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效果历史看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主体关系

2015-03-24娅,爽,

关键词:伽达默尔视域经验

吴 卓 娅, 王 爽, 王 全 红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116024)

海德格尔认为,自黑格尔哲学解体以来,西方精神就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由于技术座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严格掌控,当代人类已经没有能力对精神的内在原始运动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呈现[1](p2)。根源在于自然科学的方法所造成的控制意识使精神科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自然科学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可重复、可证实的实证主义方法以其极强的渗透性控制、影响着精神科学,精神科学对客观、精确理解的寻求便由这种控制所生成,最终导致读者与文本关系的定位出现偏差,直接的主—客关系便是其体现。这种关系秉承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信仰,读者把文本作为获得一种普遍而客观知识的工具,文本只是获取客观知识的手段,读者的历史性被排除;反思的主—主关系是这种关系的矫枉过正,文本不再是对象而是与读者一样有自己见解的另一个主体,但文本只是被认为投射于读者的反思意识,因此读者被要求从自身出发去理解文本,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读者在肯定自身的同时排斥了文本的历史性。读者—文本的本真关系一直处于遮蔽中。因此,构建一种新型的读者—文本关系已经成为拯救精神科学危机的关键,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理论将解蔽这一关系。

一、效果历史的概念与经验结构

1.效果历史的概念

精神科学涉及到超出自然科学范围外的认识和真理,精神科学研究的是历史流传物即广义上的文本,因此精神科学的真理表现在传统、历史中。作为历史的传统构成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根基。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批判了传统的历史科学方法论,因为它使历史上生成物和历史流传物沦为一种如同实验结果那样的凝固起来的对象。在理解中真正起作用的并非方法论而是效果历史,即辩证地显示出历史理解的有效性的历史[2]。效果历史作为实现的历史就是历史实在,因为效果涉及到作用或影响,涉及到实现以及涉及到实在,实在的东西在活动或起作用,也就是说,它进行实现自身和产生自身的活动。概括说来,某物如何产生的历史,或进行实现它自身活动的历史,就是效果历史[3](p217)。因此,历史本身总是处于与后来的历史、事件过程的关系之中。

效果历史具有绝对有效性,不但在精神科学领域内起作用,而且也规定着历史和科学的意识,因为任何事物一旦存在,必然处于效果历史中。只有在效果历史中,理解才得以可能。如同谢林的“不可预想的”概念,作为背景结构在起作用,不能被说明,只能被接受,而且,当作终极权威而被信任[4]。此外,效果历史与读者意识处于辩证关系之中,一方面,效果历史决定了读者的意识。在历史的效果之中存在有那些对理解的效果,即前见[3](p217),读者的意识不能自由地面对文本,理解的实在在于它并非客观而是有前见的;另一方面,读者需要不断地生产出具有这种效果的意识,解释的任务不是消极的复制本文,而是致力于“生产性的”努力。效果历史的普遍有效性及与读者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由其经验结构决定的。

2.效果历史的经验结构

伽达默尔认为“效果历史意识具有经验的结构”[3](p252),并指出诠释学现象,或者理解文本和解释文本的现象,并不是一个方法论问题,而是本体论范畴,属于人类的整个世界经验,在这个意义上诠释学理解成为诠释学经验。要准确把握效果历史的概念,有必要将经验作为逻辑起点以明晰诠释学理解。

首先,经验具有辩证性。亚里士多德强调经验的可重复性和可证实性,黑格尔通过把经验设想为正在进行的怀疑论而强调了经验的辩证性。在文本诠释的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经验,总是一种否定的经验。”[5](p453-454)这种否定性中包含着肯定性,因此是辩证的经验。

其次,经验具有开放性和普遍性。从经验肯定的否定性可以看出,经验与绝对、终极知识并不相关,绝对和终极意味着封闭,经验永远超出终极目的而向未来开放。“经验的辩证运动的完成并不在于某种封闭的知识,而是在于那种通过经验本身所促成的对于经验的开放性。”[5](p457)因此,经验概念具有一种新的性质,经验不只是指某一事物给予我们的教训,而是指属于人类历史本质的整个经验,这种经验是我们必须经常获取而且没有人能避免[3](p260)。

最后,经验体现人的有限性。在经验对于意识的结果层面,在亚里士多德是个别意识内容的永恒有效性,在黑格尔是绝对知识,在伽达默尔则是意识自身的有限性。真正的经验必然使人类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在经验中,人类遭遇筹划理性的能力和自我认识的限度。

