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
2015-03-24孟秀凤
孟秀凤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
孟秀凤
目的 分析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预后。方法 选取呼吸衰竭患者共168例,按病情将其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A组)102例和有创正压通气组(B组)66例。其中无创正压通气组有16例患者(C组)因病情中途换为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死亡6例,C组患者死亡5例,B组患者死亡8例。通过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B组和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2%、75.1%、78.3%。B组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气,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0%,A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7.06%。结论 对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选取恰当的机械通气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一定帮助。
无创正压通气;有创正压通气;呼吸衰竭;内科;急诊
呼吸衰竭是内科急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临床上,多采用机械通气方法来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机械通气是对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自主呼吸的一种通气方法。机械通气的方法可以分为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等。无创正压通气能够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有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使预后相对良好。但无创正压通气也有它的缺点,就是不具备人工气道的一些作用,例如气道引流等。无创正压通气临床上主要对意识状态尚可的轻中度呼吸衰竭或者自主呼吸功能有一定恢复的患者适用。有创正压通气,也称为控制机械通气(CMV),它是送气基本方式的一种[2]。有创正压通气有着不受患者自主呼吸的影响,有规律地并强制地为患者送气。有创正压通气主要对呼吸停止、严重的胸部损伤、严重的呼吸功能降低等患者适用。本研究选取呼吸衰竭患者共168例,分析就诊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管理中心第二医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内科急诊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共168例,其中男91例,女77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7.04±2.11)岁;在入院时,呼吸衰竭的发生时间均为
20min~24h,平均时间(7.30±2.10)h。在入院后,均在0.5h内给予所有患者以有效通气治疗。患者在入院时均有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等明显的临床表现,在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85%、二氧化碳分压>40mmHg。患者到院后均立即清除口腔以及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异物等,建议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将含量为5%的葡萄糖溶液500mL和利尿剂进行混合使用实施治疗过程。按病情严重程度、发展变化情况等将其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A组)102例和有创正压通气组(B组)66例。其中无创正压通气组有16例患者(C组)因病情中途换为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各组呼吸衰竭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以及其他病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A组 对于无创正压通气组的患者,使用鼻导管和面罩进行常规氧疗[3]。要求患者不能维持氧合或者氧合障碍,但是具有自主呼吸的能力、比较好的意识状态,仍有力咳痰,可以较好地配合进行无创正压通气[4]。
1.2.2 B组 患者有自主呼吸停止、心脏停搏、难以自行清理上呼吸道的分泌物等的临床表现,或者有严重的气道狭窄或梗阻使自主呼吸难以进行等的临床表现[5],要马上行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正压通气。另外,在进行有创正压机械通气的同时,建议给予患者原发病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质指标情况。
1.2.3 C组 对于那些通过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治疗1~2h,但是呼吸功能没有显著改善,动脉血氧分压<60mmHg或出现呕吐、气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低血压、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时,应及时换为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 3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死亡病例、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6]。
2 结果
A组患者死亡6例,因主动放弃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至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患者有4例。C组患者在治疗后因没有效果而死亡的有5例。B组死亡8例,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4例、心肺复苏没成功3例、中毒1例。通过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B组和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2%、75.1%、78.3%。
在66例采用有创正压通气的方法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在治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气(100%),其中有腹胀表现的患者有47例(71.2%),鼻有干燥充血表现的有27例(40.9%),局部皮肤表现有红肿的14例(21.2%),误吸的患者有8例(12.1%),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0%。在102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中,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肺炎(37例,36.3%)、气胸(6例,5.9%)、呼吸机依赖(3例,2.9%)和皮下气肿(2例,2.0%),并发症发生率为47.06%。
3 讨论
通气功能障碍在急诊内科经常能够遇见,通常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7]。及时、有效、正确地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主要方法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缺氧症状,纠正呼吸衰竭。因此,依据患者的不同并且选择适当的机械通气方式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选取了内科急诊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共168例,分析就诊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预后,结果显示,选取恰当的机械通气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一定帮助。
通过采用机械通气方法来挽救呼吸衰竭患者的研究发现,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B组和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2%、75.1%、78.3%。B组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气,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0%,而A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7.06%。这些数据说明了无创正压通气和有创正压通气都有其优劣,除了根据病情严重和发展变化情况来及时选择有效通气方法,在临床上至关重要的[8]。另外,患者在挽救之前均应注意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为机械通气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医务人员要时刻记录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用于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工作参数。患者经过挽救治疗后,一定要及时地补充液体和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用来维持患者本身机体的需求。
[1] 许丽.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11):97.
[2] 马珍荣.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79.
[3] 刘春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7):59-60.
[4] 王海清,贾晓民,赵杰.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应用不同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20-21,23.
[5] 郑亮亮,朱华栋,徐军,等.肺间质纤维化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J].协和医学杂志,2013,4(3):265-268.
[6] 白珀.改良型SBT试验和不间断无创通气序贯在合并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
[7] 彭巍.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紧急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6):30-31.
[8] 陈浩.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2):18-1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4.045
河南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九社区管理中心第二医院(孟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