢,陈锋,周宏灏.中药有效成分群组方技术研究若干基础瓶颈问题及数理特征化思路的提出[J].中药材,2009,01(11):1-7.

[6]王雁梅,康美清.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3,08(7):2096-2097.

[7]孟小斐,栾好波,王培军.试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2):7.

[8]曾茂贵,郑沁鈊.中药药理研究中证候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应用[J].福建中医药,2012,(03):60-62.

R2-03

B

1009-6019(2015)01-0026-02

猜你喜欢

药理药理学复方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Anti-hypertensive and endothelia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Qima capsule (复方芪麻胶囊) on primary hypertension via adiponectin/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athway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艺术药理学
山楂核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