作为诠释学经验的效果历史意识作为一种真正的经验形式,必然反映了经验中的上述要素:肯定的否定性、开放性和普遍性以及人的有限性。这些要素统一在开放性当中,经验之所以可以被否定是因为其开放性,而由于人类自身认识的有限性,也不可能存在完结的经验。这种开放性为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主体关系提供了根基。效果历史是伽达默尔诠释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具有“原则”的地位,(《真理与方法》中的副标题,“效果历史原则”),他的全部解释学都可以从这个原则中推导出来[6],包括时间距离及视域融合。

二、读者与文本的时间距离——效果历史发生的条件

“效果历史意识本身就包含着距离因素。效果历史正是在历史距离条件下发生的历史”[7]。时间距离能够过滤假前见,并体现出读者与文本的差异与同一。

1.时间距离的功能

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试图消除时间距离所造成的读者对文本的主观偏见和误解以达到客观的历史真实,这实际上是通过抹杀读者自我来达到客观的理解。而伽达默尔则认为“时间是由习俗和传统连续性所填满。正是由于这种连续性,一切流传物才向我们呈现出来”[5](p381)。时间距离是区分真假前见并使理解的创造性得以可能的基础。

理解是筹划在起作用,筹划离不开前见,前见的条件则是时间距离,因为时间距离能将理解得以进行的真前见与产生误解的假前见区分开来。由于无法控制的、有限的、容易产生误解的假前见,与文本创作同时代的读者很难理解文本的真正价值。时间距离一方面能不断消除这些时代前见,同时源源不断产生新的理解,并使文本的价值得以彰显。具有这种过滤功能的时间距离并非封闭而是开放的,需要在不断的运动和扩展中把握。这种源源不断的运动使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文本被读者接受,成为读者的效果历史,获得存在,从而真正地流传下来,成为文学经典。时间距离过滤功能的根源在于它并非作为虚空存在于读者与文本之间,而是充满了连续的习俗和传统、筹划和前见的基础。从而时间距离提供了理解的创造性的可能性。作为一种历史距离,时间距离得以存在于历史效果这一范围内,使得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同一读者在不同状态、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与文本发生理解关系后,留存下来的效果存在成为文学经典,因此文学经典都是读者理解累积和历史运作模式这种基本结构下的产物。它超越时空,满足不同时代的读者要求,它既具有先人积累的智慧,又向后人呈现开放状态。

2.时间距离与读者-文本的差异、同一与交互主体性

伽达默尔是在海德格尔的意义上使用时间的概念的。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强调的是使存在者之存在得以可能的原始的视域和场所,它包含了在存在者之存在所蕴含的原始的争执以及这种争执达到的平衡及其显现,而时间距离反映的是不同存在者之间的差异与同一[1](p23)。读者与文本作为不同的存在者,其差异与同一自然也体现在时间距离中,在同一传统中,差异体现在读者与文本的时代性上,同一指二者处于同一的传统中,不同传统中,差异表现为读者与文本传统与语言的差异,同一是二者生存的先验结构的同一。

诠释学经验中的时间距离赋予理解以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读者与文本的争执与达到平衡的成果[3](p213),也就是二者的差异与达成同一的结果。按照伽达默尔的看法,诠释学所关心的东西不是个人及其意见,而是事情的真理,所以文本就不被理解为单纯的生命表现,而是被严肃地放置在它的真理要求中[3](p213)。在诠释文本时,文本理解的标准既不依赖于文本也不依赖于读者,不是恢复作者的意义也不是读者的主观创造,而是发现读者与文本共同分享的意义。因此理解就不只是一种复制的行为,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5](p380)。施莱尔马赫认为我们可以比作者自己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作品,伽达默尔则说“如果他完全理解,那么他总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5](p381)。读者真正的历史思维,是在对象中认识文本并进而认识自身,这种历史对象毋宁说是对象,不如说是读者和文本的同一体,或一种交互主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存在着历史理解的实在,这种历史的实在性即为效果历史。

三、读者与文本的视域及融合——效果历史的作用方式

读者与文本对意义的分享实质上是视域融合的过程,视域融合是效果历史的作用方式。

1.读者与文本的视域

单是效果历史并不足以解释我们如何可能理解那些历史学家并未已经参与的传统。所以一定存在效果历史意识。这一术语不仅表示意识是受历史影响的这一事实,而且它也是对这一事实的意识,它是自我意识的[3](p219)。伽达默尔用处境意识来解释效果历史意识,他认为诠释者总是处于与要理解的传承物处于相关联的处境之中,因此如果对这种处境有任何客观性没有认识,就永远不可能完成效果历史的反思,因为我们自身作为历史存在的本质,而“所谓历史地存在,就是说永远不能出现于自我认识之中。”[5](p387)即便能意识到这一历史境遇,诠释者也不能超出它,正如无法超出自己的影子一样。因此,理解的境遇可以称为诠释者的视域。伽达默尔的“视域”概念与洪堡(Wilhelm Humboldt)非常接近,洪堡认为语言不但提供给说话者一种交流方式,而且还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立足点[8]。伽达默尔也认为这一看视的区域囊括和包容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可能看到的一切[5](p388)。视域必须从某个立足点出发,而这个立足点往往是限制视觉可能性的立足点。这就代表着一个人必须在相应的历史处境下,去对事物展开理解,明确视域的有限性。因为此视域概念是历史条件下的视域,相对而言,有限也意味着开放和无限。按照效果历史原则,过去与现在通过视域喻义而得以相互调和。在效果历史过程中的文本理解总是存在两种视域:第一,文本/过去的视域,第二,理解者/现在的视域。文本视域在于文本自身,受到作者和原初读者视域的影响,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并不局限于其中。文本也都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巨大的文本网络中[9]。读者视域也不是孤立的平面概念,被局限在历史处境中,而是取决于效果历史意识发展的程度,即,效果历史积累当下的状态。

2.视域融合中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主体关系

视域融合的前提是视域的开放性。伽达默尔的“视域”承自胡塞尔的“边缘域”,边缘域的封闭性需要特殊的方法论工具才能从一个边缘域转换到另一个,伽达默尔的视域以动态的开放性克服了胡塞尔的边缘域概念。因为历史是一直在不断地运动和前行的,不同阶段视域的立足点也就会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有限变无限,封闭变开放。而将视域物化为封闭的视域将无法认清效果历史的真正力量。诠释学的任务是使诠释者置身于过去视域,但这一视域的范围并不固定,随着现在视域的扩展而扩展,诠释者从现在出发去理解过去,而现在视域也必然在与过去视域的对峙中得以延伸。

伽达默尔说,“视域就是我们活动于其中并且与我们一起活动的东西,视域对于活动的人来说总是变化的”[5](P390)。文本/历史视域和读者/现在视域因时间距离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无法消除,因此理解过程的第一阶段是筹划一种历史视域,但读者不该使自己异化为某种凝固的过去意识,而是一再地被自己现在的理解视域所代替,读者与文本中不能牺牲一方而去保全另一方,而是克服彼此的个别性而向着更高的普通性的提升。通过视域融合,文本意义和读者的理解一起处于不断的生成过程中。所有的文本理解都是视域融合的结果,没有这一过程,不但文本对读者来说是异己的存在,而且读者也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视域,更无从谈起挑战、扩展读者的视域。

在效果历史参与下对文本进行理解,文本的视域也在与读者的视域动态的交互过程中得到了融合和提升,与此同时读者获得了新的经验,扩大了视域。即,文本的效果历史的实体只有被读者接受,才能成为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当这种文本效果历史更多的转化成读者的效果历史意识的时候,这就意味读者的经验必然发生改变,因此,文本视域和读者视域彼此开放,互为主体,克服了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

四、结 语

具有普遍性和辩证性的效果历史的经验结构、作用前提及作用方式都直指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主体关系。读者以完全开放态度承认文本是一个“人”,真正把“你”作为“你”来经验,读者不仅不忽视文本的要求,而且还要倾听文本所说的东西。有了这样一种彼此的开放性,才有真正的人类关系。这种读者-文本或者我-你关系用于诠释学现象,就是效果历史意识的诠释学经验,在这种经验中,诠释学态度既不把过去或文本当作可归入原则的对象,或规则的典型表现,也不把过去看成现在不可分享的他者,而是让过去或传统对今天讲话[3](P264)。因此,诠释学经验是在否定中迈向新的经验,自然科学经验则是在肯定和满足中重复自己的预期,前者是开放的、创新的,后者则是守成的、封闭的。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并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理解的技艺学,旨在制定一套规则体系来描述甚至指导精神科学的方法论程序,而是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试图通过研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找出人的世界经验[5](P3),在人类的有限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读者与文本、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

[1]黄其洪.伽达默尔论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2]严平.走向解释学的真理——伽达默尔哲学述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7.

[3]洪汉鼎.理解的真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4]WERKE G.Hermeneutik im Rückblick(vol.10)[M].Tübingen:Mohr,1995.64.

[5]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6]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81.

[7]科利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M].冯俊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73.

[8]LAWN C,KEANE N.The Gadamer Dictionary[M].New York and London:Continn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11.51.

[9]胡苑艳.以互文性为基础的语篇生成过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74-178.

猜你喜欢

伽达默尔视域经验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内在话语
论伽达默尔的经典观
“友谊”作为哲学问题的深刻意蕴与当代意义*——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中的一种理解和诠释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